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22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1月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21.3岁,学生18例,干部1例,孕妇1例,无职业者5例;输入性1例(为外地打工人员到本地)。
实验室检查:均进行咽拭子检测、心电图检查、胸片、肝肾功血常规等检查。所有病例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阳性,心电图检查16例正常,5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伴节律不齐,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1例偶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传导阻滞伴T波改变。胸片3例正常,其余均出现双肺或一侧肺纹理增多增粗。
诊断: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第三版)》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8例,危重症患者14例,其中13例有肺部感染,4例出现心衰,3例同时出现心衰、呼衰,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8例心肌酶譜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治疗方法:①抗病毒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奥司他韦(达菲)口服,成人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儿童用量根据体重来核算,体重<15kg的小儿用量为30mg,每日2次;体重在15~23kg之间的小儿用量为45mg,每日2次;体重在23~40kg之间的儿童用量为60mg,每日2次;体重>40kg的儿童用量为75mg,每日2次,共5天。②抗感染。③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激素:6例使用激素治疗。⑤止咳化痰平喘。⑥对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治疗。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⑧中药治疗。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
护理体会
24小时动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我院收治的25例中有1例入院后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0.3cm,对光反射迟钝,1天后意识转为模糊,第3天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其余患者意识清楚,有5例精神萎靡,8例精神较好。观察到意识加深的患者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及处理。
连续心电监护,SPO2监测,一旦发现呼吸,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
纠正缺氧,给予鼻导管,面罩吸氧;或鼻导管面罩双吸氧,其中有4例进行双吸氧5天后改为鼻导管吸氧。
鼓励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咳痰无效可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
对呼衰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5例中有1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2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要向病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员的配合,并调整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对烦躁者可采用镇静镇痛治疗,我们采用的是力月西+芬太尼稀释液,根据镇静镇痛Ramsay评分情况调整用药量。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一例12岁患儿出现大量的血性泡沫痰,除使用强心利尿药外还减少吸痰次数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用PEEP治疗,8小时后泡沫痰逐渐减少,40小时后泡沫痰消失,6天后停用呼吸机,住院21天后治愈出院。
对出现心衰患者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并严格控制入量,把握好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对高热者除进行药物降温,肌注来比林外,还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置冰枕、戴冰帽;小儿额头上放置退热贴,降温期间注意皮肤的保护。
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观察:均进行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动态观察,详细记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达40.5℃,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达10天。出现乏力、肌肉酸痛15例,主要是成人;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20例,成人和儿童都有,但成人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儿童则先出现鼻塞、流涕后出现咳嗽、咳痰;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1例出现腹泻;8例出现咽痛、咽痒不适,其中有5例儿童扁桃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遵医嘱及时准确有效应用各种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所有输液病员均应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速度,对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密切观察排泄情况。
及时监测电解质、肝肾功及血心肌酶谱,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预防DIC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每天汇报治疗进展情况,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途径,让家属明白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还要做好卫生宣教,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法中插管前用肛管头在肛门旋转入肛动作,减少对肛门的刺激,提高患者舒适度。
药液注完后抽吸5~10ml空气注入肛管可将肛管残留药液全部注入肠腔节约了药液保证了药效。拔管前肛管在肠内保留3~5分钟,可以减少拔管给肛门括约肌带来的刺激,给其一缓冲时间减少便意,拔管后继续采取左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有利于药液充分在结肠内保留吸收,减少药液外溢,增强疗效;传统保留灌肠[3]影响疗效,尝试用输液器滴注法保留灌肠也具有费时、材质硬易堵塞等缺点。
总之,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接18号保留灌肠管(DRG-B)法,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始终,在注重患者健康宣教基础上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了舒适度满意度,增强了疗效,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延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节约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亦武.妇科患者应用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40-41.
2 尹红,鲁桂鸣,李春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研究.中华护理学杂志.
