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李志辉]
记者:不同的人做环保有不同的方式,你认为做环保音乐和植树哪个意义更大?更为社会所急需?
李志辉:二者不矛盾,一个更精神,一个更实践,它们是并存的,缺一不可。我在植树方面的能力和效率相对有限,而且实践起来也需要统一规划和批示;但在做环保音乐方面我是足心足力的,如果我的音乐让听众有所感触,他们愿意自觉加入保护家园和植树的队伍,那不是更好吗?
记者:现在很多人喜欢给自己戴“绿帽子”,地产商自称在做“绿色地产”,艺人纷纷宣告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当然其中不乏真正的环保人士,但还是有投机之士,你如何看待?有人曾质疑你以环保为噱头炒作音乐吗?
李志辉:我是这么看的,即便有人借环保作秀,也总比用绯闻或怪谈来炒作要好。环保是公益的、有正能量的事情,对一部分观者还是有正面影响的。至于对我的负面评价,我不曾留意,我只做自己该做的,自律的生活也是我的人生追求,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记者:你的音乐给人超然物外的感觉,但是文化产业必然与市场相联系,你如何处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平衡?
李志辉:真正好的艺术不要揣摩市场,应该引领市场,做市场缺乏的,让大家都去喜欢,这才是成功。如果事先过多考虑别人是否喜欢,或者参照已有的成功案例,那么你永远不能超越。应当坚持自我,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此外,我和别人合作时,首要条件不是制作费,而是决定权。我要以自己的艺术眼光为准则才能保证达成更好的效果,当然我也非常幸运近年来在合作上并没有受刁难的情况,合作方都很尊重我。
记者:都说艺术家是最有故事的人,可能因为艺术和痛苦之间的博弈关系,你一路走来是否也有低靡期?
李志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峰低谷,就如每天情绪起伏,这是宇宙规律。凡事都有因果,这是程序。我的追求是让自己靠近中间的平衡线,尽量对起伏不在乎。
记者:你是如何保持素雅的心境来创作心灵音乐的?
李志辉:我并不刻意保持何种心境,常常静下来思考一下宇宙和地球,看看这方面的文章资料,便会心境澄明。人分肉体、精神和灵魂三部分,肉体是物质概念,精神是世俗概念,而灵魂是神性的,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只有真正平静的时候才能和灵魂相遇。我以前执著的是做演出、做音乐,如今不是了,我最向往的是隐居和打坐。
记者:和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都喜欢做些什么事情?
李志辉:我现在的交际圈越来越小,合作过的人即便是腕儿也仅限于工作上的交流,不能算知己。按我的理解,“圈子”是人类缺乏安全感的典型产物,我极少呼朋唤友胡吃海喝,这样对我会有心理压力。心灵之交有一些,我们常常聊的也是人生和宇宙。
记者:不同的人做环保有不同的方式,你认为做环保音乐和植树哪个意义更大?更为社会所急需?
李志辉:二者不矛盾,一个更精神,一个更实践,它们是并存的,缺一不可。我在植树方面的能力和效率相对有限,而且实践起来也需要统一规划和批示;但在做环保音乐方面我是足心足力的,如果我的音乐让听众有所感触,他们愿意自觉加入保护家园和植树的队伍,那不是更好吗?
记者:现在很多人喜欢给自己戴“绿帽子”,地产商自称在做“绿色地产”,艺人纷纷宣告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当然其中不乏真正的环保人士,但还是有投机之士,你如何看待?有人曾质疑你以环保为噱头炒作音乐吗?
李志辉:我是这么看的,即便有人借环保作秀,也总比用绯闻或怪谈来炒作要好。环保是公益的、有正能量的事情,对一部分观者还是有正面影响的。至于对我的负面评价,我不曾留意,我只做自己该做的,自律的生活也是我的人生追求,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记者:你的音乐给人超然物外的感觉,但是文化产业必然与市场相联系,你如何处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平衡?
李志辉:真正好的艺术不要揣摩市场,应该引领市场,做市场缺乏的,让大家都去喜欢,这才是成功。如果事先过多考虑别人是否喜欢,或者参照已有的成功案例,那么你永远不能超越。应当坚持自我,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此外,我和别人合作时,首要条件不是制作费,而是决定权。我要以自己的艺术眼光为准则才能保证达成更好的效果,当然我也非常幸运近年来在合作上并没有受刁难的情况,合作方都很尊重我。
记者:都说艺术家是最有故事的人,可能因为艺术和痛苦之间的博弈关系,你一路走来是否也有低靡期?
李志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峰低谷,就如每天情绪起伏,这是宇宙规律。凡事都有因果,这是程序。我的追求是让自己靠近中间的平衡线,尽量对起伏不在乎。
记者:你是如何保持素雅的心境来创作心灵音乐的?
李志辉:我并不刻意保持何种心境,常常静下来思考一下宇宙和地球,看看这方面的文章资料,便会心境澄明。人分肉体、精神和灵魂三部分,肉体是物质概念,精神是世俗概念,而灵魂是神性的,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的,只有真正平静的时候才能和灵魂相遇。我以前执著的是做演出、做音乐,如今不是了,我最向往的是隐居和打坐。
记者:和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都喜欢做些什么事情?
李志辉:我现在的交际圈越来越小,合作过的人即便是腕儿也仅限于工作上的交流,不能算知己。按我的理解,“圈子”是人类缺乏安全感的典型产物,我极少呼朋唤友胡吃海喝,这样对我会有心理压力。心灵之交有一些,我们常常聊的也是人生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