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推进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水利改革的红利又好又多地惠及人民,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从四个方面着力,实施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恩施市实现“十三五”“316”总体目标(三个定位:坚定当好恩施州龙头、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市域经济发展位居湖北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一个统领:精准扶贫、竞进小康;六大建设: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构建武陵山“六个中心”跨越发展支撑体系)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一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农业基础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民生的改善。恩施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着力构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水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二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切实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水平。三是牢固树立政府主导意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从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供给水平出发,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制度体系。强化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坚实的水利基础。
近年来,恩施市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不断趋于完善。在改革中,注重突出三个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一是完善河道综合管理体制。巩固和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市乡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维护河道生命健康,从制度上确保河湖道永续发展和有效利用。二是完善水利投融資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和聚集放大作用,切实用好金融资金,发展PPP水利项目建设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出资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三是完善水价水权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激励机制,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水资源使用确权登记,推进水权交易制度,保障公益性用水需求和取水用户的合法权益。
一是攻克工程性缺水难题。坚持以扶贫攻坚为抓手,大力实施水资源配置,突出建设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引提调水工程,实现市有保障水源,乡有稳定水源,户有可饮水源。近两年,共投资5069万元,解决贫困户20999户,60780人人畜饮水问题。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全市贫困地区人口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二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投资8000万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87万亩。充分利用节水灌溉设施发展高效农业,重点支持土地集中连片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因地制宜科学设定灌溉模式,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区。三是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治理等工程,始终绷紧防大汛这根弦。重点完成了清江恩施城区连珠大桥至施州大桥段河道整治及橡胶坝改造工程、高桥坝河高桥坝段治理工程、带水河龙凤镇段治理工程、芭蕉山洪沟治理工程、东门钢板坝工程主体工程和天落水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喻家河水库工程大坝主体工程已经完成80%工程量,完成年度投资6970万元;高桥河治理工程完成40%建设任务。四是坚守生态红线。恩施市系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也是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县市。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强化水政、渔政及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和管理。2016年,开展河道巡查85余次,查处水政、渔业违法案件27件,水保案件5件。2017年上半年,采取生物治理方式保护水源地,向大龙潭库区、崔坝镇响板水库、复胜河、马鹿河、浑水河投放鲢鱼、鳙鱼27万余尾。
一是细化领导责任。全市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由市政府主导,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责任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实行月调度、督导检查、通报、约谈等,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坚守安全红线,切实做好生产安全、质量安全、资金安全等各项工作,把生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工作,突出风险管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抓好廉洁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监督管理、作风建设及纪律约束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廉洁高效水利干部队伍。四是加强沟通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形成水利改革发展攻坚合力。
(作者为湖北省恩施市水利局长)
一、创新改革理念
一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农业基础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民生的改善。恩施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着力构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水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二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切实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水平。三是牢固树立政府主导意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从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供给水平出发,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制度体系。强化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坚实的水利基础。
二、推进综合改革
近年来,恩施市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以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不断趋于完善。在改革中,注重突出三个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一是完善河道综合管理体制。巩固和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市乡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维护河道生命健康,从制度上确保河湖道永续发展和有效利用。二是完善水利投融資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和聚集放大作用,切实用好金融资金,发展PPP水利项目建设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出资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三是完善水价水权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激励机制,推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水资源使用确权登记,推进水权交易制度,保障公益性用水需求和取水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补齐短板
一是攻克工程性缺水难题。坚持以扶贫攻坚为抓手,大力实施水资源配置,突出建设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引提调水工程,实现市有保障水源,乡有稳定水源,户有可饮水源。近两年,共投资5069万元,解决贫困户20999户,60780人人畜饮水问题。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全市贫困地区人口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二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投资8000万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87万亩。充分利用节水灌溉设施发展高效农业,重点支持土地集中连片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因地制宜科学设定灌溉模式,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区。三是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治理等工程,始终绷紧防大汛这根弦。重点完成了清江恩施城区连珠大桥至施州大桥段河道整治及橡胶坝改造工程、高桥坝河高桥坝段治理工程、带水河龙凤镇段治理工程、芭蕉山洪沟治理工程、东门钢板坝工程主体工程和天落水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喻家河水库工程大坝主体工程已经完成80%工程量,完成年度投资6970万元;高桥河治理工程完成40%建设任务。四是坚守生态红线。恩施市系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也是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县市。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强化水政、渔政及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和管理。2016年,开展河道巡查85余次,查处水政、渔业违法案件27件,水保案件5件。2017年上半年,采取生物治理方式保护水源地,向大龙潭库区、崔坝镇响板水库、复胜河、马鹿河、浑水河投放鲢鱼、鳙鱼27万余尾。
四、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细化领导责任。全市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由市政府主导,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责任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实行月调度、督导检查、通报、约谈等,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坚守安全红线,切实做好生产安全、质量安全、资金安全等各项工作,把生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工作,突出风险管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抓好廉洁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监督管理、作风建设及纪律约束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廉洁高效水利干部队伍。四是加强沟通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形成水利改革发展攻坚合力。
(作者为湖北省恩施市水利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