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果树的根系健康与水果品质息息相关,如何检测根系的健康状况一直是果树养护管理领域的难题.探地雷达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视.选择江南大学校内果园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双湾村果园内的枇杷和水蜜桃果树试样,利用探地雷达对试样进行根系检测试验,以评价探地雷达对果树根系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分别设置900 MHz和400 MHz的天线频率,探地雷达能够获取果树试样的细根和粗根分布图,包括雷达信号波形图、三维总览图和分层密度图,根系图像准确地反映了果树地下根系分布状况,结果有助于果树健
【机 构】
:
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江苏苏州215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树的根系健康与水果品质息息相关,如何检测根系的健康状况一直是果树养护管理领域的难题.探地雷达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视.选择江南大学校内果园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双湾村果园内的枇杷和水蜜桃果树试样,利用探地雷达对试样进行根系检测试验,以评价探地雷达对果树根系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分别设置900 MHz和400 MHz的天线频率,探地雷达能够获取果树试样的细根和粗根分布图,包括雷达信号波形图、三维总览图和分层密度图,根系图像准确地反映了果树地下根系分布状况,结果有助于果树健康风险评价和养护管理.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将前茬作物秸秆就地切碎肥料化是秸秆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种类秸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切碎时所需的刀轴转速也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还田机切碎刀轴转速单一且不可调节,导致部分种类秸秆的切碎合格率、抛撒均匀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还田机刀轴变速机构,在简述变速机构结构原理基础上,对变速机构中的齿轮、齿轮轴结构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按照齿轮、齿轮轴设计参数制作了刀轴变速机构,并装于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收获机运行速度一定时,秸秆切碎合格率随刀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有机质组分,对种植模式及人类活动反应敏感.采集冀北坝上7种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样本,运行三维荧光结合区域积分(FRI)和紫外光谱对土壤DOM进行解析,探讨土壤DOM与种植模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坝上地区土壤三维荧光光谱均有5个区域,其中以类腐殖酸组分(P(V,n):58.95%~69.79%)含量最高,大小顺序为露地菜地>大棚菜地>草地>青贮玉米地>燕麦地>林地>马铃薯地;富里酸组分(P(Ⅲ,n):17.97%~23.82%)次之,大小顺序为青贮玉米地>燕麦地>
为探究环境因子和不同种植管理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讨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垣曲县耕地有机质含量介于3.90~34.40 g/kg之间,平均含量15.99 g/kg,变异系数为29.33%,属于中等变异.(2)垣曲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半方差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为49.94%.(3)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现
对105份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对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进行测定,旨在挖掘南京市栖霞山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江苏省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18%~27.79%,多样性指数为0.27~0.56,其中问云亭、茶谷区域的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较高.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发现除茶谷区域外,其他区域土壤pH值>7,栖霞山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偏低.栖霞山野生茶树叶片农艺性状和茶树
从海拔2500~3000 m处的盐井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中度嗜盐菌,通过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rDNA-ITS测序及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命名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GLUT-01.该菌株能在3%~15%NaCl(最适7%)、20~30℃(最适27℃)、pH值为4.0~10.0(最适pH值为7.0)条件下生长,且能以部分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这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以其作为发酵真菌进行液态发酵培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
研究白粉菌胁迫对苦荬菜叶片生理指标及蛋白组的影响,为揭示苦荬菜响应白粉菌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龙牧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cv.Longmu)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接种白粉菌72 h后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iTRAQ-LC-MS/MS)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叶片差异表达蛋白及其富集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白粉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极显著增加(P<0.01),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总叶绿素、叶绿素
通过测算2018年东北地区农作物粪肥氮、磷养分需求量以及粪污和秸秆氮、磷养分供给量,比较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情况下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优化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布局、实现种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8年东北地区畜牧业养殖规模折合为10392.02万猪当量.秸秆不还田情况下,东北地区畜禽粪污氮、磷土地承载力分别为34027.79万、42513.44万猪当量,畜禽粪污氮、磷土地承载力指数IN、IP分别为0.31、0.24,可增加养殖量23635.76万(以氮为基准)、32121.43万
针对传统方法对番茄穴盘苗重叠幼叶图像分割精度较低、背景剔除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用ExRG法对图像的背景进行剔除,得到待分割幼叶的主体区域,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建立数据集,训练网络模型,用预训练的U-Net模型分割幼叶主体区域,提取其过渡区域;同时用FCM算法分割幼叶主体区域,提取其过渡区域.然后结合FCM算法分割得到的过渡区域和U-Net模型分割得到的过渡区域,得到重叠叶片的最终分割结果.最后,为了得到精准的评估结果,将重新连接的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系统反映河南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及发展状况,依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2008—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DPSIR模型状况,并采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呈增长态势,警情由中警转变为轻警,耕地生态安全整体向好发展;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子系统障碍因子大小排序为压力(26.34%)>影响(20.15%)>响应(19
依托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玉米—大豆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策略下作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形态及酶活性特征,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农田氮肥利用效率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包括不施肥(Control)、单施化肥(NPK)、70%NPK+30%秸秆(LSNPK)、70%NPK+30%牛粪(LMNPK)、40%NPK+60%秸秆(HSNPK)、40%NPK+60%牛粪(HMNPK)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氮形态和酶活性的影响因农田作物类型而异.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