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情况与面临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两弹一星”开始的萌芽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为标志的成长期(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期。初步统计,到“十五”末,已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建设重大设施34个,涉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地质、海洋、生物、能源等众多领域,使我国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使我国进入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国家授时台为载人航天、嫦娥工程等国家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授时保证。地壳运动观测网和遥感卫星地面站为国家安全、灾害监测、资源勘察、生态调查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这些重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颇具实力的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队伍,造就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随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也初步建立起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部门、建设单位各负其职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规划阶段,主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研究起草建设规划,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定;二是建设阶段,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理程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报请国务院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批复要求组织实施建设任务;三是设施运行阶段,主要由财政部核定并安排相应的设施运行经费,各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单位负责具体的设施运行和维护。以上各阶段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也已初步形成,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作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世界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各国都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作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相当大且稳定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相关投入约占R&D支出的2—5%左右。与此同时,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已拥有相当规模重大设施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出了雄心勃勃的长远发展规划,如美国能源部2007年更新了《未来的科学装置——二十年前瞻》(2003年首次发布)、英国2007年第三次更新了《大型设施战略路线图》(2001年首次发布)、欧盟2006年发布了《欧洲研究基础设施路线图》。这些规划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国际科技竞争力,突出科学前沿,并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瞄准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和人类健康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规划项目科学目标宏大,创新性突出,技术水平高。这些规划的实施必将对国际科技竞争态势产生重大影响。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急需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同时,我国面临环境、资源、能源、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发展需求,许多相关重大科技问题亟待解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部署的许多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都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应力争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包括数量、覆盖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性,以及科技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若干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促进科技进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起到突出作用。
  
  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布局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早期重大设施多是根据部分领域的发展需求单项立项建设,设施总体规模偏小,技术水平相对不高,一些重要领域还处于空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始以5年为期制订总体建设计划。对于改善布局和提高设施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做法,将出现学科、基地布局不合理和技术储备不足等弊端,有些问题已开始显露出来。例如,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项目(LAMOST)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人才培养和预先研究,在部分工程实施中遇到了较大困难,虽然通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和严格工程管理克服了技术风险,但也出现了工程拖期和超预算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部分开展了预研的项目,如上海光源,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工程量和难度都很大,由于经过了充分的技术和人才储备,目前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该项目2004年开工建设,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同步辐射出光,其建设速度在国际上都十分罕见。
  (二)设施效益发挥受到制约
  一些已建设施与发达国家的类似设施相比,科学产出的水平和数量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是配套设施相对不足。项目建设时比较注重设施的主体建设和主要性能的实现,而对配套设施重视不够,造成与主体设施相关的诊断设备、控制设备,以及附属的配套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影响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
  二是开放共享的软硬件相对不足。有些建设单位在申请立项时,在建设内容上对本单位的需求考虑较充分,而对用于开放共享的支撑和服务条件考虑不足;在立项和建设过程中,用户参与不够;在运行时,有些运行单位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高,也缺乏有效的用户培养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对设施开放共享的监督和考核不够。
  (三)管理环节尚有缺失
  目前建设阶段管理比较清晰,但在从建设向运行的过渡和运行阶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理缺失。从建设向运行过渡时,国家层面尚未明确规定设施建成后的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够明确,使主管部门的后续管理缺乏依据。设施投入正常运行以后,在国家层面缺乏对设施运行的定期评估和监督,个别偏离国家目标的情况纠正不够及时;设施后续发展的系统考虑不够,一些早期建设的设施改进提高不够及时,影响了设施保持其先进性。
  (四)现行管理规范不能完全适应设施的特点
  目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基本上沿用建设项目管理的一般规范。一是不能反映科学设施建设具有工程和科研双重性、风险较大的特点,包括工程前期的管理、不可预见费的合理确定、工程基准的管理等,给工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缺乏对全生命期的评估,难于准确把握设施的后续发展。重大设施科学寿命长,需要从预先研究开始,到建设、运行、后续发展直至升级或退役,进行全生命期的管理,而现行管理对全生命期中的一些事项没有统一的国家规范,致使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三是无法适应重大设施对高水平人才和队伍建设的较高要求,难以吸引和稳定人才,制约了设施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保证持续、科学发展
