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问题,除了充电基础设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险。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利好政策,比如购车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不限购、不限行、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接受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考虑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时,往往注重考虑车辆续航能力、快充技术、性价比等车辆本身的问题,以及与车辆相配套的其他问题,比如充电基础设置的建设情况。其实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问题,除了充电基础设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保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给我国车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甚至是新起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4763辆,同比增长320%,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15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4万辆和3.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2015年1月—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8.12万辆和1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 倍和2.9倍。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预计2015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20万辆,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保费标准与理赔争议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还面临一些难题,其中一个就是保费标准和理赔争议。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人,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购车补贴,这些补贴加起来可高达10万元。所以车主购买汽车的实际花费与该车型的官方售价之间就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差价。车辆购置价是我国车险公司确定保费的重要标准。那么车主为新能源汽车买车险时,保费应该参照汽车的实际购车花费还是官方售价?当车辆发生全损时,保险公司应该按哪个价格来赔?这两个问题还有争议。
举个具体些的例子,假如车主A买了一辆官方售价为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享受了5万元政府补贴,实际花费了15万元。车主A在不同保险公司买车险时,可能有的按20万元交保费,有的按15万元交保费。如果车主A在某家保险公司投保的机动车商业保险项目中的车损险保额为20万,那么还面临一个问题。当这辆车发生全损时,保险公司应该赔偿15万元还是20万元?一派声音认为应该赔15万元。他们认为根据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客户多损多赔,少损少赔,而赔偿上限就是客户损失金额,能够补偿其损失就行了。如果赔偿金额超过了客户的损失金额,就为客户谋求不当得利提供了可以钻的空子。比如车主A买车实际就花了15万元,但当该车全损或被盗时,获得了保险公司20万元的赔偿,那么等于通过一场事故净赚5万元,这就容易诱导车主骗保。另一派声音则认为应该赔20万元。他们认为根据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公司应当遵守保险合同约定,按收取保费对应的车辆价值进行赔偿。具体到车主A,既然保险公司是按20万元的标准收取的保费,那就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赔偿20万元。不能收保费时按20万元的标准收,赔偿时却按15万元,这就成了“高保低赔”。
关键零部件的投保问题
当然对于正常用车的大部分车主来说,车辆全损或被盗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磕磕碰碰才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汽车零部件容易在碰撞中损坏,能否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投保便成了车主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兴起,保险公司还没有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条例和产品,基本比照传统燃油汽车来做。与传统燃油汽车无法给发动机单独投保一样,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不能单独投保。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能源与动力的核心部件,造价很高,一些车型的电池造价甚至占到全车价格的一半。如果车辆发生事故后造成电池损坏,只对电池自身问题提供质保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不会负责,如果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付责任,那么面对高昂的维修和更换费用,车主就面临自己掏钱的窘境。
对定损理赔技术水平的考验
在汽车保险产业链中,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企业之间一直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维修标准化的问题。如果维修标准化的问题解决不好,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公司之间就容易发生业务上的矛盾,比如保险公司认为维修公司在报价、工时和零配件更换等方面不大合适,而维修公司则认为保险公司给的利润空间太小。维修标准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技术问题,需要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公司在对某车型的技术构成、相关配件比较了解的前提下,达成在定损、理赔上的共识。
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保险公司、汽车维修企业对其技术层面的了解还不深,所以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维修标准化的问题或许会更为突出。这对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理赔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保险报》曾报道过这么一个案例,一辆奔驰S400混合动力车进水后经过修理还是不能启动。4S店方面给出的故障原因是AC/DC转换器坏了,只能换个新的。而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员对该车相关技术不了解,不能拒赔,也不敢轻易认同4S店的说法,毕竟换一个转换器要13万元。于是该保险公司邀请赛思比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前来查勘。专家查勘了两个多小时后,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只是一个螺帽松了,拧紧后该车就正常启动了。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保险在查勘、定损和理赔技术能力上所面临的挑战。
车险难题的破题之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赔机制的实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会逐步减少,那么新能源汽车保险遇到的保费标准与理赔争议问题似乎就自然烟消云散了。然而如果车险行业不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深入了解,未来还是会遇到保费标准的难题。过去我国车险行业确定保费主要考虑车辆购置价。当前我国正在试点实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未来车型因素必将成为确定保费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针对燃油汽车的不少车型已经出台了“零整比”报告,为按车型确定保费和车辆维修标准化提供了有力参考。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构造、关键配件上与燃油汽车差别甚大,而且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想在未来能依据车型为新能源汽车保险确定更为科学的保费,则需要车险产业链从现在开始就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研究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保费标准的问题,也能提高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和理赔能力。