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情感以人文关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四名初中少女,因为她们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她们,于是开煤气集体轻生,幸运的是都被抢救过来。可醒来后,她们第一句话几乎说的都是:怎么没有电视台来采访我们?她们全然不顾父母的着急、教师的担忧,简直是把轻生当做一场儿戏来“秀”。如果说这只是一次偶发事件,那么,一对对穿着中学生校服的少男少女在弄堂口、车站旁,当街相拥相吻,已不是罕见的现象;每当寒暑假,一些专业机构的少女热线接到最多的电话是“我怀孕了,怎么办?”……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得不反思,面对青春期情感,教育应该给予怎样的人文关怀。
  一、正确看待青春期两性情感
  1. 从启迪、尊重人性的角度界定核心概念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有一种本能的情感需求。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这种情感需求在部分学生中成为可能。这种发生在青春期异性间的朦胧吸引和爱慕,既超乎友情又不及爱情,所以我们把其定义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这相对于“早恋”不易被中学生反感,相对于“爱情”不易使家长焦虑,从教师辅导的角度来讲也更严谨和科学。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辅导,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事人身心合理需求为本的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践、同伴互动等途径,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反省,从而调整认知、提升价值观。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道德的教育。
  2.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认同青春情感的真实和美好
  青春情感的发展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将影响未来择偶的价值取向和经营家庭的方式。这个时期的恋爱和成年时期相比,少有世俗的观念,不带有那么多的功利性。它不仅会给少男少女带来强烈而美妙的体验,让他们愉悦无比,也会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期待。青春情感本身未必一定是问题,科学地引导和正确地把握还能使其成为生命的财富,只有不正确地阻挠才会使其成为问题,只有忽略或禁止才是危机的根源。对于这种发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并以“爱是美好的,应该被尊重和珍惜;相爱是需要学习的,相爱是需要能力的”这一教育理念,认同青春期两性情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变原有的否定性、排斥性的教育模式为从正视和善待的角度提出肯定性、接纳性的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合理把握情感、学习健康的交往方式、学会应对情感危机。从关注学生未来幸福的角度出发,善待青春恋,使预防青春问题、干预青春危机的教育更新为青春幸福成长的辅导。
  二、从人性的视角出发关注青春期两性情感
  怎样开展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一直存在两种对峙的声音:一是认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性道德问题,在教育方法上应采用“禁止知道性知识、禁止发生性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性是禁止不了的,所以必须教会青少年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这两种观点其实都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他应该在好好经历和尽情享受青春期这一人生美好时刻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他们应该受到成年人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和真情关怀。
  1.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是单纯的性知识的传授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是一门需要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学科,其目标绝对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稳固的性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两性交往的行为,使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地拥有和享受青春岁月。以往一谈到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人们较多想到的就是性知识或是两性间交往的技巧的传授,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以为只要把性生理、性心理等有关知识讲完,把传统的性道德、性伦理的要求讲清,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就到位了。这只是关于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背后对人生、青春、幸福等做出充满人文情怀的诠释和解读。某校心理教师针对学生对异性的好奇情感,索性大大方方地开设了爱情教育系列课程——我和学生“谈情说爱”。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热点讨论,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时候开始一份爱情才是合适的,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强爱的竞争力;让学生懂得性不能离开爱的基础,建立在爱与责任上的性才是美好的,否则就是痛苦和伤害;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的方法。
  2.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完全等同于道德灌输
  有人简单地把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理解为预防或阻止青少年与异性交往中逾越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并通过一些严格的教育手段、管理制度进行道德灌输,从表面上看似乎达成了目标,一些学生也因“害怕”而“不敢”为,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他们内心,道德的高墙已经筑起。他们中的一部分恰恰会因过度的压抑产生更多的困惑或孕育更强烈的反叛,从而导致更极端的行为。某校一对男女生因父母反对他们“早恋”而离家出走“私奔”。教师所讲授的把握情感、守住底线,是否能解决他们性冲动的生理本能和对异性情感的渴望?当我们的教育还处在担心多于理解、怀疑多于尊重、埋怨多于辅导的状态时,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影响下,今天的青少年早把“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传统美德当成古代笑话。可见,仅靠自上而下的道德灌输是不能左右青少年的价值选择的。处在人生叛逆和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虽然渴望得到师长的理解和关怀,但却不能忍受一些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控制,所以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能只是为了防止出现问题而停留在“禁欲”的层面。
