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往教育研究者将焦点聚集在研究学生幸福上,而相对忽视对教师幸福的研究,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概述我国教师幸福研究,归纳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以期推动教师幸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教师幸福 影响因素 实现途径
虽然幸福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喜欢探讨的主题之一,但以往教育研究者将焦点聚集在学生幸福上,相对忽视对教师幸福的研究,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我国教师幸福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教师幸福的含义、特征、重要性、影响因素、失落原因、来源及实现途径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此进行概述。
一、教师幸福的含义、特征和重要性
(一)教师幸福的含义
目前,研究者们基于自己的理论视角、自身经验或者通过哲学思辨、逻辑推理对教师幸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对概念的论述很丰富,对教师幸福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两类观点:“状态说”和“体验说”。首先,“状态说”以檀传宝为代表,认为教师幸福是一种状态。如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1]其次,“体验说”以刘次林为代表,认为教师幸福是一种体验。如刘次林认为如果说幸福是主客体相统一时的体验的话,那么,教师的幸福就表现在他与教材,与学生,与自己的融合之中。[2]另外,也有研究者认同“状态说”,但进一步指出“教师幸福”不同于“教师的幸福”:如冯建军指出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3]24接下来教师幸福研究应当“从概念走向意蕴”,从研究“教师幸福是什么”走向研究“教师幸福意味着什么”。
(二)教师幸福的特征和重要性
目前对教师幸福特征和教师幸福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主要认为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给予性、无限性、整体性等特征。冯建军论述了教师专业幸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4]对教师幸福重要性的论述角度局限,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如冯建军认为教师的教育幸福,不仅关系到教师本人职业生活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幸福。[3]教师幸福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仍然没有弄清楚。
二、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和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
(一)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
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首先,教师自身因素如知识、能力、德性、职业认同等对教师幸福有重要影响。郝文武认为教师缺乏知识、能力和良好德性是不能胜任的,也不可能幸福。[5]孙钰华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内在因素,只有教师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精神满足,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与生命价值。[6]其次,教师之外部因素如社会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教育政策等影响教师幸福。郝文武认为教师有丰富知识、较高能力和良好德性,而没有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是不可能幸福的。[5]很多因素对教师幸福都有影响,影响教师幸福的各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发挥影响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教师幸福的现状和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
研究发现目前教师缺乏幸福体验,教师幸福旁落了。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包括教师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如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教师教育、教师管理,但具体原因研究者们却没有达成共识。如马多秀指出主要原因是技术性、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教师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师管理文化、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偏差。[7]张道理、华杰和李晓燕发现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主要原因是物质生活待遇偏低,身心健康遭受侵袭,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人生价值无法实现。[8]虽然研究者对于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教师幸福的旁落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三、教师幸福来源与实现教师幸福的途径
教师幸福的来源是多元的,实现教师幸福的途径是多样的,目前教师幸福研究中这一块比较丰富。外部环境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基础和条件,教师自身因素才是实现其幸福的关键。
首先,教师幸福需要教师的积极创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幸福来源于教师自己。如邝红军认为教师幸福的实现要求教师在“占有”的基础上学会“给予”,在“重复”的基础上学会“创造”。[9]王华女认为追寻幸福的教育人生需要他们有积极态度、属于“我”的幸福尺度、追求“自我实现”等。[10]教师职业观、职业认同与教师幸福的实现密切相关,如柳海民和林丹认为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才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11]
其次,教师幸福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幸福的实现要以一定的外在条件为前提和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关心、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学生的鼓励。如王传金认为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需物质保障、社会基础、文化导引、教育支持和健康基础。[12]周大众认为要使教师获得幸福人生,学校应当培植生成教师幸福感的外部环境:教育管理人性化,和谐的人际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高度的人文关怀、必要的心理援助。[13]曹俊军指出教师幸福的追寻需要社会和教师共同努力,就社会而言: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 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有助于职业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优化教师职场环境,保障职业生涯中的正当权益。[14]但研究者们并没有具体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实现其幸福路径的差异问题,因为不同学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的幸福实现路径是有差异的。
