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讲述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世界舆论聚焦中国
  
  2008,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一方面,1月中旬到2月上旬,中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4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袭击;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等地组织骚乱;然后是奥运火炬传递在部分西方国家受阻,四方媒体掀起一股新的反华浪潮;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对人口、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环境、历史文物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另一方面,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也经历着起起落落。
  年初,中国全民总动员抗击冰雪灾害,世界舆论积极评价。波士顿环球报评论说:抗击雪灾凸显中国“集体英雄主义”;联合国环境署与人居署赞赏中国抗雪救灾努力。
  3月的西藏事件不仅给西藏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还扰乱了西藏人民的生活秩序。但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却完全看不到这些,失实的甚至是歪曲的报道让人大跌眼镜。西藏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在西方国家受阻时,西方媒体掀起了一股新的反华浪潮,世界人民听到的是一个强硬的集权政府对“自由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暴力分子被当成“自由斗士”,而中国政府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却被妖魔化为践踏“人权”。这些行为损害了中国形象,意味着中国的软实力被削弱。
  自然灾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键是如何处置、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汶川地震后,十三亿中国人在灾难救助中焕发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对此,外国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在重要版面以大量篇幅辅以图片报道,而且报道的角度多趋向“同情”和“正面”。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正在发现一个全新的中国。中国国家形象在这场大地震中获得了提升。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则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外政要、媒体、参赛运动员纷纷表示对中国的高度赞赏,世界通过奥运进一步认识了一个开放、自信、和谐的中国。
  
  中国被关注的深层原因
  
  同一个中国为什么会在一年中有差异如此之大的国际形象?
  1、意识形态情节。有人说,地震只是暂时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在某些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政治形象是根深蒂固的。以美国媒体为例,当中美出现贸易问题,例如中国玩具出现质量问题,美国电视台就说,“从共产主义中国进口的玩具”。只要中国仍然坚持其政治体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西方就难以抛弃冷战思维:因为意识形态斗争还没有结束。在苏联解体的今天,中国成为西方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对象,西方对中国持双重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意识形态的打压,需要媒体来实现。在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媒介歧视问题。媒体根据意识形态和政治需要设定议程框架,受众积淀成刻板印象,例如“西方新闻媒体对藏独表演的大合唱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偏见与说谎造谣的经典之作”。
  
  2、主流价值的差异。政治上,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实行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将扮演重要的国际角色。中国有悠久的文明,有13亿人口,对世界格局有重要影响,这些都是西方所不能忽略的、必须应对的。在西方看来,中国的权威主义体制没有动摇的迹象。对西方而言,中国的成功尤其使之不安的,是其构成了对西方所奉行的价值的挑战和威胁。这种挑战是现实的,也是主观的。
  
  3、他国形象误读。国家形象的误读已经成为国际传播中受到严重关注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和科技优势,长期占据着国际舆论的主导地位,而且,这种态势在短时期内不太可能有本质的转变,传播弱势国被传播强势国误读已成为积重难返的现实。
  除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之外,误读,有文化上的无意识因素。许多西方记者并非故意要歪曲中国,部分原因是他们欠缺中国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语言的不熟练,很难参透中国文化和政治中复杂微妙的东西,当对事实理解出现困难时,很容易求助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偏见。在许多情况下,国际传播中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被巧妙地糅杂在一起,难辨彼此。在西方,大多数普通民众会按照主流媒体设置的议程和选择的信息来解读外部世界。作为受众,更容易从文化的角度来接受。而文化因素又使得政治功利显得不那么突出,更容易被理解。例如,有关中国问题的报道,西方媒体一贯不离人权、自由的框架,而这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受众也更容易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与话语弱势的矛盾日益凸现。一些人关心中国,但不了解中国,其中包括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政治原因;其二则是沟通的欠缺。
  
  4、新闻职业性因素。新闻的质量表现在社会认知价值上。作为商品的新闻,其社会价值是由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决定的,如时效性、真实性、接近性等。新闻取舍遵循变异性、冲突型、显要性、影响性、接近性的价值标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西方新闻传媒的理念通常认为,正面报道不是新闻。灾难、丑闻历来是西方记者争相报道的对象。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口味,在市场因素驱动下,媒体在选取新闻时,无形中更突出了变异性和冲突型,偏离了他国真实。西方传媒的新闻价值观决定了其选取的新闻往往不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作为新闻传播机构,西方传媒有客观报道中国的义务,但并不负有通过新闻传播树立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责任。因此中国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不能依赖西方传媒,只能依靠自己。
  
  5、软实力因素。根据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瑟夫-奈的定义,软实力是一种与经济、军事、科技力量不同、难以量化的无形力量,是通过吸引力、感染力来达到目的的能力。它来自于三种资源: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软实力不仅影响国家行为的各种动机,而且还影响国家的基本特征,即所谓国家认同。后经世人演绎,“软实力”遂成为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并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性报道,一种情况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内含对中国的软遏制,也包括某些政客为捞取政治资本,积极参与对舆论的误导。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缺少了解造成了混淆。世界上多数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许多人对中国的看法仍是负面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人在提及中国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字眼是“神秘”、“恐惧”、“黑暗”等。这亦是中国软实力缺乏的重要表象。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受欢迎和认同的程 度。如果人们对一个国家的反映是“恐惧”,那么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就不可能是正面的。
  行为体拥有一定量的能力资源,并不意味着它同时拥有与能力资源等量的软实力,因为能力资源需要通过实施才能发挥作用。虽然中国具有一定量的软实力资源,但却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战略思维的习惯视角是强调国家硬实力多,关注软实力少。在国人执著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还无暇顾及“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要真正具有强大影响力,还任重道远。
  
