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化与拓展,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本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对优质高职院校的内涵应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管理者和师生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进行理解。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有内在标准与外在标准。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应兼顾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凸显内在标准的意义。
  [关    键   词]  优质高职院校;背景;内涵;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0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变,以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结束,追求高质量逐渐成了新一轮高职院校建设的奋斗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也明确提出,将要建设200所左右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所谓优质高职院校,就是不断“优质化”的高职院校,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以及社会承认度高等方面。[1]
  一、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从外延式发展转向了内涵式发展,从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量发展转向为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强调由量变到质变,挖掘、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其中,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加强内涵建设,可以系统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和科技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优质高职院校的内涵
  “优质高职院校”中的“优质”不仅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质的标准,而且反映了高职院校对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一所高职院校是否“优质”,不仅跟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关,而且跟评判者(主要是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标准有关。因此,我们在讨论优质高职院校的内涵时,必须追问是“谁的”优质高职院校。
  (一)政府视角的“优质高职院校”
  政府对“优质高职院校”内涵的理解,主要通过政策、文件等方式表达出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对优质高职院校的描述是“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认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于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高职院校要服务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要为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自2004年开始,我国组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已有十余年。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可以看出,优质高职院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教育理念新颖、学校发展主线明晰、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产学研高度结合、课程体系有改革、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学院发展后劲足。其中,高的就业率是优质高职院校最明显的标志和重要的判断标准:毕业生就业率必须进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的前1/3,否则其办学水平就不能评为优秀。
  (二)行业与企业视角的“优质高职院校”
  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从发展历史来看,高职院校是大工业生产以及劳动分工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缘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在供需上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又相互依存:高职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行业、企业在技能、经费、设备、实训场所等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人力资源。在行业与企业看来,优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要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努力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在优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上,虽然政府与行业、企业都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但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还是有区别的。政府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关注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关心的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行业、企业关注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否“人岗匹配”,关心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利润的实现。
  (三)院校管理者眼中的“优质高职院校”
  在高职院校管理们看来,优质高职院校应当是国内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某学院的院长认为,在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行的格局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所追寻的是技术技能领域的杰出精英。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包含至少十个要素:一流的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功能设计;一流的师资,拥有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流的设备,拥有国际或区域性先进水准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训设备;一流的专业,专业或专业群在国内或者国际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和知名度、认可度;一流的教学资源库,拥有丰富、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高效益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一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一流的校企合作;一流的服务,具有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流的学生,集中体现在优异的毕业生;一流的大学文化,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2]   (四)高职院校师生眼中的“优质高职院校”
  优质高职院校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既要满足教师和学生当下的需求,也要兼顾到他们明天发展的需求,其办学定位不能单纯以就业为目的。对学生的无限爱心和对师生的责任感是优质高职院校永恒发展的力量源泉。优质高职院校不仅要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服务,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服务。在培养学生具备就业、上岗所需基本技术能力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具备在必要时能顺利转岗或再就业的应变能力以及把握创业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创新能力。优质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以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还应该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3]
  优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教师能通过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给每个学生。二是“教学相长”。教师要从学生身上看到亮点,吸取力量。三是要坚守“质量标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标准并守住标准。四是实施“有效教学”。运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五是崇尚“团队协助”。将专业团队建设成教学合作共同体,教师在合作共同体中能感受到归属感。[4]
  三、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能够实现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实训能力、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质化,关键在于构建优质高职院校的标准。马树超提出了一流高职院校的“十个高水平”:毕业生竞争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平,服务地方行业高水平,办学条件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生能得到高水平的个性化关注和指导,知名企业参与专业教学高水平,协同创新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社会认可高水平。[5] 也有人认为,优质高职院校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导向;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培养职业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尊重职业教育活动及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根据优质高职院校对不同主体需求的满足,可以将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
  (一)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主要指高职院校对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领域需求的满足程度。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需求,其本质功能是缓解社会阶层矛盾。同时,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无法超越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必须围绕“数量”、“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在开放性的入学政策以及生源不断多元化的条件下,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7]优质高职院校的外在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声誉高。具有高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承认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办学能力强。全面提升和拓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能够在政府规范引导下,院校自主办学、主动服务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办学特色鲜明。突出“高”和“职”,人才培养上强调对学生进行高智力含量的技术教育,体现地方性与行业性。
  4.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办学成为现实,企业全面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
  5.社会支持度高。政府、社会、企业、学生以及家长对高职院校具有高的支持度。多元开放的集约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高职院校的资源开发渠道顺畅,资源的整合能力、资源的共享利用及其利用效益显著提高。
  (二)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
  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在标准,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对师生需求的满足程度。优质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师生需求,集中有限资源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质高职院校至少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标准:
  1.先进的办学理念。联通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帮助人人成功的职教理念。
  2.严谨的教学体系。教学设备条件优良、管理规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效能高。专业教学标准与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科学、简洁严谨,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健全。
  3.特色的师资队伍。从课程教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打造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
  4.精湛的管理水平。院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能立足市场、高瞻远瞩、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动现代职业院校的治理体系建设,从绩效分配、选人用人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推进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5.卓越的组织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学校组织的文化,成为院校全体成员的共识并转化成生活行为方式。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职院校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优质高职教育资源,满足人们对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需求。优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在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8]
  参考文献:
  [1]王晓东.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
  [2]李洪渠.办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要素特征及内涵标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9).
  [3]别敦荣,宋洁绚,陈廷柱,等.发展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8(4).
  [4]陈尊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应用型优质本科大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5]马树超.从示范向优质的转型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4):46-47.
  [6]王进思.法治新常态下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6).
  [7]闫利雅.中美一流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比较: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迈阿密戴德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4).
  [8]潘陆益.一流高职院校的文化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进步,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成了众多教育学者的追求。立足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实际,分析研究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