  我国已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但尚无相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远规划。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远规划的制定需要有高度的组织并投入相当的人力和时间。建议尽快着手长远规划的制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未来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重大设施建设进行统筹部署,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并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相适应。
  (二)完善管理体制,实现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生命期的协调管理
  针对运行环节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建立起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的统一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加强协调、会商,统筹考虑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充分发挥设施主管部门日常运行管理作用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加强引导和监督,并对设施的后续建设和提升予以统筹考虑。建立与设施特点相适应的运行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条件成熟时,可依托设施组建国家科学中心,逐步形成大型综合研究基地。
  (三)制定符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点的管理规范
  针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包括预先研究管理、项目审批、工程基准变更、验收和后评价、运行考核评估、后续发展投入、升级或退役管理,以及人才引进、培养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建立国家层面保障开放共享的相关工作规范。包括将用户分析、用户意见、开放共享措施以及支撑开放共享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是否完备等列为项目审批的主要评审内容;责成运行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用户参与管理的机制,制订保障开放共享的制度,如用户委员会制度、课题申请审批制度、用户管理制度等;将开放共享业绩和用户评价作为设施考评的重要内容。以确保设施发挥最大效益,产出更多的科学成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伴随着农业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升级。但是,目前的农业结构与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结构升级是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结构升级,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一、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升级的状况
期刊
2005年以来,武钢在国务院国资委正确有力的领导下,2007年与2005年相比,铁、钢、材产量分别由2005年的1230万吨、1304万吨、120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624万吨、1702万吨、1575万吨,分别增长32%、31%、31%;销售收入由543.7亿元增加到825亿元,增长52%;利润由71.1亿元增加到93.8亿元,增长32%;利税由115.6亿元增加到163亿元,增长41%;出
期刊
我国现行的计划体制,按大的来说,是两级体制:全国性的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配政策、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由中央计划确定;在全国计划的指导下,各地区的经济活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全面规划和组织管理。  全国性的计划,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由国务院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各省、区、市的计划,由省、区、市发改委制定,由省、区、市政府提出,经省、区、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期刊
一、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工交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是电力设施严重损毁。3.67万条电力线路、2018座变电站因灾停运,110—500千伏线路因灾倒塔8381基;13个省区市电力运行受到影响,170个市县停电;贵州、江西、广西、浙江、福建电网解列运行,西电东送通道中断。  二是交通运输一度严重受阻。由于倒塔断电,铁路京广、沪昆两大主要干线部分区段运输受阻,最严重时滞留客车387列、主要客运站滞留旅客
期刊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欧美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但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不仅没有因经济降温而减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为什么经济的“滞”未能抑制物价的“胀”?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与之相关的供需不平衡。    一、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并存    (一)欧美经济降温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笼罩在衰退的阴影之下。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仅为0.6%,全年GDP
期刊
2007年国际粮价较2006年大幅上涨,世界银行的最新判断认为上涨幅度是15%,这成为各主要粮食进口国都不可小视的输入型通胀力量。回顾2006、2007两年的走势,由于2006年粮食减产,引起粮价高涨,2007年的生产形势虽然好转,但需求也在稳步增加,特别是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迅猛,导致全球库存减少,因而持续推动粮价;另一方面供需紧张引起的市场恐慌,成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投机素材,进一步抬升了
期刊
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就是日本近来推出的又一个新制度。该制度在如何建立国家、企业、行业团体、教育机构联手机制方面颇有特点,值得借鉴。    一、“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被概括为“以雇用关系为基础的、通过企业实习和在教育机构的理论学习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即企业要与参训者签订雇用合同,参训者作为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为满足农业生产对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我国先后建设了贵州瓮福、云南大黄磷、广西鹿寨、湖北黄麦岭和大峪口五大磷肥企业。五大磷肥的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几乎不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历史,但投产初期,由于财务负担沉重等原因,企业生产运营比较困难,引起了各方关注。  遵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推动五大磷肥改组改造工作,深入研究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遇
期刊
“十五”期间,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人均GDP超过47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5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宁波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经济发展的成就给宁波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了统筹社会事业各领域协调发展,指导“十一五”社会事业有序推进,我们编制了
期刊
2007年,我国稀土行业稳步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实现量减价增,国内消费明显增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7.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1.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79%和52.07%。    一、生产    (一)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  2007年,国家对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稀土矿产品产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