  3.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应该是人文关怀下的理性觉醒
  当我们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对问题的防范和处理层面,比较多地关注两性交往的负面结果,或劝导不要早恋时,一些少男少女却因情感危机得不到及时排遣或援助而盲目轻率地选择极端方式,最终伤害自己或他人。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感受出发,给予他们生命成长中的人文关怀。在将情感赋予美好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道德观,开展忠贞相依、荣辱与共、责任相伴等恋爱价值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控制生理性欲望所带来的冲动,在“发乎情而止乎礼”中享受人生成长的快乐,体验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的精彩。从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等多方面引领青少年体验美好的人类情感,并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文明举止为规范,在情感的理性化过程中完善人格。   三、以人本的方法开展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
  1. 真情体验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上课、报告、讲座、图片宣传等形式开展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形式看似多样,但教育的方法还停留在“我讲你听”的层面上,教师们或是躲躲闪闪,或是正襟危坐地用传统的理念和价值观警示青少年不应知道什么、不应做什么,全然忽视资讯开放、文化多元环境下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90后的“信息宝贝”们对这样的教育不仅不领情,甚至不买账,他们的感受是“老师讲的我们早已知道,我们想知道的,老师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除了‘不行’、‘不许’外,还能教我们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让自己愉悦、如何建立美好的两性情感,我们不要因为害怕伤害而停止前行。显然在成年人眼中,这些学生过于偏激、过于理想化、过于前卫,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可以忽略他们的感受,无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任何一厢情愿的说教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成长是一种经历,经历所带来的感受远比说教和灌输更直接、更真实,生命需要这种真实的体验,尤其是异性间的良好关系和合适的交往方式。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束缚于传统观念、迷信于权威教条,而应让少男少女在教师的理性引导和真情温暖中,在自身生活实践和问题探寻中尝试、成长。某校把跳集体舞作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男女学生并没有因为有了更多的接触而萌发性的冲动,而是在这样一个集体的、公开的交往场合中,不仅满足了彼此交往、了解的心理需求,缓解了性压抑而带来的焦虑,更懂得了交往的礼仪和分寸,学会了自信的表达、健康的合作。尊重、感恩、宽容,生命中美好的人性被激发;热情、分享、关爱,生命中美好的情怀被点燃。所以当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了解和接近异性并对异性产生好奇时,为他们营造公开交往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交往远比简单地阻止和说教更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震撼和真切的体悟。
  2. 师生互动
  教师观念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简单而纯粹的青春情感,教师应从关注学生未来幸福的角度出发,把青春恋当做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课题来探寻,变问题为话题,变训斥为理解,变焦虑为从容,变阻止为建议,以教师的人性之情和智慧之光善待青春恋情。
  某校设计了一场以“走进60、70、80偶像老师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师生活动,不同年代的师生关于爱情的对话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通过偶像老师的爱情故事,学生了解到生活的丰富,感受到责任的意义,领悟到爱情的真谛。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欣赏、接纳的态度给予关怀和帮助,才能让青少年接受、信服;学生只有在教师充满真挚的关爱中,才能领悟道德情感的滋养。教育要变一种声音的灌输为多种观念的碰撞,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分享和交流中,引导他们明辨真伪,学会选择和判断,让青少年在自我探索和经历中发现和体验人类两性的真善美。
  3. 祝福未来
  青春期是人生的起跑线,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好奇于未来,却彷徨于此刻,他们叩问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的方向,却不知把握当下的重要性。一些孩子盲目冲动,放纵情感,把持不住;一些孩子迷迷糊糊,任“性”挥霍,糟蹋青春,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全然不知幸福是一辈子的事情。保持情感和身体的纯洁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是当下和未来幸福的一部分。他们对爱情充满幻想,却对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更不知爱情之花需要用智慧和奉献去浇灌。所以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就是要帮助他们懂得青春可以通向天堂,也可能滑入地狱,未来需要用心经营;帮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懂得爱情和婚姻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建立幸福的家庭不仅需要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职业理想,也需要在和异性交往中,建立正确的爱情观、生活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生活是要靠自己创造的,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在对的时候,用对的方式追求和接受对的人,是美好爱情的秘籍,也是一门人生功课。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能只关注此时此刻,而应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告诉孩子们:在青春的茵茵草地上,会有浪漫的诗行,会有美丽的梦想,但也会有太多的错过和遗憾……回头望,有些失落,永远也无法再捡起;有些缺憾,一生都无法弥补。相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它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就“现在”而言,享受青春灿烂的年华,活在当下;就“未来”来说,青春期的经历、体验和由此形成的自我认识、人生态度等,是未来人生展开的新起点、新基础和新构成。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1]。为了学生的未来幸福和终身发展,让他们愉快、健康地享受青春,应该成为青春期教育的终极目标,让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成为一生一世的人文关怀。
