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作家刘心武因续写经典名著《红楼梦》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虽然受到国内一些红学家的抵制,但是国内红学泰斗周汝昌称赞刘心武为“勇士”、“君子”,对其褒奖可见一斑。顶着舆论压力,冒着“狗尾续貂”、“给维纳斯接胳膊”的风险,面对外界的质疑,刘心武对于自己的续作依旧自信满满。在新书的作者寄语中,刘心武写道:“别人都是自由发挥,我的续不是自由发挥,是忠于曹雪芹精髓的镣铐之舞,因为我是兢兢业业地按曹雪芹前八十回‘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来写的。”
刘心武表示,《红楼梦》前八十回充满伏笔,“我要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根据脂砚斋的批示在我的续里一一对照、兑现。我有一个雄心,就是想还原曹雪芹。如果大家看了我的书,能够引起兴趣再去仔细读前八十回原文,这才是我真正的初衷,我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向曹雪芹致敬。还请大家多翻原著。”
从小就为“红楼”发烧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红楼梦》这本书的?
刘心武(以下简称刘):我最早接触《红楼梦》是1953年或者1954年,是从我父亲枕头底下发现的。我父亲当时是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下班以后晚上有时候看书。因此他枕头底下就压着一些书。例如《毛泽东选集》,还有干部必读的一些书,而枕头底下压的书就是所谓“四旧”,他还保留了自己的一块心灵自留地,还看一些闲书。
我在他枕头底下发现过清代文康著的《儿女英雄传》,还有就是《石头记》,是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有很多肖像,都看烂了。
记:您当时有多大?能看懂吗?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段落?
刘:当时我大概11岁。我先看画,后来看一些文字,似懂非懂。我当时最喜欢的段落就是闹学堂。当时我就是一个顽皮儿童,从小就不是优秀学生,入少先队都难,在学校就一直没能入团。所以对“闹学堂”就非常感兴趣。
记:当时您的父母同意您看这种“杂书”或者说“闲书”吗?
刘:我们家都喜欢《红楼梦》,我母亲、哥哥、姐姐都喜欢看,家人坐在一起经常聊《红楼梦》。那时他们逗我玩,我母亲说,你知道你是哪来的吗?我哥就笑,说你不是我们家的,是抱来的。怎么回事呢?1942年,我的落生地就是成都的育婴堂街。现在这条街还叫育婴堂街。育婴堂就是过去教会或者寺庙办的,收养弃婴的。当然我不是弃婴。抗战时期,家里困难,育婴堂街的房子便宜,我一个舅妈在家里面把我接生下来的。但是打小我妈就跟我这么开玩笑,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对秦可卿这个角色感兴趣的私密原因之一。
记:小时候,您应该看过不少这种课外读物吧?
刘:小时候我早慧,比别的孩子发育得早。那时候母亲宠着我,给我一些钱,可以订报纸、杂志。我不订《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我订《人民文学》、《读书》,是一个非常狂妄的少年。所以现在有人说我狂,敢续《红楼梦》,我觉得这和我性格里的某些因素还是有关系的,很大胆的。
记:还记得第一次投稿吗?
刘: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给《读书》杂志投稿,稿子内容是评的一部前苏联小说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还刊登出来了。编辑以为我是一个老学究,还给我写信说什么辛苦先生,台启什么的。当然他们后来发现我是一个中学生,哑然失笑,再也不跟我约稿了,哈哈。
记:现在看来,您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刘:我最喜欢的是妙玉,有人对我这种喜好很吃惊,比如王蒙曾经对我说,妙玉讨人嫌。但我觉得妙玉是一个被曹雪芹极为珍爱的人物,在金陵十二钗当中,其他十一钗要么就是四大家族中的女性,要么就是嫁到四大家族里去的女性,唯有妙玉她和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曹雪芹却把她安排在十二钗中并且排名在王熙凤前面。我喜欢她的原因都体现在我的《妙玉之死》小说及相关的文章里面。
而今敢为“红楼”续梦
记:还是回到您这本新书,您为什么要续写《红楼梦》呢?
