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归回流潮把准时代脉搏 实现人生跃升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势无法改变,选择在于自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留学的浪潮日趋热烈。近年来,另一个随之而来的现象亦引起关注:留学生“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留学生”数量增多,“海归”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海归求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在特殊的2020年,“最难就业季”几乎困扰着每一位回国留学生。
  留学生“回流”给求职带来哪些影响?海归如何适应变化找到出路?本文结合2020年海归就业数据,尝试为读者做出解答。
  留学生“回流”趋势明显
  海归就业竞争压力增大
  根据教育部于2020年底发布的《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況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2019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82%;2009年度这一比例仅为47%;而2005年度则只有不到30%。
  统计显示,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在介绍“十三五”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近八成(79.9%)。
  由一系列统计数据可知,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的比例越来越高,“回流”成为了明显的趋势。海归“回流”的趋势,对留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恐怕就是海外学历的“贬值”,这是海归队伍迅速膨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近年来,关于“海归是否贬值”“海归应如何应对就业问题”的讨论愈演愈烈。
  可以说,海归已经从众人羡慕的“高知”“高薪”代表,成为了每个人身边司空见惯的“普通人”。作为回国求职的留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潮流的扭转。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魔幻”2020
  让海归就业难上加难
  如果说近年来“贬值”的标签被无情地打在海归身上,那么2020年这“魔幻”的一年则更加剧了海归的压力。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增幅则更惊人。数据显示,2020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群体中,当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
  促使留学生在2020年“扎堆”回国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据每一季度的数据,在全球疫情暴发后的2020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95%,可见疫情对留学生回国决策起到重要影响。据调查,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此外,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
  不仅数量增多,海归的竞争力总体上也在增强。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海归求职者呈现年轻化、高知化等趋势。海归学历分布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2020年扩张至整体的72.4%;博士占比1.7%,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上一年收缩1.9个百分点。从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 成。
  凭借年轻、高学历的优势,以及外语水平、国际视野等加持,海归可谓是国内就业市场上一支颇具竞争力和“杀伤力”的力量。然而,等待着他们的这场“求职之战”却并不轻 松。
  一方面,规模更为庞大的国内毕业生同样“来势汹汹”;另一方面,海归队伍本身的“良莠不齐”让国外学历不再是“金招牌”,而他们由于长期身居国外,较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国内毕业生,天然地有一些求职方面的劣势。不少留学归来的学生表达了求职落差而产生的迷茫与焦虑。
  UniCareer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12.8%的海归认为自己应该拿到30万元以上年薪,而真正拿到这一数字的仅占5%;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元,这一比例较上一年增加了一成。此外,30.9%的海归认为归国后第一份工作未达到预期,薪资和平台是他们不满的主要原因。
  给海归的五条建议
  外语水平、宏观视野、适应能力是海归人才的显著优势。在“贬值”“不再吃香”的唱衰声不绝于耳的当下,留学生要注意不要轻易被杂音左右,不能丧失信心。毕竟“海归”只是一个称号,海归群体何其庞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院校、专业,面临的就业情况各不相同,所谓的就业竞争力也是因人而异的。总体来说,由于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留学生群体的优势得到了雇主的肯定。《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82%的企业认为,语言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是海归群体最大亮点,他们在海外业务开展上尤其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此外,24%的受访企业表示,会给海归提供更高的薪酬。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心仪的工作岗位,海归需要行动起来,找准适合的路线。《留学》记者向海归们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调整心态,找准自我定位,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很多影视剧和小说给了年轻人误导:海外留学归来的精英,应当进入最体面的行业、最杰出的企业,很快跻身领导层,走上人生巅峰。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每个人都要认清现实,敢于承认自己的普通。根据UniCareer《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86%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点是“自我评价过高,眼高手低”;52%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薪资要求过高”。此外,超过60%的企业并不认为海归在专业领域上比国内学生更优秀。这样的调查结果给海归们提供了重要的提醒:不要一味“仰望星空”,要学会“脚踏实地”。根据前文所述,有相当比例的海归对薪资不满意,认为工作低于预期。这或许并不是因为工作“太差”,而是因为他们的期望过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路原本刚起步,动辄指望年薪数十万元,只是美丽而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是积极提升自身“硬实力”。
  “海归”只是一个标签,真正重要的是“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毕业,都能受到雇主青睐。事实上,“海归贬值”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真正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永远是非常抢手的。为了在就业市場上崭露头角,学生应当注重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三是充分了解国内就业市场和相关政 策。
  调查显示,“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不接地气”是受访企业认为的海归不足点之一。留学生由于长期在海外学习,和国内市场难免“脱节”,对于国内的就业政策知之甚少。相较于留学生,国内高校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在国内企业实习,并获得转正机会;由于学校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自身积累的人脉资源等,他们更容易获得求职就业方面的渠道和信息。留学生在这方面“相形见绌”。因此,当留学生下决心要回国求职时,要立刻着手准备,通过多方调研获取信息资料,积极争取工作机会。
