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语文 习惯 学习
要培养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先要懂得它的意义所在,而要懂得它的意义,就要先懂得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
首先,从纵向的角度说。
和初中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同样是一册书,供一个学期学习的,高中比初中的要厚多了;同样是一个单元,高中比初中的也长多了。它能使你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你觉得任务繁重,非憋足劲来学不可。
和初中相比,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知识难度加大。例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初中只是要求简单的记叙,而高中则要求复杂的记叙;同样是议论文写作,初中还只是处于入门阶段,初步懂得一些写法即可,而高中则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阅读方面,如果说初中还只是要求懂得“是什么”的话,那么到了高中,还要求进一步懂得“为什么”。比如,在初中阶段,除了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外,一篇文章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这些弄清楚了,也就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在高中,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去写。通过高中的学习,你会在知识的殿堂里往深处再进一层,获取更值钱的珍宝;但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要求更高了,学起来更难了。
其次,从横向的角度说。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长期的努力。有些学科的学习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但是语文不行。语文知识是海阔天空,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不能幻想通过短期突击来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它靠的是长期的努力。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又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且看近人、今人关于读书的“三境界”之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辞话》中,以三节宋词来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香港学人董桥则以毛泽东的词来论此“三境界”,其一为:“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其二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其三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人还有仿“三境界”一作,其一是“生搬”:“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来一个空。”(元代王和卿散曲《大蝴蝶》)其二是“肢解”:“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唐代王昌龄诗《越女》)其三是“化解”:“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明代民歌)以上三种说法中的三种“境界”,从一种“境界”到高一种“境界”,属于一次质飞跃,而要完成这质的飞跃,就必须有量的积聚,而量的积聚必须假以时日,所以这三例读书“三境界”之说,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语文学习要达到最高的“境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积累。一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子、语段等。二是诗文积累,要储蓄一定量的诗、词、文。古代学子有许多人能背诵“四书”、“五经”(共计262395字),加上能背诵《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这样,语文水平能不高吗?三是生活积累,要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深入人们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四是思想积累,在了解社会,观察事物时,勤思,善思,会分析事物,从而能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像这些工作,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二是“成就感”不强。数、理、化等学科有不少的定理、定义、公式,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不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以学习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因而也会兴趣盎然。但语文没有这样的定理、定义、公式,不能幻想靠掌握定理、定义、公式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些同学对语文学习觉得很渺茫,难于产生“成就感”。同时,多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跟少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多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跟少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篇文章能读懂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能读懂,这篇文章写得好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写得好。于是,有些同学也会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成就”,学了跟没学一个样,尤其是原来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悲观失望。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同学太急于事功,不懂得语文学习要靠长期努力的特点,以为抓紧时间猛攻一阵就可获得成功,期望值过高,当然其中也有学得得法还是不得法的问题;二是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实际上是学到了知识,取得了进步,只是他自己没感觉出来。比如,某个字或某个词,原来不懂的,通过学习弄懂了;某种写法,原来不清楚的,通过学习弄清楚了;一篇文章,原来不懂得怎么去分析、归纳,通过学习掌握方法了,等等,这就是进步!至于写文章,即使是一个作家,也不太可能是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好,有時也会写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文章,何况是一个中学生呢?写出了好文章可以去总结经验,写出了不好的文章不也可以去总结教训吗?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一样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不能因为“成就感”不强而放松乃至放弃语文学习,要坚信,有学必有得,小学小得,大学大得。
高中语文学习注重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所以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更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使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难,探异求新,逐步培养出创新能力。可见,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语文 习惯 学习
要培养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先要懂得它的意义所在,而要懂得它的意义,就要先懂得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
首先,从纵向的角度说。
和初中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同样是一册书,供一个学期学习的,高中比初中的要厚多了;同样是一个单元,高中比初中的也长多了。它能使你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你觉得任务繁重,非憋足劲来学不可。
和初中相比,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知识难度加大。例如,同样是记叙文写作,初中只是要求简单的记叙,而高中则要求复杂的记叙;同样是议论文写作,初中还只是处于入门阶段,初步懂得一些写法即可,而高中则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阅读方面,如果说初中还只是要求懂得“是什么”的话,那么到了高中,还要求进一步懂得“为什么”。比如,在初中阶段,除了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外,一篇文章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这些弄清楚了,也就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在高中,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去写。通过高中的学习,你会在知识的殿堂里往深处再进一层,获取更值钱的珍宝;但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要求更高了,学起来更难了。
其次,从横向的角度说。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长期的努力。有些学科的学习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但是语文不行。语文知识是海阔天空,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不能幻想通过短期突击来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它靠的是长期的努力。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又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且看近人、今人关于读书的“三境界”之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辞话》中,以三节宋词来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香港学人董桥则以毛泽东的词来论此“三境界”,其一为:“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其二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其三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人还有仿“三境界”一作,其一是“生搬”:“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来一个空。”(元代王和卿散曲《大蝴蝶》)其二是“肢解”:“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唐代王昌龄诗《越女》)其三是“化解”:“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明代民歌)以上三种说法中的三种“境界”,从一种“境界”到高一种“境界”,属于一次质飞跃,而要完成这质的飞跃,就必须有量的积聚,而量的积聚必须假以时日,所以这三例读书“三境界”之说,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语文学习要达到最高的“境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积累。一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句子、语段等。二是诗文积累,要储蓄一定量的诗、词、文。古代学子有许多人能背诵“四书”、“五经”(共计262395字),加上能背诵《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这样,语文水平能不高吗?三是生活积累,要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观察自然风光,体察世态人情,深入人们内心,以了解情感世界的精微、奥妙。四是思想积累,在了解社会,观察事物时,勤思,善思,会分析事物,从而能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像这些工作,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和其它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二是“成就感”不强。数、理、化等学科有不少的定理、定义、公式,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不少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以学习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因而也会兴趣盎然。但语文没有这样的定理、定义、公式,不能幻想靠掌握定理、定义、公式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些同学对语文学习觉得很渺茫,难于产生“成就感”。同时,多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跟少看一篇文章乃至一部文学作品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多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跟少上一节课乃至几个星期课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篇文章能读懂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能读懂,这篇文章写得好不等于另一篇文章也写得好。于是,有些同学也会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成就”,学了跟没学一个样,尤其是原来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悲观失望。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同学太急于事功,不懂得语文学习要靠长期努力的特点,以为抓紧时间猛攻一阵就可获得成功,期望值过高,当然其中也有学得得法还是不得法的问题;二是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实际上是学到了知识,取得了进步,只是他自己没感觉出来。比如,某个字或某个词,原来不懂的,通过学习弄懂了;某种写法,原来不清楚的,通过学习弄清楚了;一篇文章,原来不懂得怎么去分析、归纳,通过学习掌握方法了,等等,这就是进步!至于写文章,即使是一个作家,也不太可能是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好,有時也会写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文章,何况是一个中学生呢?写出了好文章可以去总结经验,写出了不好的文章不也可以去总结教训吗?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一样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不能因为“成就感”不强而放松乃至放弃语文学习,要坚信,有学必有得,小学小得,大学大得。
高中语文学习注重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所以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更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使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难,探异求新,逐步培养出创新能力。可见,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