另外,邓艳红和陈学金提出:“教师幸福研究应该走向教师的日常实践领域,到本真的教育情境中去探寻教师如何能够幸福。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的幸福如何?在真实的教育实践领域与社会生活中,又如何帮助教师群体和个体变得更幸福?”[15]的确,仅仅是从理论上论述这些主题,那这样的建议在教师真实的生活中会显得苍白无力,研究教师幸福的实现路径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主观臆断,还应当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 四、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教师幸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深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研究者是从教育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教师幸福进行哲学思辨或逻辑推理,而较少将这些理论与实践中的教师幸福深入联系,如不同类型教师的幸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其次,研究视野不广,历史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比较薄弱,对国外这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缺乏必要的横向比较和研究,少有对国内历史上有关教师幸福的纵向研究。再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缺乏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对教师幸福的研究聚焦在理论思辨和阐述上,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更需要的是对教师进行群体分类研究,如根据地域、学校、年级等进行分类。最后,重解释与论证,轻反思与批判等,如对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如“教师幸福”和“教师的幸福”,也有将教师快乐视为教师幸福,还有误认为教师幸福就是奉献或是有成就感等。
在此,笔者试图展望,期望能够推动教师幸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教师幸福来自教育实践,走向教育实践。教师幸福既是教育理想,又是教育实践;既是应然追求,就应该成为实然追求。教师幸福应当从教育理想走向教育实践。其次,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域外经验。国内外及历史上的相关研究经验都是国内研究者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料,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再次,在反思中论证。对教师幸福的研究应当注重反思既往研究,不盲目跟随,研究应当凸显人的“在场”,把教师当“人”来认识和尊重。最后,从幸福理想走向幸福权利。教师幸福不仅是教师的一种理想,而且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权利。教师幸福如果仅仅是教师的理想,那则是教师个人的憧憬和希望,具有个人性和期望性;而成为权利的教师幸福则是社会对教师幸福的关注和认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幸福从教师理想走向教师权利代表着教育向人的回归,其实质是教育对学生的重大关切。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1):39-43.
[2]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5):21-25.
[3]冯建军.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J].人民教育,2008,(6):23-26.
[4]冯建军.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J].中国德育,2008,(1):24-29 90.
[5]郝文武.教育与幸福的合理性关系解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5-9.
[6]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70-73.
[7]马多秀.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幸福[J].教育评论,2011,(6):48-50.
[8]张道理,华杰,李晓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8-111.
[9]邝红军.论教师幸福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08,(6):53-55.
[10]王华女.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可能:给教师的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8,(1):46-49.
[11]柳海民,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10-14.
[12]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151.
[13]周大众.论教师幸福生活的实现[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4):142-144.
[14]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5):35-39.
[15]邓艳红,陈学金.论教师幸福研究之转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2-65.
关键词: 教师幸福 影响因素 实现途径
虽然幸福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喜欢探讨的主题之一,但以往教育研究者将焦点聚集在学生幸福上,相对忽视对教师幸福的研究,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我国教师幸福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教师幸福的含义、特征、重要性、影响因素、失落原因、来源及实现途径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此进行概述。
一、教师幸福的含义、特征和重要性
(一)教师幸福的含义
目前,研究者们基于自己的理论视角、自身经验或者通过哲学思辨、逻辑推理对教师幸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对概念的论述很丰富,对教师幸福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两类观点:“状态说”和“体验说”。首先,“状态说”以檀传宝为代表,认为教师幸福是一种状态。如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1]其次,“体验说”以刘次林为代表,认为教师幸福是一种体验。如刘次林认为如果说幸福是主客体相统一时的体验的话,那么,教师的幸福就表现在他与教材,与学生,与自己的融合之中。[2]另外,也有研究者认同“状态说”,但进一步指出“教师幸福”不同于“教师的幸福”:如冯建军指出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3]24接下来教师幸福研究应当“从概念走向意蕴”,从研究“教师幸福是什么”走向研究“教师幸福意味着什么”。
(二)教师幸福的特征和重要性
目前对教师幸福特征和教师幸福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主要认为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给予性、无限性、整体性等特征。冯建军论述了教师专业幸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4]对教师幸福重要性的论述角度局限,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如冯建军认为教师的教育幸福,不仅关系到教师本人职业生活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幸福。[3]教师幸福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仍然没有弄清楚。
二、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和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
(一)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
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首先,教师自身因素如知识、能力、德性、职业认同等对教师幸福有重要影响。郝文武认为教师缺乏知识、能力和良好德性是不能胜任的,也不可能幸福。[5]孙钰华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内在因素,只有教师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精神满足,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与生命价值。[6]其次,教师之外部因素如社会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教育政策等影响教师幸福。郝文武认为教师有丰富知识、较高能力和良好德性,而没有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是不可能幸福的。[5]很多因素对教师幸福都有影响,影响教师幸福的各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发挥影响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教师幸福的现状和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