刘:其实续写《红楼梦》是我个人行为。我是一个领退休金的人,喜欢《红楼梦》,退休以后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这么单纯。如果问我为什么要续《红楼梦》,就好像你到公园里头问一个老头,你干吗非练剑,你干吗不打羽毛球?我真就是从小喜欢《红楼梦》,开始就是一般读者,后来尝试发表一些谈《红楼梦》的文章,然后进入这个领域。而今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参考资料。
另外,我小时候上小学,女孩子特别愿意和我玩。这应该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隐秘的因素。所以我就比较喜欢《红楼梦》,愿意续,也跟这个因素有关。
记:您觉得《红楼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刘:《红楼梦》的最大缺点是不完整。一部不完整的著作却形成了一门大学问——红学,这当然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附带说一下,可能有的人还不清楚什么是“探佚”,佚就是丢失的东西,探佚就是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红楼梦》是一部最后没有完成的小说,曹雪芹留下的遗稿大体上只是前八十回,如何更精确地说,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都很可疑,不一定是曹雪芹的文笔。所以《红楼梦》丢失的东西太多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著,是一个出版商程伟元和一个各方面水平远比曹雪芹低的高鹗拼凑的。再请大家注意,曹雪芹也不是没有写出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从脂砚斋的批语当中透露出曹雪芹已经写出了一些大悲剧的结局性文字,比如贾宝玉被逮入狱,在狱神庙中小红和茜雪都曾去安慰、帮助他,茜雪是在开始前几回中因为宝玉醉后摔茶杯就被撵出去的一个丫头,许多读者都以为这个角色非常不重要,因为她很快就消失了,但曹雪芹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在大悲剧的结局中她却突然出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这些已写成的文字都丢失了。所以红学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这就是探佚。
记:续写《红楼梦》的人很多,有的从120回往后续,有的从八十回往后续,您是出于什么考虑从八十回后续的?您的续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刘:清朝有很多《红楼梦》续书,都是从一百二十回往后续,他们喜欢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就是觉得气不忿,怎么林黛玉就死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没有圆满。多数续书,续的是让林黛玉起死回生,然后去演绎一个故事,构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那些续书不成功的关键,就是在于他们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而且那种思路也不是很多人很感兴趣的,所以它最后就没有流传下来。个别的清朝的续本是从林黛玉死续写的,比如说清朝有一个人从九十八回(九十七回林黛玉快死了)续起。
我给自己找更多的前提,把自己手脚捆绑得更厉害。我就是通过探佚,尽可能复原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复原后二十八回。为什么要去续?我是从八十回后续起,当然是一种接臂行为,反正接臂行为都是不讨好的,但是我觉得我没有那么罪孽深重,你觉得它是一个维纳斯,你就欣赏断臂,那你就永远看八十回就完了,别看我这个书。你保持你的爱好,我保持我的爱好,我觉得应该不相互妨碍的。还有人说自己就喜欢高鹗接的那个臂,你再接臂我不承认了,你别承认,你继续读那一百二十回就完了。
记:有读者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与原著中留下的大量经典诗句相比,您续写的后二十八回中诗词较少,为什么?
刘:关于诗词,我的看法是两个,一个是后二十八回写贾府崩溃了,大观园后来根本就赏给别人了,这些人也都分离了,所以不可能有诗社存在了,而且很多人比如说有人入监狱了,很多人就死掉了,很悲惨,也不可能有心情写那么多诗词,所以诗词量减了我觉得是正常的。第二,凡是前八十回里面暗示伏笔,或者是脂砚斋预告的诗词我都呼应了。比如说在六十四回,林黛玉写了五首诗,吟诵古代五个美女。胭脂斋就有一个明确的批语,“与后诗《十独吟》呼应。高鹗的续里面有吗?我有我就写了《十独吟》。我是根据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不敢稍加穿凿。第一回里面脂砚斋就有批语,他说全书第一首诗是和中秋有关,全书最后一首诗是以中秋诗作结,在我后二十八回里面有中秋诗,这个我必须要写。在诗词方面我承认我不是高手,有人很会做诗词,在他续书里面有体现,我很尊重,也很佩服。
记:您说续本是根据前八十回探佚,恢复曹雪芹的原本的尝试。您打多少分?