  中国如何加强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相应的,中国如何适应各种国际制度、国际规范,以及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影响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建设和完善?中国以何种方式让世界特别是西方正确认识中国?这都是我们融入国际社会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
  
  1、加强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有持久的渗透力,既承载民族、国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又反映了民族、国家对外的影响力、竞争力。美国的长期战略建立在文化和教育交流之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也纷纷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中国虽是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不发达,“文化入超现象”严重。因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意义非凡。
  
  2、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增强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明晰了一系列外交工作思路,提出了中国外交要积极营造五种有利的环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如何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即很好地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以坦诚的态度,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利用各种力量、各种形式展示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是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无间合作。
  
  3、抓住共鸣找到交汇。地缘关系、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国家利益的相关性因素等对软实力的实施效果产生着较大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内提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与他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就要牢记:“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既然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就要采用他们愿意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找到认知的交汇点。也需要充实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和感召力,来平衡西方社会的“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政府、民众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的艰苦努力,是因为看到了中国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信心和决心,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精诚团结的传统和意志;看到了中国领导人冲在第一线,所表现出来的爱民如子的真实情怀;看到了人本主义的共同理念存在于人们的心底,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真正的人权。同时,中国政府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急措施得到了西方价值观的认可。
  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和文化间的相互认同,一些重要的价值取向,例如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人权等,不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追求。中国正在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追求“民主、法治、效率、透明、廉洁、负责、合作、参与和公正”目标,并签约参加了《国际人权和公民权利公约》等一系列重要国际条约。中国认同并践诺自由、民主、文明、人权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就能建立起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际形象。
  
  4、培育民间舆论。国际抗争包括话语权的争夺。西方媒体一贯标榜“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原则,但是在“3.14”西藏骚乱事件中,一些西方媒体以感情、政治立场和“新闻自由”为主轴,而不是以信息、事件和新闻故事为主轴,西方媒体严重失实的报道,蒙蔽了众多国际民众,引起全世界华人的一片指责和愤慨。在这场关乎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报道战中,民间舆论通过各种途径开辟“第二战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力向世界宣告“3.14”事件的真相,击败了西方的不实舆论,其中,以网络为战场的民间舆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网民为主力的民间舆论的崛起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更是彰显了中国民间话语权意识的觉醒。
  事实证明,草根对草根,培育民间舆论,将不仅有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会有助于向世界准确地说明中国。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影响力、软实力。
  综上所述,2008,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中国人民经历了严峻考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国际舆论将进一步聚焦中国,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让我们挺起脊梁,面对挑战,以坦诚的态度讲述中国。
  
  (责任编辑 文博英)
其他文献
记者:全球妇女蜂会已经成为全球妇女表达政治权利和寻找商机的重要平台,您当初为什么要发起创办全球妇女峰会?
【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Internet的普及,IP电话发展异军突起,备受广大网络用户的欢迎。在我国,IP电话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获得信息产业部批准经营IP电话业务的
分别观察了不同稀释液、不同感作温度、不同红细胞浓度及不同感作时间对ND、EDS-76病毒HA效价、血凝特性及血凝解脱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HA试验时,以PH7.2的PBS液为稀
介绍了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着重叙述了表面接枝技术在光敏感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分析了材料表面接枝共聚和材料表面偶合反应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材料表面接枝聚合利用材料表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中,曾向美国人民作出了许多许诺,医疗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在于它是美国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政治角逐的焦点之一。美国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人均寿命也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通过进行医改,奥巴马实现了克林顿努力去做,却以失败告终的事情,实现了一项突出的政治成就。    历史背景    在美
目前,阿富汗正处于国内政治转型与和平进程重建的关键阶段。2011年7月,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并拟于2014年完成全部撤军任务,实现安全防务对阿富汗政权的正式移交。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被击毙,这被美国视为“迄今为止打击基地最重要的成就”[1]。与此同时,阿富汗也根据相应的国际环境与自身环境的变化开始调整自身的外交战略。阿富汗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也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密切的合
日美关系重返“漂流状态”的潜在原因冷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主要对于一夜间突然“消失”,日美关系在重新定位前曾有过一段所谓“漂流期”。当时,日本适值泡沫经济崩溃、陷于“失
本文概述了无线应用协议(WAP)的特点、编程结构、协议分层结构及其在GSM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目前,在灌溉回归水的水质预测方面缺乏相关的模型和计算公式。文章以海南省某灌区为例,首先采用类比分析得到了灌区灌溉回归水水量,然后结合灌区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借鉴土壤中养
地处西非的多哥是世界上50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0年,多哥不仅举行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总统大选,而且组建了反对党“有职有权”的多党联合政府,实现了多哥近20年民主化探索的重大突破,进入了民主化发展的新阶段。    多哥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脉络    始自20世纪90年代的非洲民主化浪潮被称为非洲的“第二次解放”,西非国家多哥也在民主化的浪潮中经历了一场巨大而沉痛的变革。  向从1960年脱离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