另外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骗保问题,则可以考虑采用车联网技术解决,加强对车辆驾驶行为的大数据实时抓取和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利好政策,比如购车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不限购、不限行、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接受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考虑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时,往往注重考虑车辆续航能力、快充技术、性价比等车辆本身的问题,以及与车辆相配套的其他问题,比如充电基础设置的建设情况。其实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问题,除了充电基础设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保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给我国车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甚至是新起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4763辆,同比增长320%,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15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4万辆和3.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2015年1月—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8.12万辆和1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 倍和2.9倍。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预计2015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20万辆,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保费标准与理赔争议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还面临一些难题,其中一个就是保费标准和理赔争议。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人,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购车补贴,这些补贴加起来可高达10万元。所以车主购买汽车的实际花费与该车型的官方售价之间就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差价。车辆购置价是我国车险公司确定保费的重要标准。那么车主为新能源汽车买车险时,保费应该参照汽车的实际购车花费还是官方售价?当车辆发生全损时,保险公司应该按哪个价格来赔?这两个问题还有争议。
举个具体些的例子,假如车主A买了一辆官方售价为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享受了5万元政府补贴,实际花费了15万元。车主A在不同保险公司买车险时,可能有的按20万元交保费,有的按15万元交保费。如果车主A在某家保险公司投保的机动车商业保险项目中的车损险保额为20万,那么还面临一个问题。当这辆车发生全损时,保险公司应该赔偿15万元还是20万元?一派声音认为应该赔15万元。他们认为根据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客户多损多赔,少损少赔,而赔偿上限就是客户损失金额,能够补偿其损失就行了。如果赔偿金额超过了客户的损失金额,就为客户谋求不当得利提供了可以钻的空子。比如车主A买车实际就花了15万元,但当该车全损或被盗时,获得了保险公司20万元的赔偿,那么等于通过一场事故净赚5万元,这就容易诱导车主骗保。另一派声音则认为应该赔20万元。他们认为根据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公司应当遵守保险合同约定,按收取保费对应的车辆价值进行赔偿。具体到车主A,既然保险公司是按20万元的标准收取的保费,那就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赔偿20万元。不能收保费时按20万元的标准收,赔偿时却按15万元,这就成了“高保低赔”。
关键零部件的投保问题
当然对于正常用车的大部分车主来说,车辆全损或被盗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磕磕碰碰才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汽车零部件容易在碰撞中损坏,能否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投保便成了车主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兴起,保险公司还没有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条例和产品,基本比照传统燃油汽车来做。与传统燃油汽车无法给发动机单独投保一样,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不能单独投保。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能源与动力的核心部件,造价很高,一些车型的电池造价甚至占到全车价格的一半。如果车辆发生事故后造成电池损坏,只对电池自身问题提供质保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不会负责,如果保险公司也不承担赔付责任,那么面对高昂的维修和更换费用,车主就面临自己掏钱的窘境。
对定损理赔技术水平的考验
在汽车保险产业链中,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企业之间一直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维修标准化的问题。如果维修标准化的问题解决不好,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公司之间就容易发生业务上的矛盾,比如保险公司认为维修公司在报价、工时和零配件更换等方面不大合适,而维修公司则认为保险公司给的利润空间太小。维修标准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技术问题,需要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公司在对某车型的技术构成、相关配件比较了解的前提下,达成在定损、理赔上的共识。
相比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保险公司、汽车维修企业对其技术层面的了解还不深,所以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维修标准化的问题或许会更为突出。这对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理赔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保险报》曾报道过这么一个案例,一辆奔驰S400混合动力车进水后经过修理还是不能启动。4S店方面给出的故障原因是AC/DC转换器坏了,只能换个新的。而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员对该车相关技术不了解,不能拒赔,也不敢轻易认同4S店的说法,毕竟换一个转换器要13万元。于是该保险公司邀请赛思比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前来查勘。专家查勘了两个多小时后,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只是一个螺帽松了,拧紧后该车就正常启动了。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保险在查勘、定损和理赔技术能力上所面临的挑战。
车险难题的破题之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赔机制的实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会逐步减少,那么新能源汽车保险遇到的保费标准与理赔争议问题似乎就自然烟消云散了。然而如果车险行业不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深入了解,未来还是会遇到保费标准的难题。过去我国车险行业确定保费主要考虑车辆购置价。当前我国正在试点实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未来车型因素必将成为确定保费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针对燃油汽车的不少车型已经出台了“零整比”报告,为按车型确定保费和车辆维修标准化提供了有力参考。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构造、关键配件上与燃油汽车差别甚大,而且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想在未来能依据车型为新能源汽车保险确定更为科学的保费,则需要车险产业链从现在开始就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研究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保费标准的问题,也能提高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和理赔能力。另外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骗保问题,则可以考虑采用车联网技术解决,加强对车辆驾驶行为的大数据实时抓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