  此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1年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三等奖获奖论文。
  参考文献:
  [1]吴增强,高国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徐苹)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但笔者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学生对写作普遍感到很困难,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几个地方下手,久而久之就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愈发缺少写作灵感。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而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培养
她不仅具有女性所特有的婉约、细腻与韵致,也不失一位校长的风范,言谈之中,更是透露着智慧与灵气。这是初见郑闽秋校长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荔湾区名师”“荔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许多光环。但她并没有陶醉于此。自2002年上任文昌小学校长以来,她便致力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研究。在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成为一件牵动亿万人民之心的重要国是。作为一名长期在成人教育领域从事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工作者,以下笔者拟基于终身教育的视角,对《纲要》第四部分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表拙见。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纲要》各项战略任务重要的基本条件,《纲要》第17章“加强教师队伍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因其解题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高考的热点。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并未意识到“动能定理”的独特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动能定理”的教学探讨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动能定理概述”这一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实验演示的方式: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首先,有两个关键的
现代童年正在遭遇一种文化生态的转换与危机。伴随着电子化的媒体传播与玩具推广、商业化的娱乐消费、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建设、快速运行的生活节奏,儿童越来越远离了淳朴的乡土自然、传统的游戏活动、浪漫的童话阅读、诗意的自由幻想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无疑,现时代的童年危机,构成为本文审视童年及其童年价值与现实启示的背景与前提。  一、童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存在  儿童或童年,绝不应该仅仅是指个体的一个生理年龄阶
两年来,我校发挥农村学校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变荒地为宝地,走过了一条从统一种植到承包到班,从建立基地到学科拓展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之路。其间,经历过观点的冲突、前行的困惑、理念的冲击和思想的焦虑,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从茫然的摸索到自信的前行,我校在“蔬香乐园”的课程建设上迈开了步伐,提升了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春日的蔬香乐园阳光和煦,清风拂面。师生们徜徉其中,有的在饭后闲庭信步,交谈学习心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造高效课堂。最近,我参加了某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高效,出现了一些操之过急、盲目贪多的教学现象,应该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对此,说上几点建议。  一、不必“马上回答”,应该“静心默想”  【课堂写真】  一位教师执教《秋思》,在帮助学生理解“欲作家书意万重”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此时,诗人真想写一封信给家人,这封信可能会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以下简称万里)创办于1995年,隶属于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创办者是徐亚芬女士与应雄先生。当时,第一批招生288名,到了1996年就发展到900多名学生,到了1997年就已经有1 800名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此次学校发展诊断活动就是到1997年动工开建的校区观摩、学习与诊断。  一、学校基本情况  林良富校长介绍,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既不像纯粹的公办校,也不像纯粹的民办校,应该
编者按:  每个人都在故事中成长,听故事、讲故事、经历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讲故事的动物。故事与教育息息相关,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叙事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或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在教育实践中广为应用。本期《特别关注》将围绕故事、叙事与教育这一主题,对故事背后的教育资源、伦理意蕴、德育价值以及它对于教师幸福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索,并对叙事德育的具体应用及实践路
会议概览  教育家书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有三批兼职研究员共计36人进入书院研习。2014年11月28日,书院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一会议室举行成果发布研讨会暨第四批兼职研究员入院仪式,迎来了第四批兼职研究员共15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共有8位兼职研究员来自学前教育领域。  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周作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