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喧嚣背后的孤独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珮瑜,人称“瑜老板”,是一名京剧老生演员。她今年40岁,40岁正是唱老生的黄金时代。如今,她不仅火了,更“火”成了一种现象。但当喧嚣过后,她依然会感受到来自艺术的孤独。
  花式传播京剧
  2017年,在《奇葩大会》上,王珮瑜演示了三段传统戏的表演方式:“惊提”、“怒沉”和“喜展眉”,还做了三个表情包,引起了病毒式的传播。
  那之后,她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综艺舞台上,比如和流行歌于合唱《凉凉》、与虚拟歌于同台表演,还当了综艺节目的导师;她还是“抖音”玩家,一段“笑出国粹范”的视频,笑出了2000多万的点击量。最近,她的触角又延伸到了电子游戏领域。敏锐十时下最流行的玩法,在她的公众号上,古老的京剧知识,搭配着新奇的表情包和二次元文化。她把京剧变得越来越好玩了。这一年多来,她的微博粉丝从几万蹿升至几百万。她似乎体会到了梅兰芳时代才可能有的追捧——在那个年代,京剧演员就是流量明星。
  “王珮瑜,介不是小冬皇吗”
  王珮瑜的老生生涯,始十余叔岩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她11岁才接触到京剧,入行虽迟,但天赋过人的她,仅仅练习了两三个月,就凭一段《钓金龟》获得了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之后,她被邀请到南京电视台录节目,偶然认识余派研究专家范石人。老先生告诉她,女孩学老生,更齐易成头牌,并赠给了她一些余叔岩和余的弟子孟小冬的唱片。那些日子,她都是听着这些唱片入睡的。一开始,还觉得难听,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给了她无限遐想:有朝一日……
  但余派是出了名的保守,余叔岩只留下了十八张半的唱片,叉极少收徒,收徒后也极少教戏。甚至有说孟小冬也只从他那里学了三出半戏。非梨园世家,没有师承背景,来自苏州的王珮瑜硬是踏入了余派,成为了余叔岩的第四代传人。14岁,经范石人引荐,王珮瑜报考了上海戏校,拜余派专家王思及为师。考试一一通过,发榜时,她却被告知不能录取,理由是,新中国成立后,戏校没有培养过女老生。她当场给文化局的领导写了封信,说是“我心已决”。于是,当天晚上,新民晚报就刊出了《上海戏校破格招收女老生》一文。
  戏校里,王珮瑜被归入生行一组,整天跟男生一起练基本功。除了腰腿功,还得练飞脚旋子、扫堂趴虎、抢背吊毛、圆场把子。每天都是六点起床,练早功,作为组里唯一的女生,她没有一点优势,于是只能加倍练。慢慢地,她竟变成了领头踢腿那个。
  京剧教学,先生们常常不先讲“为什么”,而是让你先模仿,“模仿是一个绝佳的学习途径,在练习积累到一定数量时,自己就豁然开朗了。”是《霸王别姬》让王珮瑜摸到了京剧艺术的脉。“‘人戏不分’无关对错,至少对艺术呈现是有利的。”
  15岁那年,在程君谋(著名票友,曾加入荀慧生的戏班,被称为“票友中的谭鑫培”,名气尤在谭富英之上,老生中除余叔岩没有盖过他的)诞辰百年的纪念演出中,老生演员、梅兰芳的女儿梅葆碉突然生病,王珮瑜被委以重任。演出大获成功,梅葆玖说她“天生是块唱老生的好料。不仅长得像孟小冬,更是当今余派第一人。”16岁,王珮瑜北上天津参加京剧大赛,演了一出被称为是“冬皇广凌绝响”的《搜孤救孤》,彻底巩固了她“小孟小冬”的美誉。王珮瑜记得,大巴车准备离开剧场时,热情的天津戏迷围住了大巴车,呼喊着“王珮瑜,介不是小冬皇吗。”然而,18岁这年,少年成名的王珮瑜有了强烈的意识,“不做孟小冬第二,只做王珮瑜第一。我太急于成为我自己了。”
  法海回到人间
  渐渐地,王珮瑜发现自己身上背负得越多,“成为自己”的压力就越大。这种压力终于在2004年,爆发了。那时,她已经是上海京剧院的副团长了。她选择了出走,张开双臂奔向市场,成立了工作室、组建了团队,登台演出。但不到两年,她叉回来了。在离开剧团的日子里,她松懈了,没人逼着练功,她开始发胖,自己却还没有意识到。