  四是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职业选择上,金融、互联网、文娱等行业更受海归偏爱。其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了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此外,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高出4.8%。海归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从自身专业匹配度出发,金融、互联网方面的岗位受海归“争抢”,但实际上,这两类专业在中国留学生填报专业时就是热门选项。“扎堆”报某专业,也“扎堆”在某行业竞聘岗位,这多少映射了盲目跟风的造成的悲剧。《留学》记者建议,留学生在填报专业时就要审慎,不要追求所谓的“热门”;如果已经毕业,也大可以放胆地拓宽自己的求职领域,不必“削尖了脑袋”挤入热门行业。要善于将自己的专业背景、个人能力和兴趣进行结合,了解国内市场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敢于挣脱固化思维的桎梏,做出勇敢而理性的选择。
  五是选择合适的城市进行发展。
  一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都是最受海归青睐的发展平台。据统计,2020年,70.3%的海归首选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这些大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是年轻人拼搏的最佳舞台。然而,求职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落户门槛高等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年轻人。近年来,以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苏州、南京、长沙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走入了更多海归的视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新贵”城市也受到关注。这些城市发展速度快、落户条件较宽松、人才需求量大,因此从一线城市分流了很多优质的海归人才。建议海归们在选择城市时适当地放宽视野,不必抱有“执念”。每一座城市都可能发生美丽的故事,容纳你的青春历程,成就你的梦想。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意义]2020年初,我国全面展开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疫情信息公开成为重中之重。[方法/过程]本文以公共需求为视角,以公共危机管理为理论基础,从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开的公共需求方面,分析了疫情信息公开的公共需求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从新冠肺炎信息公开的披露方面,详细调查了10个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信息公开情况。[结果/结论]基于公共需求的特点和表现,以公共需求的满足
〔摘 要〕[目的/意义]面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竞争情报需求,为小微企业构建基于多资源整合、多机构联动、多信息共享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方法/过程]本文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出发,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区域优势及学科优势,以高校图书馆为联动服务中枢,以大数据、互联网 “知识、技术、经济”溢出网络为支撑,构建由小微企业个体单元需求为主导,多方资源协作共享的竞争情报联动服务体系。[结果/结论]结合基于
〔摘 要〕学科服务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培养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文献检索能力。但是不同于教与学的文献检索课,本文以学科服务的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读者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模式,借助于3个典型案例探索了面向专业课程需求群体、毕业论文需求群体和科研需求群体所采取的分层次培养文献检索技能的模式。为在学科服务中如何高效率地培养读者的文献检索技能提供了可借鉴的真实案例,并从效果调研和案例分析中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
〔摘 要〕基于IBAS E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有独特的结构及特点为数字化信息的来源与提取技术和海量数 字信息的存贮和管理提供了可能IBASE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 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IBASE;数字图书馆; 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8-0821(2009)08-0081-03    Study on the
[摘要]本文以2000-2014年收录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核心期刊中信息权利领域的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年度论文数量、研究成果分布(关键词、作者、基金资助)、主要研究主题三方面切入,对国内信息权利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信息权利;内容分析法;CNKI;述评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
摘 要:[目的/意义]针对目前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的非结构化、海量、多类型等问题,设计一套数字资源整合的模型和方法,以满足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方法/过程]以物流行业中的航运信息服务产品集装箱运价指数为例,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指数编制思路,以数据仓库模型为目标数据模式,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信息的数字资源集成模型,设计Web类数字资源获取和集成流程以及增量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具体实证研究检验模型和流程的运
〔摘要〕国内外社交媒体大量兴起,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比较分析国外社交媒体及其信息沟通模式,对我国社交媒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多维度归纳对比国外几种流行的社交媒体特征,提出交叉圈状型、去中心直线型、交互网状型及弱互动型4种典型信息沟通模式,并综合国外社交媒体发展优缺点,提出8条推动我国社交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外;社交媒体;信息沟通;信息模式;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目的/意义]针对国外资助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进行政策评估分析,以期为国内资助机构制定与完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过程]本研究首先从国外资助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中选取若干目标政策;其次,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法针对目标政策构建政策文本分析类目体系;第三,针对国外资助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进行政策评估分析;最后,依据政策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国内资助机构
当杜菲开口说话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聚焦在她的身上。温柔中蕴涵力量,娴雅中自带从容,淡然中彰显智慧,她的存在宛若磁石般形成极具吸引力的能量场,让人感到信任与安心。  这位山西太原土生土长的才女,曾经负笈留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打磨青涩年华;也曾赴港深造,在香港大学攀上学问见识的又一高峰。  打开世界之窗饱览风云变幻、沉浸于知识殿堂博采百家之长、看遍了大千世界的宝马雕车玉壶光转之后,杜
〔摘要〕实现领域内信息系统互操作是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工作。面向大数据应用,依据IEEE关于互操作的定义,从能力角度出发构建理论框架,并从多个渠道收集资料比较分析中美健康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案和实践。相比美国而言,我国推进健康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案和实践在数据交换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但是在数据使用能力方面则相对不足。为确保我国健康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取得应有成效,应通过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丰富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