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备考初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ps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所占分值有所增加的趋势看,诗词鉴赏在高考中越发显得重要。而高三新生对诗词题型却普遍感到困惑,不知如何鉴赏,做何解答。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该如何指导复习备考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拟谈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了解考核要求,熟悉往年考题,弄清有关概念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对往年的试题稍做分析,不难看出:内容应是指诗词主旨、形象、风格、意境等;语言则包括字、词、句的解释,炼字炼意的理解;表达技巧当指修辞和表达(描写、抒情、议论等)。了解这些,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也就有了针对性。而集中训练讲评该部分的高考题,则让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消除了畏惧心理。基础薄弱的学生,还需弄清有关概念,排除一些存在于题干理解方面的不必要的干扰,如:
  意象:“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物象),“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
  意境:是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清简平淡、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的清新俊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流派:指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如宋词有豪放(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离愁别绪,意境开阔,音韵灵活)和婉约(特点:委婉含蓄、艳情多、严格遵守音律)两大流派。
  二、 积累相关知识,明辨手法
  鉴赏诗词,须辨清手法。就诗章内容而言,有写景抒情的,一般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情景间的表达关系,则可分为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此外,诗词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还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夸张、拟人、对偶、衬托、反复、重章叠唱、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映衬烘托等,这些手法及其作用,必须在训练中加以分辨理解。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倒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衬托: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 反复咀嚼,消除文字障碍
  诗词语言的特点是形象、凝练、极富表现力。古人历来追求“一字传神”。贾岛的“推敲”家喻户晓,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使画面生动、具体、有动感,古人誉为“境界全出”。此外还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妙词。读者越是反复咀嚼,越是能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鉴赏诗词,还常见到这种现象,不少名篇佳句,有的字词如按现代汉语的常用义去理解,是无法领略原诗句的妙处的。鉴赏时要摆脱思维定势,力避以第一印象去解释。因此,扫清文字障碍除了反复咀嚼品味外,还要做到:
  (1) 对上下文有关语句的含义理解清楚;
  (2) 把握语句的相关性,对上下句的有关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如王昌龄《从军行》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的“穿”只有理解为“磨穿”、“磨破”才能更好地表现戍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的豪情壮志。
  又如:①梦啼妆泪红阑干。②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④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⑤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①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②班马:离群之马。③个:这样。④恨:遗憾。⑤坐:因为。⑥何当:什么时候,并非“用什么东西当做”。句意是企盼把良马当良马对待。⑦可怜:可爱,表达诗人对月出后明净江天的喜爱之情。并非“可惜”,“怜悯”的意思)
  四、 善于联想想象,深入体味诗词意境
  诗词的概括性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时必须进行主观再创造,它是以个人的生活经验、审美体验通过想象去补充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借助于联想想象,鉴赏者就能深入体味诗词的意境。
  如写尽旅人孤寂情怀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凄凉断肠的情怀。试想一想,枯藤、老树、昏鸦,是什么样的景物?毫无生机,多让人感伤,眼前“小桥流水人家”却又透露出一股清新、淡雅、幽静的生机。两组景物对比,越发勾起思乡之情,而古道是如此荒凉,西风是何等萧瑟,瘦马呢,又是那么的疲惫,偏偏太阳又西坠了,此时此景,岂不令人断肠!如果没有抓住意象,不借助联想想象,又怎能领略到作者表现出来的深切的孤寂和思乡的哀愁呢!