  2008年,5月的那场大地震给了她莫大的震撼。11月,她的恩师王思及离世了。恩师离去前,眼睛始终望着她,断气了也没闭上。后来师娘告诉她:“我的一生注定给思及,而思及的一生,是为你准备的。”她后来说,“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要长大,艺术上要独立。”也是在这一年,王佩瑜在艺术上踏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时值孟小冬百年诞辰,她和舞台剧导演马窍合作,演出了《乌盆记》。这出戏融合了相声和评书,邀请了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以及评书大师单田芳参与演出。马骞认识王珮瑜快二十年了,他口中的她,是“非常坚守传统的,或者说是保守”,“她所有的戏必须要经过老先生的口传心授,所有的技巧、做派必须是有迹可循的。”为了让她感到舒服,马骞不得不经常做出调整。
  在马骞看来,王珮瑜是个矛盾综合体。专业上她保守,在市场化上,她努力拓展自己的边界。2016年,她在京剧演出中,就加入了直播和弹幕的互动玩法,是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2016年末,《春水渡》在上海小剧场戏剧节首演。马骞说,“这次她主动提出了创新。可以看出,她在谨慎地从传统中向外迈步,还是有欲望的。”
  《春水渡》脱胎十《白蛇传》,但它无关爱情,它讲述了法海和许仙的成长。借助法海,王珮瑜有话要说,有思想要表达。这些主题在传统京剧中是不涉及的。演出时,舞台有一面镜子,映照着台上的演员,也映照着观众。有时候,镜子也会侧过来,这一面是许仙,另一面是法海。镜像下,法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一番“渡”与“不渡”的争论后,他脱下了僧袍,放下佛珠,决定去人间走走。“也许,最好的修炼在人间。”故事的后来,法海或许“渡”不了许仙,但他“渡”了自己。”从某种程度上年,这个法海就是王珮瑜的自我投射。
  喧嚣背后的孤独
  年龄感是老生行当重要的资本,尤其是对于女演员来说。不过,在这样的黄金时代里,王珮瑜却走出了艺术的象牙塔,正如《春水渡》里法海回到人间,“你需要去搞明白一些事情,走下舞台,才能全面呈现在舞台上。”
  现在,喝着茶的王珮瑜,正在研修着怎么“活在当下”。舞台上,她是身披光环的明星,但回到家里,她在喝茶、焚香、練习瑜伽中,获得安静。老戏迷担忧她技术下降,但她很坦白,“不去做这些事情,技术退步的焦虑也始终存在。”过了单纯追求技巧的阶段,王珮瑜更看重的是适合自己状态和年龄的戏。对于过去的挣扎与执拗,她说:“京剧的规则并不需要去冲破,因为它集合了那么多其他剧种的形式和养分,本身就足够开放,足够接地气,足够有趣的了。”她用各种方式推广京剧,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越来越热闹。不过,她并没有迷失在眼前的风光中。录制完某综艺节目,她就会回到上海,花了三个月时间,再重新学一部早就会的老戏。
  这时,当背离一切喧嚣,她又开始感觉到孤独。这种孤独感也是来自京剧本身的,而随着老一代艺术家的逐渐逝去,这种孤独感还会与日倍增。
其他文献
金岳霖,字龙荪,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现在人家提到他,最常说的都是他如何苦恋林徽因的那些事,其实,他还有很多别的好玩的事,比如:  一、没考上清华学校中等科,却考上了清华学校高等科  1895年,清华学校招生,16岁的金岳霖在长沙报名了该校中等科。他意气风发地走进考场,拿到国文试卷一看,试题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顿时蒙了。“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期刊
《铁梨花》中她是嫁入豪门的一代名伶秋香;《打狗棍》中她是重情重义的痴情女子那素芝;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网剧《灵魂摆渡》系列中,她是仙气飘飘的三七之母孟婆……她,就是演员岳丽娜。同时,她也是一位导演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郭家班众人交口称赞的“老板娘”,“灵摆”系列的出品人。在北京卫视正在热播的76集年代传奇大戏《娘道》中,她独挑大梁出演女主人公“柳瑛娘”。在北京卫视开播以来,《娘道》收视一路攀升,雄踞
期刊
想要写篇有关同学聚会的东西,我马上想到了“聚散”二字,可让我奇怪的是在“聚散”之后,我又马上想到了“七厘散”——这种小时候常用的一种跌打损伤中成药,也许就是这个同字不同声的“散”字在搞怪吧。但无论如何一个“散”字就像“七厘散”敷治跌打损伤一样,相聚之后的散场往往让人更加心痛不舍,实在是聚之高兴散之感伤啊!而如今那可以疗伤的七厘散似乎在市面上也难觅踪影,内心不免又徒增几分遗憾。  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偌
