如何培养良好的距离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爱好武术的朋友在与师兄弟进行散打实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自己与对手保持警戒势站立时,明明看见对手近在咫尺,可自己用力踢出一脚或打出一拳,却总是打不到对方。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自己对距离判断的失误,也就是说你打出的一拳或踢出的一腿速度再快,力量再大,但如果没有一个准确判断距离的能力,对于对手是很难造成威胁的。我们把判断距离的能力叫做距离感。所以良好的距离感对散打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那么我们如何培养良好的距离感呢?下面,我将介绍几种简单的训练方法,便于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
  1.打沙袋。沙袋有很多种打法,从练习距离感出发,具体做法如下:保持警戒势姿势,站在沙袋前,身体自然放松,先发刺拳打击沙袋,以调整好自己与沙袋的距离,接着便可连发后手重拳、前高鞭腿、后高鞭腿以及前侧踹腿或者其它招法,具体动作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增减,但不管怎样击打沙袋,均不可用力,力求点到为止,只要找准距离就好。当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配合着步法进行击打。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沙袋上用彩色笔标出1~9个阿拉伯数字,旁边的人说出某个数字,自己就用最快速度击打那个数字,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距离感,还锻炼了反应速度。
  2.打千层纸。所谓千层纸,并不是非得一千张纸,千层纸只是形容纸的厚度,具体需要多厚,要看个人的自身状况。取一定厚度的纸,钉在齐腮高的墙上,练习者保持警戒势站立,两手以推掌轮流击打千层纸,就像发直拳一样。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用掌,因为人在握拳时,手臂的长度要长于用推掌的长度,所以长时间用掌进行训练,将会在无形中缩短自己与对手的距离,到时在实战过程中用拳头也一定能击中对方。
  3.打衣服。很多住在楼房里的人要想在家中吊一个沙袋打,很容易尘土飞扬,而且打起来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会引起邻里关系不合,因小失大。所以以上两种训练方法如果不在专业训练场是很难做到的。为了避免在家中冲拳踢腿打空气,我干脆把洗好的衣服挂起来打,具体打法和打沙袋一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距离感,还能让衣服干得快些,真是一举多得。
  无论是打沙袋、千层纸还是衣服,这些统统都是死物,要想更直接、更有效、更快速地提高距离感,还是要靠大量的实战。
  衷心希望上述的几种方法能对广大散打爱好者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有些帮助。
其他文献
5月1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举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无论多么强壮的人,都有一些很脆弱的部位,在残酷的擂台上,这正是“杀手”们的最佳选择。只要给予这些“死穴”恰到好处的一击,完全有可能结束整场比赛。本文着重列举6大部位:    医学专家观点    大脑过早衰老  “KO(技术性击倒)意味着倒地一方短时间内丧失意识,如果丧失意识时间过长,就称为昏迷。从医学角度讲,就是指脑干内的网状物质停止工作。负责向人体各部位发出运动命令的,是大脑皮层下的一小段的茎状
当今,太极拳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为全民健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人们都重套路而忽略了内功的训练,背离了太极拳“在内不在外”的实质,只是学到太极拳的外表动作而无精神气势,使太极拳治病养生的效果不能够充分发挥,对那些想侧重于技击防身的年轻人更是一种遗憾。  那么学练太极拳应该注重什么?“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得就很明白了,即不可忽略桩功训练,须知太极高手无不具备深厚的桩功基础。如果自身有浑厚
武术大道宽阔无比,它博大的胸怀容得下任何不同的流派和见解,所以可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正因它那广阔的胸襟,也使得各种悖谬之论充斥其中,令初入此路者如入云里雾里,一时难分东西南北,不知所措。  日前偶尔在《精武》杂志上看到陈剑先生的一篇文章(注:详见2006年7期第34页《JKD不科学训练方法之我见》一文),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此文内引名家语录,外联笔者一己之见,似乎要将武者引入正途,却在不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