  再看柳宗元的托景言志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人迹罕见茫茫冰雪之中,一位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独自一人在寒江的雪中垂钓,一位无所畏惧、敢于顶风抗雪的斗士形象不就活生生站在你面前吗?孤舟独钓恰恰折射出渔翁的落落不群、孤独寂寞,而渔翁的孤傲不正是诗人清高傲世不甘寂寞又无法摆脱的孤独情怀的寄托!从中不难看出读者的联想、想象在鉴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词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五、 适应考核趋势,强化书面表达
  高考越来越加大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反映在诗词鉴赏方面,其题型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外,还有简答题。因此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考生对于一首诗词,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形诸语言,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进行复习时,应注意加强诗词鉴赏方面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应试教育”等讥讽,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更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答卷。
  六、 掌握应试技巧,加强考前指导
  首先要认真感知,读完诗词后,继续阅读选择项,借助选择项,回头对诗词进行二次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人的背景、经历,注意诗词的题目、诗词下面的注释说明。
  其次为比较质疑,目前设计的题干都是选出错误的一项,共2题8个选项,考生可以结合其中6个正确选项推导判断出所需答案。当然,两道选择题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说法,考生就得注意以全诗内容为依据,辨明哪是对的哪是错的。还得单项核对,也就是把选择项与诗句逐一核对,理解其特定语境中的内涵、指代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寻找其破绽之所在,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似是而非的、张冠李戴的选项。解题时要防止出现脱离具体作品这一特定语境的“替代”、“偷换”、“错位”、“硬套”、“兼用”的错误。如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可并非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渔家傲》就该归入豪放一类。不能以其总体风格替代具体篇章的分析,否则就是犯“替代”的毛病。
  总之,诗词鉴赏要从熟悉考试说明、加强文化积累、抓好针对性训练几方面下工夫,如能扎实做到以上几点,我想复习备考也就不会茫无头绪,提高考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2012年的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选取了现代作家师陀的《邮差先生》,很多考生受文末写作时间“一九四二年二月”的影响,把文本机械地理解为“抗战题材小说”,自然也就无法把握作品的主旨与表现形式。同时,最后一问:“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很多考生对此题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回答。事实上,这里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术语:“抒情小说”。如果
期刊
词句理解,是理解文章的起点。关键词句成了理解文章的锁钥。一篇文章能否透彻理解,有时关键取决于几个重点词句是否理解到位。目前的高考现代文理解,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这渐成一个趋势,值得我们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时高度关注。  【考情分析】  目前各地的高考试卷中,词语理解题的命制主要针对词句的理解,其实跨越了考试说明中“理解”(B)和“鉴赏评价”(D)两个能力层级。  在论述类和实用类文
期刊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对整篇文章作篇章结构进行分析,梳理文章内容,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评价、探究。所以,“分析综合”实际上是文章阅读的基础。  一、考什么与怎么考  《考试说明》中文学类文本閱读、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都对“分析综合”有具体要求。概括而言,涉及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期刊
“忧”和“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两个关键词。“忧”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感受,一般被认为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快乐、不高兴的情绪,与之有关的词语很多:忧愁、忧劳、忧虑、忧郁、忧伤,甚至忧愤等等。但是,“忧”其实又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本质上就是一份悲悯的情怀。从美学上看,忧同浪漫的悲剧意味休戚相关;从哲学上看,忧郁产生于人对日常世界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更高
期刊
2012年各地高考卷中的语用题,在全面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语文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写作、评价、拓展、修辞、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和交融整合,体现了大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力求全面真实地考查考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这种命题理念和特点,为2013年的高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题型盘点】  2012年高考语用题各种题型在各地语文卷中的分布情况主要
期刊
一往情深的画面  一、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话题:担当、榜样、师生、生命、最美)  二、 小卡片,大感动  (话题:感恩、细节、平凡、表演、文明)  三、 发包子的“洋雷锋”  (话题:慈善、坚持、尊严、勇气、中外)  四、 刘盛兰:漫漫慈善路  (话题:苦寒、信任、选择、制度、感恩)  五、 易解放的绿色生活  (话题:母爱、大地、坚持、影响、环保)  六、 疯狂的世界环游  (话题:理想
期刊
文章脉络是作者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脉络。理清文脉,就是在阅读时弄清文章的思维走向,结构关联。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清”,更多的是一个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阅读一篇文章是一个由粗到精的渐进的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在这个理性思考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整体把握、理清文脉,即我们要特别强调“整体”。整体解读一篇文章,通读全文,在头脑中形成文章的大略——
期刊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我们通用语的普通话,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推广普通话,净化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对识记普通话字音历来十分重视。《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要求,因而长期以来高考语音题经久不衰。从2012年全国各地语文试卷命题情况来看,17套试卷中有12套
期刊
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可知,“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考生失分比较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只求翻译文句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高考评卷的得分点。在此,结合今年和往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抓住“采分点”。具体方法有:  一、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义、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翻译时不能想当然地以“今”释“古”。如20
期刊
病句考查是高考试题中一面永久飘扬的旗帜,也是对考生来说有难度的考题。2012年除江苏卷、湖南卷外其他各卷都涉及病句考查,其中重庆卷、福建卷采用的是主观题形式,其他卷采用的都是常规的客观题形式。辨析病句一要抓住关键词,二要了解《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六种基本类型。下面就2012年高考试题中的病句进行分类解说:  一、 介词  介词造成的语病有两种情况较典型:一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湮没,二是错误使用介词。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