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HBV 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样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HBV DNA定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和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0,3.11,9.99;6.28,4.11,14.96;P值均<0.01),其中慢性HBV携带者组MIF、IL-17和IL-10水平低于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HBV携带者中中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IL-17较其他组低,而IL-10水平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携带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与ALT、AST、TBil、Alb以及HBV DNA定量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IDILI)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严重。介绍了IDILI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因儿童IDILI的相关大数据文献较少,故简述了有关IDILI患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LD)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被确诊为HCC,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A组(n=15)行TLD+TACE治疗;B组(n=15)单用TACE治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远端胃癌顺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例曾有过上腹部手术史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手术中采取先切断胃体再提起远端胃,向十二指肠方向进行清扫切
目的探讨CD44v5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之间可能存在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汉族患者的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维族及汉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4例均接受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3 h,d1;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给予5-Fu 4
患者,女,66岁。发现腹部包块1周,于2005年3月11日入院。患者自2005年2月初起乏力,低热,自觉左上腹部有一肿块,无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血便及黄疽。查体:神志清,T 38.2℃,P135次/min,R19
The effects of cadmium stress on the growth,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wo kenaf plants, Fuhong 991 and ZM412, were analysed under control
【据《Hepatology》2015年4月报道】题:索非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最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HCV基因1型患者(作者Pol S等)目前对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未获得
目的研究开发放射肿瘤科室网络系统。方法放射肿瘤科室两络系统采用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以oracle为数据库服务器,使用C++6.0语言编写。结果该系统包括放疗管理软件、TPS系统
乳腺癌是妇女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常规的手术及放化疗后,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其中骨转移较为多见,且半数以上出现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乳腺癌的骨转移X线上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