刘:60分。不到60分我不敢给出版方,但也就60分。
记:对于续写,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最大困难进入曹体。我不是用《钟鼓楼》、《四牌楼》的文本写的。我要模仿曹雪芹前八十回的语言。比如“因笑道”“巴巴的”……这都是前八十回的曹体。我试图用这个曹体写,当然没有完全达到,所以我打60分。
记:刘老师,您曾以《班主任》一举成名,《钟鼓楼》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近年来,似乎关于您的新闻都与《红楼梦》有关,很多读者甚至怀疑您的小说创作时代已经终结。
刘:其实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写小说,我仍然是一个小说家,而且我还是一个剧作家,我的小说生涯没有停止。前不久,我的一篇7万字的小说《泼妇鸡丁》被翻译成了法文。从2000年至今,法国人一共翻译了我的7部小说、一部歌剧剧本。 我并没有停止“种植”人生的“四棵树”。这“四棵树”分别是小说、随笔、《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并且每棵树都枝繁叶茂。
记:您在中国文坛是很有成就的人,但续写《红楼梦》可能会给您带来很多的骂名,有可能是千古骂名,像高鹗一样经受时间的考验。为什么要这样?
刘:那是我的命运。还有一个私秘的原因,两年前我妻子去世了,我后来加速这个写作,是我要化解我的寂寞和孤独。我把这些都看破了,什么千古骂名,我这么一个卑微的生命,我要千古之名干什么?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没做什么害人的事就行。我写得不好就不好吧,但我会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继续修订自己的续本,做到生命不息,修订不止。
记:前面八十回的故事,都是指向今天即将出版的续的部分,现在这个作品马上要出来了。对您《红楼梦》这么多年的研究,结果都已经解结果都出来了。现在您研究《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下面您会做什么?
刘:我不是红学的成员,没有任何的任务,是随机。接下来我会歇一段,因为关于《红楼梦》的事我都做足了。当然我会休整一段。我还活着嘛。我看我的邮箱里有人提问,说刘老师您如何总结您的一生?我觉得我再活个十年二十年应该没有问题。我先不总结自己的一生。
刘心武表示,《红楼梦》前八十回充满伏笔,“我要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根据脂砚斋的批示在我的续里一一对照、兑现。我有一个雄心,就是想还原曹雪芹。如果大家看了我的书,能够引起兴趣再去仔细读前八十回原文,这才是我真正的初衷,我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向曹雪芹致敬。还请大家多翻原著。”
从小就为“红楼”发烧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红楼梦》这本书的?
刘心武(以下简称刘):我最早接触《红楼梦》是1953年或者1954年,是从我父亲枕头底下发现的。我父亲当时是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下班以后晚上有时候看书。因此他枕头底下就压着一些书。例如《毛泽东选集》,还有干部必读的一些书,而枕头底下压的书就是所谓“四旧”,他还保留了自己的一块心灵自留地,还看一些闲书。
我在他枕头底下发现过清代文康著的《儿女英雄传》,还有就是《石头记》,是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有很多肖像,都看烂了。
记:您当时有多大?能看懂吗?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段落?
刘:当时我大概11岁。我先看画,后来看一些文字,似懂非懂。我当时最喜欢的段落就是闹学堂。当时我就是一个顽皮儿童,从小就不是优秀学生,入少先队都难,在学校就一直没能入团。所以对“闹学堂”就非常感兴趣。
记:当时您的父母同意您看这种“杂书”或者说“闲书”吗?
