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十几年,从一贫如洗到富可敌国,《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的命运转折令人称奇而钦羡。这一切就像她的著作所描述的那样,充满不可思议的魔力。
据《福布斯》杂志估计,现年40岁的罗琳个人财产高达10亿美元,是英国第一富婆。而早在2003年,其财富就超过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尽管这个现代商业魔力造就的富婆早已随着《哈利波特》而大红大紫,但其平凡甚至是穷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却是超乎寻常的。
罗琳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但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罗琳却喜欢文学,并且从6岁开始便涉足创作。
大学时,她读的是法文和古典文学。至于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构思出哈利·波特这个形象,连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据她后来回忆,她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偶然的遭遇。
1990年,她乘火车从英国曼彻斯特赶回伦敦。途中,火车出现故障,被迫暂停。无所事事的罗琳呆呆地望着窗外的一群牛。忽然,灵感闪现了。车到伦敦时,她已构思好故事的梗概。然而,第一部《哈利波特》花了她整整5年时间。
期间,家庭的变故、个人感情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折磨着她。1990年,她母亲去世。为了摆脱痛苦,她去了葡萄牙。未曾料到,那里又成为她的伤心之地。
在葡萄牙,她邂逅了记者乔奇·阿兰蒂斯。1992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次年,她的女儿杰西卡降生。但是,这段婚姻并不幸福。据罗琳的父亲后来回忆说,罗琳经常遭到乔奇·阿兰蒂斯的虐待。
1993年,罗琳毅然带着女儿回到英国。由于找不到工作,她只好靠微薄的救济金过活,其中的艰辛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据她说,有时东西只够孩子吃,她自己就只好饿着肚子。但艰苦并没有消磨掉她完成《哈利波特》的意志。坊间流传得最多的说法是,她经常用婴儿车推着杰西卡在大街上走,等到女儿睡着了,才在附近的咖啡店坐下写作。
第一部写完后,又几经曲折,最终才偶遇知音,作品得以流行于世。
今年7月16日,哈利波特系列第6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正式上市。在美国市场,其首批印刷量达到破纪录的1080万册,远超过2003年6月21日发行的第5本《哈利波特与凤凰令》680万册的首印量。在英国市场,其首日销量也达到了200万册。对于罗琳,这又是一个财富大丰收。迄今,《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已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逼近3亿册。根据该系列第一部改编的影片票房收入累计高达9.84亿美元。
是什么魔法造就了这个财富奇迹?
很多人将之归结为强有力的商业运作。其实,罗琳的成功,或者更确切地说《哈利波特》的成功首先在于罗琳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不仅吸引儿童也吸引成年人的神秘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让沉迷其中的男女老少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渲泻。
同样重要的是,它掀起了一股近乎疯狂的热潮,成为一个罕见的巨大商业机会。它催生了一条被挖掘利用得淋漓尽致的生态链——从最初的图书,到电影,到数千种相关商品,再到游戏甚至主题公园,吸附于其上的除了出版社和制片公司外,还有乐高等玩具公司,有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巨头以及游戏开发商电子艺界(EA)。
可以说,“哈利波特”是生于英国而疯于美国。美国市场那种敢于冒险一试的商业精神、强大而富于创新的营销以及对于商业机会的高度敏感为其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罗琳个人而言,如果说她有魔法的话,那就是她构建了那个魔法世界,同时也机缘巧合地遇到了众多的机缘巧合,一举成名成富。
有人大胆预测,如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能像前几部那样成功,罗琳的财富将会达到甚至超过100亿美元。果能如此,倒也不必惊奇,因为这不过是一种惊奇的延续而已。
据《福布斯》杂志估计,现年40岁的罗琳个人财产高达10亿美元,是英国第一富婆。而早在2003年,其财富就超过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尽管这个现代商业魔力造就的富婆早已随着《哈利波特》而大红大紫,但其平凡甚至是穷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却是超乎寻常的。
罗琳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但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罗琳却喜欢文学,并且从6岁开始便涉足创作。
大学时,她读的是法文和古典文学。至于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构思出哈利·波特这个形象,连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据她后来回忆,她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偶然的遭遇。
1990年,她乘火车从英国曼彻斯特赶回伦敦。途中,火车出现故障,被迫暂停。无所事事的罗琳呆呆地望着窗外的一群牛。忽然,灵感闪现了。车到伦敦时,她已构思好故事的梗概。然而,第一部《哈利波特》花了她整整5年时间。
期间,家庭的变故、个人感情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折磨着她。1990年,她母亲去世。为了摆脱痛苦,她去了葡萄牙。未曾料到,那里又成为她的伤心之地。
在葡萄牙,她邂逅了记者乔奇·阿兰蒂斯。1992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次年,她的女儿杰西卡降生。但是,这段婚姻并不幸福。据罗琳的父亲后来回忆说,罗琳经常遭到乔奇·阿兰蒂斯的虐待。
1993年,罗琳毅然带着女儿回到英国。由于找不到工作,她只好靠微薄的救济金过活,其中的艰辛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据她说,有时东西只够孩子吃,她自己就只好饿着肚子。但艰苦并没有消磨掉她完成《哈利波特》的意志。坊间流传得最多的说法是,她经常用婴儿车推着杰西卡在大街上走,等到女儿睡着了,才在附近的咖啡店坐下写作。
第一部写完后,又几经曲折,最终才偶遇知音,作品得以流行于世。
今年7月16日,哈利波特系列第6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正式上市。在美国市场,其首批印刷量达到破纪录的1080万册,远超过2003年6月21日发行的第5本《哈利波特与凤凰令》680万册的首印量。在英国市场,其首日销量也达到了200万册。对于罗琳,这又是一个财富大丰收。迄今,《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已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逼近3亿册。根据该系列第一部改编的影片票房收入累计高达9.84亿美元。
是什么魔法造就了这个财富奇迹?
很多人将之归结为强有力的商业运作。其实,罗琳的成功,或者更确切地说《哈利波特》的成功首先在于罗琳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不仅吸引儿童也吸引成年人的神秘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让沉迷其中的男女老少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渲泻。
同样重要的是,它掀起了一股近乎疯狂的热潮,成为一个罕见的巨大商业机会。它催生了一条被挖掘利用得淋漓尽致的生态链——从最初的图书,到电影,到数千种相关商品,再到游戏甚至主题公园,吸附于其上的除了出版社和制片公司外,还有乐高等玩具公司,有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巨头以及游戏开发商电子艺界(EA)。
可以说,“哈利波特”是生于英国而疯于美国。美国市场那种敢于冒险一试的商业精神、强大而富于创新的营销以及对于商业机会的高度敏感为其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罗琳个人而言,如果说她有魔法的话,那就是她构建了那个魔法世界,同时也机缘巧合地遇到了众多的机缘巧合,一举成名成富。
有人大胆预测,如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能像前几部那样成功,罗琳的财富将会达到甚至超过100亿美元。果能如此,倒也不必惊奇,因为这不过是一种惊奇的延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