研究发现目前教师缺乏幸福体验,教师幸福旁落了。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包括教师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如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教师教育、教师管理,但具体原因研究者们却没有达成共识。如马多秀指出主要原因是技术性、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教师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师管理文化、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偏差。[7]张道理、华杰和李晓燕发现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主要原因是物质生活待遇偏低,身心健康遭受侵袭,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人生价值无法实现。[8]虽然研究者对于教师幸福旁落的原因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教师幸福的旁落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三、教师幸福来源与实现教师幸福的途径
教师幸福的来源是多元的,实现教师幸福的途径是多样的,目前教师幸福研究中这一块比较丰富。外部环境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基础和条件,教师自身因素才是实现其幸福的关键。
首先,教师幸福需要教师的积极创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幸福来源于教师自己。如邝红军认为教师幸福的实现要求教师在“占有”的基础上学会“给予”,在“重复”的基础上学会“创造”。[9]王华女认为追寻幸福的教育人生需要他们有积极态度、属于“我”的幸福尺度、追求“自我实现”等。[10]教师职业观、职业认同与教师幸福的实现密切相关,如柳海民和林丹认为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才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11]
其次,教师幸福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幸福的实现要以一定的外在条件为前提和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关心、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学生的鼓励。如王传金认为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需物质保障、社会基础、文化导引、教育支持和健康基础。[12]周大众认为要使教师获得幸福人生,学校应当培植生成教师幸福感的外部环境:教育管理人性化,和谐的人际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高度的人文关怀、必要的心理援助。[13]曹俊军指出教师幸福的追寻需要社会和教师共同努力,就社会而言: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 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有助于职业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优化教师职场环境,保障职业生涯中的正当权益。[14]但研究者们并没有具体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实现其幸福路径的差异问题,因为不同学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的幸福实现路径是有差异的。
另外,邓艳红和陈学金提出:“教师幸福研究应该走向教师的日常实践领域,到本真的教育情境中去探寻教师如何能够幸福。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与社会生活中,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的幸福如何?在真实的教育实践领域与社会生活中,又如何帮助教师群体和个体变得更幸福?”[15]的确,仅仅是从理论上论述这些主题,那这样的建议在教师真实的生活中会显得苍白无力,研究教师幸福的实现路径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主观臆断,还应当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 四、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教师幸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深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研究者是从教育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教师幸福进行哲学思辨或逻辑推理,而较少将这些理论与实践中的教师幸福深入联系,如不同类型教师的幸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其次,研究视野不广,历史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比较薄弱,对国外这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缺乏必要的横向比较和研究,少有对国内历史上有关教师幸福的纵向研究。再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缺乏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对教师幸福的研究聚焦在理论思辨和阐述上,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更需要的是对教师进行群体分类研究,如根据地域、学校、年级等进行分类。最后,重解释与论证,轻反思与批判等,如对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如“教师幸福”和“教师的幸福”,也有将教师快乐视为教师幸福,还有误认为教师幸福就是奉献或是有成就感等。
在此,笔者试图展望,期望能够推动教师幸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教师幸福来自教育实践,走向教育实践。教师幸福既是教育理想,又是教育实践;既是应然追求,就应该成为实然追求。教师幸福应当从教育理想走向教育实践。其次,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域外经验。国内外及历史上的相关研究经验都是国内研究者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料,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再次,在反思中论证。对教师幸福的研究应当注重反思既往研究,不盲目跟随,研究应当凸显人的“在场”,把教师当“人”来认识和尊重。最后,从幸福理想走向幸福权利。教师幸福不仅是教师的一种理想,而且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权利。教师幸福如果仅仅是教师的理想,那则是教师个人的憧憬和希望,具有个人性和期望性;而成为权利的教师幸福则是社会对教师幸福的关注和认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幸福从教师理想走向教师权利代表着教育向人的回归,其实质是教育对学生的重大关切。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1):39-43.
[2]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5):21-25.
[3]冯建军.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J].人民教育,2008,(6):23-26.
[4]冯建军.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J].中国德育,2008,(1):24-29 90.
[5]郝文武.教育与幸福的合理性关系解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5-9.
[6]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70-73.
[7]马多秀.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幸福[J].教育评论,2011,(6):48-50.
[8]张道理,华杰,李晓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8-111.
[9]邝红军.论教师幸福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08,(6):53-55.
[10]王华女.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可能:给教师的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8,(1):46-49.
[11]柳海民,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10-14.
[12]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151.
[13]周大众.论教师幸福生活的实现[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4):142-144.
[14]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5):35-39.
[15]邓艳红,陈学金.论教师幸福研究之转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