刘:我们家都喜欢《红楼梦》,我母亲、哥哥、姐姐都喜欢看,家人坐在一起经常聊《红楼梦》。那时他们逗我玩,我母亲说,你知道你是哪来的吗?我哥就笑,说你不是我们家的,是抱来的。怎么回事呢?1942年,我的落生地就是成都的育婴堂街。现在这条街还叫育婴堂街。育婴堂就是过去教会或者寺庙办的,收养弃婴的。当然我不是弃婴。抗战时期,家里困难,育婴堂街的房子便宜,我一个舅妈在家里面把我接生下来的。但是打小我妈就跟我这么开玩笑,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对秦可卿这个角色感兴趣的私密原因之一。
记:小时候,您应该看过不少这种课外读物吧?
刘:小时候我早慧,比别的孩子发育得早。那时候母亲宠着我,给我一些钱,可以订报纸、杂志。我不订《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我订《人民文学》、《读书》,是一个非常狂妄的少年。所以现在有人说我狂,敢续《红楼梦》,我觉得这和我性格里的某些因素还是有关系的,很大胆的。
记:还记得第一次投稿吗?
刘: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给《读书》杂志投稿,稿子内容是评的一部前苏联小说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还刊登出来了。编辑以为我是一个老学究,还给我写信说什么辛苦先生,台启什么的。当然他们后来发现我是一个中学生,哑然失笑,再也不跟我约稿了,哈哈。
记:现在看来,您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刘:我最喜欢的是妙玉,有人对我这种喜好很吃惊,比如王蒙曾经对我说,妙玉讨人嫌。但我觉得妙玉是一个被曹雪芹极为珍爱的人物,在金陵十二钗当中,其他十一钗要么就是四大家族中的女性,要么就是嫁到四大家族里去的女性,唯有妙玉她和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曹雪芹却把她安排在十二钗中并且排名在王熙凤前面。我喜欢她的原因都体现在我的《妙玉之死》小说及相关的文章里面。
而今敢为“红楼”续梦
记:还是回到您这本新书,您为什么要续写《红楼梦》呢?
刘:其实续写《红楼梦》是我个人行为。我是一个领退休金的人,喜欢《红楼梦》,退休以后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这么单纯。如果问我为什么要续《红楼梦》,就好像你到公园里头问一个老头,你干吗非练剑,你干吗不打羽毛球?我真就是从小喜欢《红楼梦》,开始就是一般读者,后来尝试发表一些谈《红楼梦》的文章,然后进入这个领域。而今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参考资料。
另外,我小时候上小学,女孩子特别愿意和我玩。这应该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隐秘的因素。所以我就比较喜欢《红楼梦》,愿意续,也跟这个因素有关。
记:您觉得《红楼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刘:《红楼梦》的最大缺点是不完整。一部不完整的著作却形成了一门大学问——红学,这当然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附带说一下,可能有的人还不清楚什么是“探佚”,佚就是丢失的东西,探佚就是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红楼梦》是一部最后没有完成的小说,曹雪芹留下的遗稿大体上只是前八十回,如何更精确地说,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都很可疑,不一定是曹雪芹的文笔。所以《红楼梦》丢失的东西太多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著,是一个出版商程伟元和一个各方面水平远比曹雪芹低的高鹗拼凑的。再请大家注意,曹雪芹也不是没有写出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从脂砚斋的批语当中透露出曹雪芹已经写出了一些大悲剧的结局性文字,比如贾宝玉被逮入狱,在狱神庙中小红和茜雪都曾去安慰、帮助他,茜雪是在开始前几回中因为宝玉醉后摔茶杯就被撵出去的一个丫头,许多读者都以为这个角色非常不重要,因为她很快就消失了,但曹雪芹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在大悲剧的结局中她却突然出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这些已写成的文字都丢失了。所以红学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这就是探佚。
记:续写《红楼梦》的人很多,有的从120回往后续,有的从八十回往后续,您是出于什么考虑从八十回后续的?您的续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刘:清朝有很多《红楼梦》续书,都是从一百二十回往后续,他们喜欢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就是觉得气不忿,怎么林黛玉就死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没有圆满。多数续书,续的是让林黛玉起死回生,然后去演绎一个故事,构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那些续书不成功的关键,就是在于他们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而且那种思路也不是很多人很感兴趣的,所以它最后就没有流传下来。个别的清朝的续本是从林黛玉死续写的,比如说清朝有一个人从九十八回(九十七回林黛玉快死了)续起。
我给自己找更多的前提,把自己手脚捆绑得更厉害。我就是通过探佚,尽可能复原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复原后二十八回。为什么要去续?我是从八十回后续起,当然是一种接臂行为,反正接臂行为都是不讨好的,但是我觉得我没有那么罪孽深重,你觉得它是一个维纳斯,你就欣赏断臂,那你就永远看八十回就完了,别看我这个书。你保持你的爱好,我保持我的爱好,我觉得应该不相互妨碍的。还有人说自己就喜欢高鹗接的那个臂,你再接臂我不承认了,你别承认,你继续读那一百二十回就完了。
记:有读者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与原著中留下的大量经典诗句相比,您续写的后二十八回中诗词较少,为什么?
