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代表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出现,然而他的浪漫主义文论中却要求使用普通人的语言来写诗,这和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分别论述华兹华斯和白居易的诗歌语言主张的成因与内在,并简要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更提出了自己关于形式与内容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华兹华斯 白居易 诗歌语言 形式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坛刮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其鼎盛时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反叛的华兹华斯
西方文学发展到十八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的诗歌浪潮席卷了欧洲的各大国家,特别是法国,法国语言的儒雅与精致大抵是因为此一阶段对于语言的精细研究。英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同样受到了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英国的文学中,大抵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开始用英国本土的语言写作,逐渐的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专门用来写诗的语言,称之为“诗意辞藻”。这种“诗意辞藻”指“专属于诗歌,在日常交流或散文中不常见到的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段”。从乔叟开始,这种词汇群经历了历代的诗人。最终到达了华兹华斯的时代。这种诗歌语言的初衷是好的,然而,经過长时间的演化和不断的被改造,特别是新古典主义一出现,名为约翰逊的人,开始人为的把词汇进行整合,二分为“高级的”和“低级的”、“得体的”和“不得体的”,他甚至“以其颇费心力的《英文辞典》,对辞典中所录的每个单词都做了高级或低级的定位”,而且,此《辞典》“不仅摈弃了不少的口语用字,而且在收录的那些词条下面加上按语,声称它们是‘低级的’,‘讹误的’,‘粗俗的’,‘未经公认的’。”
综上所述,华兹华斯的用普通人的语言作诗实则是出于对英国新古典主义的“诗意辞藻”的反叛而提出的,而同时这种语言是经过提炼的。
复古的白居易
相较于华兹华斯的跌宕起伏,白居易则显得有些落寞。当然白居易当时也是身处文学变革的时期,然而这个诗歌变革的力度还是不如华兹华斯当时的轰动,白居易所处的时期,是郭绍虞先生所谓的中国文学“复古时期”。
实则从初唐的陈子昂开始,唐人就已经开始对六朝的文学,特别是齐梁时期的宫体诗和初唐的上官体进行批判。陈子昂主张,恢复“汉魏风骨”,提出自己的“兴寄说”。其《与东方左史纠修竹篇叙》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昂不仅在批评上主张如此,在创作中亦是能为,其所作《感遇诗》三十八首,也能作平淡清雅之音。所以韩愈称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陈子昂之后有李白,李白之后有杜甫。
而到了中唐,老杜之门蔓生出两支,一支是韩孟,一支就是元白。韩孟则重艺术而崇尚奇警,元白则尚自然而趋于平易。而“韩愈论文颇多独见,而论诗罕见妙谛”,盖“尚奇警者犹沿当时的风气,故没有什么论诗的主张。”而“尚平易者,欲矫当时之作风,故论诗之旨遂有可得而述者。”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语言平易近人,朴实无华,首先是为了复古,即是回到诗经那个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很突出的时代,其二是为了革除当时文坛的求警尚奇的鄙陋作风。也就是说,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其弊端所在,即是过分的强调了诗歌的社会作用,这点其实是比较落伍的,而且是倒退的,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社会作用,而它更多的还是其艺术价值,不能因为其社会价值而抛弃其艺术价值。
华兹华斯与白居易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还是有其可比性的,故而我们比较如下:
第一点,两者的诗歌语言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即是反对当时的文风做贡献。华兹华斯是为了反对他们当时的死板、禁锢着人们思想的“诗意辞藻”,而白居易则是在反对当时诗坛的尚警求奇的文风。这是两者之间的统一性,都是看不惯诗歌的语言脱离现实基础,而一味的追求其艺术特色。诗歌本来就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的,所以其内在的要求即是能让人看得懂,然而新古典主义的“诗意辞藻”有意的割裂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共通点,中唐诗风也是专门挑不常见的字来用,都是在艺术的道路上固步自封,阻碍了其继续前进的道路。遗憾的是,华兹华斯的反叛了有了其可见的成效,并在后世留下了自己的影响。而白居易的反对则只是寥寥几人应和,大多数人还是去追求奇警去了。
第二点,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
关于其使用普通人语言的原因。华兹华斯是出于资产阶级的反抗封建主义的革命而发出的反对代表封建主义的文学的新古典主义的号召,这是一种新生代力量来取代旧时代的革命。而白居易则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发出的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大家都来讽谏的口号。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
总得来说,华兹华斯和白居易的诗歌语言主张是出于不同的时代需要,而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即为了反对当时的文坛弊端——过于追求诗歌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其人民性。从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与其艺术性的关系。我们不能偏概一方,只是注重其艺术性,或者我们也不应该只是注重其内容。内容与形式是文学的双翼,我们应该兼顾到,而不是只注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然而对这两方面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好的,都是有悖两者内在的统一性的,故而我们应该上方兼顾,不仅要意识到当过分注意形式的时候出现的弊病,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很多时候,我们过分的注意内容,而造成的我们对某些作品的理解的偏差。
参考文献:
