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财务分析系统建立的原则、内容等进行了探索,力图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财务分析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这个问题是我国财会界最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会学科体系在内容上一直存在交叉重复、界限不清的现象。建立独立的财务分析学,必须将财务分析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想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71-04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
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有三:第一,符合国际惯例;第二,符合本国国情;第三,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二)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1、学科属性界定
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2、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财务分析目标限定
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债权人在确定或修正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时,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如期完整的偿还,则要分析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3、专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我国财务分析一直是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分析又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首先要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看,其共同点在于“分析”,如: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其区别在于:
1、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科,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利率、股市行情,国家政策信息等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2、信息使用者不同。财务分析除了企业经营者外,还有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经济活动分析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经营分析。
3、对象、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综合考察、研究与预测。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三)财务分析与会计
由于会计学科体系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难度,要理顺二者关系,首先应对会计学科体系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会计学科,应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而三者中尤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不清。
1、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1)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2、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联系的。财务分析也需要以成本会计的一些资料为依据进行。但由于经济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内的三门分支学科。故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已很微弱了。据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
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
第二,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发布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辅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详略得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适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
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
2、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前述五大类财务指标既可为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为内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第一,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第二,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责任编辑:王福生)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管理[S].沈阳:东北财大出版社.
[3] 葛家澍.现代西方财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4] 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01).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想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71-04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
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有三:第一,符合国际惯例;第二,符合本国国情;第三,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二)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1、学科属性界定
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2、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财务分析目标限定
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债权人在确定或修正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时,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如期完整的偿还,则要分析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3、专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我国财务分析一直是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分析又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首先要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看,其共同点在于“分析”,如: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其区别在于:
1、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科,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利率、股市行情,国家政策信息等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2、信息使用者不同。财务分析除了企业经营者外,还有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经济活动分析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经营分析。
3、对象、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综合考察、研究与预测。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三)财务分析与会计
由于会计学科体系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难度,要理顺二者关系,首先应对会计学科体系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会计学科,应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而三者中尤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不清。
1、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1)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2、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联系的。财务分析也需要以成本会计的一些资料为依据进行。但由于经济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内的三门分支学科。故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已很微弱了。据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
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
第二,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发布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辅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详略得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适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
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
2、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前述五大类财务指标既可为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为内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第一,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第二,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责任编辑:王福生)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管理[S].沈阳:东北财大出版社.
[3] 葛家澍.现代西方财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4] 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