刘:关于诗词,我的看法是两个,一个是后二十八回写贾府崩溃了,大观园后来根本就赏给别人了,这些人也都分离了,所以不可能有诗社存在了,而且很多人比如说有人入监狱了,很多人就死掉了,很悲惨,也不可能有心情写那么多诗词,所以诗词量减了我觉得是正常的。第二,凡是前八十回里面暗示伏笔,或者是脂砚斋预告的诗词我都呼应了。比如说在六十四回,林黛玉写了五首诗,吟诵古代五个美女。胭脂斋就有一个明确的批语,“与后诗《十独吟》呼应。高鹗的续里面有吗?我有我就写了《十独吟》。我是根据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不敢稍加穿凿。第一回里面脂砚斋就有批语,他说全书第一首诗是和中秋有关,全书最后一首诗是以中秋诗作结,在我后二十八回里面有中秋诗,这个我必须要写。在诗词方面我承认我不是高手,有人很会做诗词,在他续书里面有体现,我很尊重,也很佩服。
记:您说续本是根据前八十回探佚,恢复曹雪芹的原本的尝试。您打多少分?
刘:60分。不到60分我不敢给出版方,但也就60分。
记:对于续写,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最大困难进入曹体。我不是用《钟鼓楼》、《四牌楼》的文本写的。我要模仿曹雪芹前八十回的语言。比如“因笑道”“巴巴的”……这都是前八十回的曹体。我试图用这个曹体写,当然没有完全达到,所以我打60分。
记:刘老师,您曾以《班主任》一举成名,《钟鼓楼》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近年来,似乎关于您的新闻都与《红楼梦》有关,很多读者甚至怀疑您的小说创作时代已经终结。
刘:其实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写小说,我仍然是一个小说家,而且我还是一个剧作家,我的小说生涯没有停止。前不久,我的一篇7万字的小说《泼妇鸡丁》被翻译成了法文。从2000年至今,法国人一共翻译了我的7部小说、一部歌剧剧本。 我并没有停止“种植”人生的“四棵树”。这“四棵树”分别是小说、随笔、《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并且每棵树都枝繁叶茂。
记:您在中国文坛是很有成就的人,但续写《红楼梦》可能会给您带来很多的骂名,有可能是千古骂名,像高鹗一样经受时间的考验。为什么要这样?
刘:那是我的命运。还有一个私秘的原因,两年前我妻子去世了,我后来加速这个写作,是我要化解我的寂寞和孤独。我把这些都看破了,什么千古骂名,我这么一个卑微的生命,我要千古之名干什么?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没做什么害人的事就行。我写得不好就不好吧,但我会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继续修订自己的续本,做到生命不息,修订不止。
记:前面八十回的故事,都是指向今天即将出版的续的部分,现在这个作品马上要出来了。对您《红楼梦》这么多年的研究,结果都已经解结果都出来了。现在您研究《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下面您会做什么?
刘:我不是红学的成员,没有任何的任务,是随机。接下来我会歇一段,因为关于《红楼梦》的事我都做足了。当然我会休整一段。我还活着嘛。我看我的邮箱里有人提问,说刘老师您如何总结您的一生?我觉得我再活个十年二十年应该没有问题。我先不总结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