《诺顿英国文学选读》(二),第131页,1974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第13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第135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关键词:华兹华斯 白居易 诗歌语言 形式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坛刮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其鼎盛时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反叛的华兹华斯
西方文学发展到十八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的诗歌浪潮席卷了欧洲的各大国家,特别是法国,法国语言的儒雅与精致大抵是因为此一阶段对于语言的精细研究。英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同样受到了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英国的文学中,大抵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开始用英国本土的语言写作,逐渐的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专门用来写诗的语言,称之为“诗意辞藻”。这种“诗意辞藻”指“专属于诗歌,在日常交流或散文中不常见到的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段”。从乔叟开始,这种词汇群经历了历代的诗人。最终到达了华兹华斯的时代。这种诗歌语言的初衷是好的,然而,经過长时间的演化和不断的被改造,特别是新古典主义一出现,名为约翰逊的人,开始人为的把词汇进行整合,二分为“高级的”和“低级的”、“得体的”和“不得体的”,他甚至“以其颇费心力的《英文辞典》,对辞典中所录的每个单词都做了高级或低级的定位”,而且,此《辞典》“不仅摈弃了不少的口语用字,而且在收录的那些词条下面加上按语,声称它们是‘低级的’,‘讹误的’,‘粗俗的’,‘未经公认的’。”
综上所述,华兹华斯的用普通人的语言作诗实则是出于对英国新古典主义的“诗意辞藻”的反叛而提出的,而同时这种语言是经过提炼的。
复古的白居易
相较于华兹华斯的跌宕起伏,白居易则显得有些落寞。当然白居易当时也是身处文学变革的时期,然而这个诗歌变革的力度还是不如华兹华斯当时的轰动,白居易所处的时期,是郭绍虞先生所谓的中国文学“复古时期”。
实则从初唐的陈子昂开始,唐人就已经开始对六朝的文学,特别是齐梁时期的宫体诗和初唐的上官体进行批判。陈子昂主张,恢复“汉魏风骨”,提出自己的“兴寄说”。其《与东方左史纠修竹篇叙》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昂不仅在批评上主张如此,在创作中亦是能为,其所作《感遇诗》三十八首,也能作平淡清雅之音。所以韩愈称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陈子昂之后有李白,李白之后有杜甫。
而到了中唐,老杜之门蔓生出两支,一支是韩孟,一支就是元白。韩孟则重艺术而崇尚奇警,元白则尚自然而趋于平易。而“韩愈论文颇多独见,而论诗罕见妙谛”,盖“尚奇警者犹沿当时的风气,故没有什么论诗的主张。”而“尚平易者,欲矫当时之作风,故论诗之旨遂有可得而述者。”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语言平易近人,朴实无华,首先是为了复古,即是回到诗经那个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很突出的时代,其二是为了革除当时文坛的求警尚奇的鄙陋作风。也就是说,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其弊端所在,即是过分的强调了诗歌的社会作用,这点其实是比较落伍的,而且是倒退的,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社会作用,而它更多的还是其艺术价值,不能因为其社会价值而抛弃其艺术价值。
华兹华斯与白居易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还是有其可比性的,故而我们比较如下:
第一点,两者的诗歌语言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即是反对当时的文风做贡献。华兹华斯是为了反对他们当时的死板、禁锢着人们思想的“诗意辞藻”,而白居易则是在反对当时诗坛的尚警求奇的文风。这是两者之间的统一性,都是看不惯诗歌的语言脱离现实基础,而一味的追求其艺术特色。诗歌本来就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的,所以其内在的要求即是能让人看得懂,然而新古典主义的“诗意辞藻”有意的割裂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共通点,中唐诗风也是专门挑不常见的字来用,都是在艺术的道路上固步自封,阻碍了其继续前进的道路。遗憾的是,华兹华斯的反叛了有了其可见的成效,并在后世留下了自己的影响。而白居易的反对则只是寥寥几人应和,大多数人还是去追求奇警去了。
第二点,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
关于其使用普通人语言的原因。华兹华斯是出于资产阶级的反抗封建主义的革命而发出的反对代表封建主义的文学的新古典主义的号召,这是一种新生代力量来取代旧时代的革命。而白居易则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发出的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大家都来讽谏的口号。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
总得来说,华兹华斯和白居易的诗歌语言主张是出于不同的时代需要,而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即为了反对当时的文坛弊端——过于追求诗歌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其人民性。从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与其艺术性的关系。我们不能偏概一方,只是注重其艺术性,或者我们也不应该只是注重其内容。内容与形式是文学的双翼,我们应该兼顾到,而不是只注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然而对这两方面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好的,都是有悖两者内在的统一性的,故而我们应该上方兼顾,不仅要意识到当过分注意形式的时候出现的弊病,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很多时候,我们过分的注意内容,而造成的我们对某些作品的理解的偏差。
参考文献:
《诺顿英国文学选读》(二),第131页,1974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第13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第135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