期刊
持续一周左右的绕月之旅,预计会在2023年开启。马斯克宣布,世界首位绕月飞行的私人旅客是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届时,他将搭乘BFR火箭,进入太空完成环月球之旅。前泽友作表示:“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爱上了月亮。”据说,他花了2 5亿美元买下了火箭票。不仅如此,他还“贴心”包下了旅行舱,并搞了一个浪漫的寻月计划-dear Moon,邀请6—8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一起去追月。前泽期待,他们能碰撞出新的
期刊
北京的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一个大“系列”。可粗略分为烧饼和火烧两大类。往细了分,烧饼又有芝麻酱烧饼,马蹄烧饼,吊炉烧饼等。火烧其实叫“火燒饼”,是烙或烤制出来的饼,有糖火烧、螺丝转儿、油酥火烧、褡裢火烧等。烧饼一般是作为早点或是加餐的食品,除了烤肉、涮肉外,很少出现在正餐桌上。烧饼虽小,但在制作上却大有讲究。老北京烧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房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项手艺申遗成功的,是京城面点
期刊
活了五十岁,聚了无数会,推杯换盏局,觥筹交错醉,高谈阔论语,劲舞欢歌魅,临到头来就一句——成功最可贵。  说实话,自己曾经是个特爱聚会的人,而且是个爱组织聚会的人,只要是经我组织的聚会,往往都是到场人数超出想象。当然,是朋友同事给足了我面子,而自己为了招呼大家相聚,也是下足了功夫。不过,有些年了,不知是老了还是怎么的,自己更愿意宅了,不太主动张罗聚会了。倒是同事、朋友、老同学有聚会的消息,还是会准
期刊
十多年前,每逢周末,同学之间喜欢找个理由聚一下。由于年轻,也缺少家务拖累,所以有时大家会约着搭伴儿去趟远地儿,例如天津。那一次去天津,当时没有什么预期目的,如今想来倒是颇有些收获,见证并记录了生活变迁,这应该算作其一吧。  那天在天津的那顿午饭可算意外之喜,吃的不是狗不理包子,是海鲜,而且过程比海鲜还新鲜。  其实,在去之前大家就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吗玩意儿都不吃,就吃海鲜。起个大早去火车站买头班城
期刊
各种名目的聚会,我参加的不多。总是觉得太热闹或太冷清,太亲近或太尴尬,之前之后甚至之中,总免不了各种打探,议论,闲话。我性子憨,直,恐不适应。  类之风流云散,聚会颇像风流云聚,硬扯在一起的终是不自然。  最近几年频频受邀同学聚会,总是踌躇。接到此类电话,我总是劈头一句:咱们班的孩子最小的该上几年级了,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多兴高采烈地回答:最小的都上高中了。  而这还只是五年前的情形。而我的亲生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此时,董小宛在钱谦益的帮助下,终于脱离了风尘,并最终如愿以偿地嫁迸了冒家。虽是妾,但也总算是有了一个温暖、安稳的家。  可是好景不长,小宛在嫁入冒家后,不过一年光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了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在城破之时,先是挥剑杀死了自己的皇后和一帮嫔妃,然后,自己也在煤山上吊了。紧接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击败了李
期刊
9月28日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在哈尔滨去世,享年66岁。师胜杰先生出生十相声世家,是黑龙江相声界标志性人物,拜入侯宝林先生门下,基本功扎实,才华横溢,是当今相声界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艺术大家。10月2日11时47分,师胜杰在亲人、徒弟、徒孙以及业界好友的陪伴下顺利安葬。师胜杰先生去年底因病不得已离开了心爱的舞台。时隔十个多月后,师胜杰曾重返大众视野,做客央视“向经典致敬”栏目,与圈中老友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