3 李桂宝.两种体位清洁灌肠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46-4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22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1月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21.3岁,学生18例,干部1例,孕妇1例,无职业者5例;输入性1例(为外地打工人员到本地)。
实验室检查:均进行咽拭子检测、心电图检查、胸片、肝肾功血常规等检查。所有病例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阳性,心电图检查16例正常,5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伴节律不齐,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1例偶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传导阻滞伴T波改变。胸片3例正常,其余均出现双肺或一侧肺纹理增多增粗。
诊断: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第三版)》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8例,危重症患者14例,其中13例有肺部感染,4例出现心衰,3例同时出现心衰、呼衰,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8例心肌酶譜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治疗方法:①抗病毒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奥司他韦(达菲)口服,成人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儿童用量根据体重来核算,体重<15kg的小儿用量为30mg,每日2次;体重在15~23kg之间的小儿用量为45mg,每日2次;体重在23~40kg之间的儿童用量为60mg,每日2次;体重>40kg的儿童用量为75mg,每日2次,共5天。②抗感染。③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激素:6例使用激素治疗。⑤止咳化痰平喘。⑥对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治疗。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⑧中药治疗。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
护理体会
24小时动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我院收治的25例中有1例入院后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0.3cm,对光反射迟钝,1天后意识转为模糊,第3天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其余患者意识清楚,有5例精神萎靡,8例精神较好。观察到意识加深的患者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及处理。
连续心电监护,SPO2监测,一旦发现呼吸,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
纠正缺氧,给予鼻导管,面罩吸氧;或鼻导管面罩双吸氧,其中有4例进行双吸氧5天后改为鼻导管吸氧。
鼓励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咳痰无效可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
对呼衰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5例中有1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2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要向病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员的配合,并调整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对烦躁者可采用镇静镇痛治疗,我们采用的是力月西+芬太尼稀释液,根据镇静镇痛Ramsay评分情况调整用药量。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一例12岁患儿出现大量的血性泡沫痰,除使用强心利尿药外还减少吸痰次数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用PEEP治疗,8小时后泡沫痰逐渐减少,40小时后泡沫痰消失,6天后停用呼吸机,住院21天后治愈出院。
对出现心衰患者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药,并严格控制入量,把握好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对高热者除进行药物降温,肌注来比林外,还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置冰枕、戴冰帽;小儿额头上放置退热贴,降温期间注意皮肤的保护。
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观察:均进行流感相关症状、体征的动态观察,详细记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达40.5℃,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达10天。出现乏力、肌肉酸痛15例,主要是成人;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20例,成人和儿童都有,但成人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儿童则先出现鼻塞、流涕后出现咳嗽、咳痰;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1例出现腹泻;8例出现咽痛、咽痒不适,其中有5例儿童扁桃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遵医嘱及时准确有效应用各种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所有输液病员均应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速度,对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密切观察排泄情况。
及时监测电解质、肝肾功及血心肌酶谱,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预防DIC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每天汇报治疗进展情况,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途径,让家属明白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还要做好卫生宣教,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法中插管前用肛管头在肛门旋转入肛动作,减少对肛门的刺激,提高患者舒适度。
药液注完后抽吸5~10ml空气注入肛管可将肛管残留药液全部注入肠腔节约了药液保证了药效。拔管前肛管在肠内保留3~5分钟,可以减少拔管给肛门括约肌带来的刺激,给其一缓冲时间减少便意,拔管后继续采取左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有利于药液充分在结肠内保留吸收,减少药液外溢,增强疗效;传统保留灌肠[3]影响疗效,尝试用输液器滴注法保留灌肠也具有费时、材质硬易堵塞等缺点。
总之,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接18号保留灌肠管(DRG-B)法,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始终,在注重患者健康宣教基础上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了舒适度满意度,增强了疗效,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延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节约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亦武.妇科患者应用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40-41.
2 尹红,鲁桂鸣,李春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研究.中华护理学杂志.
3 李桂宝.两种体位清洁灌肠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