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說的话,写出自己的不同,写出自己的新颖,从观察、生活、读书、练习等多方位、多角度尝试,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作文教学这片乐土上,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幸福的丰厚收获。
关键词:释 悟 得 练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简单说,语文就是使学生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写作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当代新课程作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会写、幸福的写呢?
一、观察新释
从小写作文,老师说,写作文一定要先观察,学会观察才能有观察的方法,才能得到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从小写作文,老师还说,观察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观察最重要的是眼睛和耳朵,此刻,我早已忘记当时用心了吗?因为我不知如何解释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怎么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如今在教学作文时,我也曾留下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然后再写,可是,课堂上,学生紧握笔尖,挠头瞪眼,最后还是写不出来,一问,回答,“没东西可写”,为什么会没东西可写呢?因为没有灵感,而所谓“灵感”,就是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名堂”,这“名堂”不是靠眼睛、耳朵能发现的,而是靠内在的心灵发现。只有触动了心弦,笔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因此,当下,“写作是客观事物进入人的心灵的反应。”观点走进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对写作而言,客观事物是心灵的一种载体,而载体承载的任务是心灵赋予的,关键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客观事物进入大脑后在心灵激起怎样的“浪花”,引发内在的怎样的情感“涟漪”。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便有了不同的反应,写作就是要写出不同,即所谓“新颖”。
写作要“留心观察”,重点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如果留心,就会有独特的“新颖”。“新颖”中呈现不同的情感,文字承载了情感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读起来不再枯燥无味。
二、生活新悟
艺术源于生活,写作源于生活。我们写作中更需要的是“留心生活”。学习最高的境界是“悟”,生活最高的境界也是“悟”。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观察,深入了解生活,洞悉生活的精微,透视生活的底里,这就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自己内心呈现不同的“悟”。
一个留心生活的人,即使他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甚至鼻子没有嗅觉,他笔下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的,他笔下的小溪也在窃窃私语、潺潺流淌,他笔下的花儿也会芳香扑鼻、五彩缤纷。
其实,无论是赏心悦目的颜色,还是悦耳动听的声音,甚至是清新淡雅的品味,都在留心生活的明白人心里。
三、读书新得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籍是人们精神的家园。阅读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阅读能提供广阔的思想背景,能提供给人们认识感悟历史、自然、人生的视角和方法。“读能通神”,语文教学如果把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多进行自然性、感悟性的阅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起来,教学的面貌以及学生的写作就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局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千百年来汉语文学习的经验概括,经典古训,文章要写好,没有手不释卷的热爱,没有痴迷的阅读过程是不行的。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要读出磅礴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读出负重精神,要读出担当意识!
当然,我们在教学作文时,讲究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但是方法、技巧是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历练,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读好书,多读书,广泛的阅读,读透,悟出自己的思想、灵感、自我。同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好词好句。
四、写作新练
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写日记,甚至有时候一天一记,如果这只是流于形式,是起不到写作效果的,作为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处于写作之中,把作文看作是生活中的事,每天写一点东西,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内容,把“写作”当作一种牵挂,一方面帮助学生练习积累,一方面让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写作的状态,有了这一份牵挂,就留心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自由写作中又能“我手写我心”。生活在心中的反应也会流于笔下的精彩纷呈。用心灵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每次坚持下来,写作已经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训练要时时经行,平时针对情景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及特殊句式经行写话训练,在讲读课文之后就文章内容经行随笔训练或是课外思考延伸,如果能坚持经常练笔,写作文时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在布置一篇文章的写作任务后大家畅所欲言,一起谈写作思路和感想,精心点评每篇文章之后,选出学生范文在课堂上范读,评比之余更有欣赏之心,同时也增激励之心。
每留一篇文章,教师要蹲下身子,体会孩子眼中的人、物、事、景、情,并尝试下水写作,经常在课堂上范读,让大家一起来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一起写作,学生会变得爱写作,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的不同,写出自己的新颖,从观察、生活、读书、练习等多方位、多角度尝试,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作文教学这片乐土上,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幸福的丰厚收获。
关键词:释 悟 得 练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简单说,语文就是使学生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写作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当代新课程作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会写、幸福的写呢?
一、观察新释
从小写作文,老师说,写作文一定要先观察,学会观察才能有观察的方法,才能得到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从小写作文,老师还说,观察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观察最重要的是眼睛和耳朵,此刻,我早已忘记当时用心了吗?因为我不知如何解释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怎么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如今在教学作文时,我也曾留下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然后再写,可是,课堂上,学生紧握笔尖,挠头瞪眼,最后还是写不出来,一问,回答,“没东西可写”,为什么会没东西可写呢?因为没有灵感,而所谓“灵感”,就是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名堂”,这“名堂”不是靠眼睛、耳朵能发现的,而是靠内在的心灵发现。只有触动了心弦,笔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因此,当下,“写作是客观事物进入人的心灵的反应。”观点走进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对写作而言,客观事物是心灵的一种载体,而载体承载的任务是心灵赋予的,关键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客观事物进入大脑后在心灵激起怎样的“浪花”,引发内在的怎样的情感“涟漪”。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便有了不同的反应,写作就是要写出不同,即所谓“新颖”。
写作要“留心观察”,重点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如果留心,就会有独特的“新颖”。“新颖”中呈现不同的情感,文字承载了情感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读起来不再枯燥无味。
二、生活新悟
艺术源于生活,写作源于生活。我们写作中更需要的是“留心生活”。学习最高的境界是“悟”,生活最高的境界也是“悟”。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观察,深入了解生活,洞悉生活的精微,透视生活的底里,这就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自己内心呈现不同的“悟”。
一个留心生活的人,即使他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甚至鼻子没有嗅觉,他笔下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的,他笔下的小溪也在窃窃私语、潺潺流淌,他笔下的花儿也会芳香扑鼻、五彩缤纷。
其实,无论是赏心悦目的颜色,还是悦耳动听的声音,甚至是清新淡雅的品味,都在留心生活的明白人心里。
三、读书新得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籍是人们精神的家园。阅读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阅读能提供广阔的思想背景,能提供给人们认识感悟历史、自然、人生的视角和方法。“读能通神”,语文教学如果把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多进行自然性、感悟性的阅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起来,教学的面貌以及学生的写作就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局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千百年来汉语文学习的经验概括,经典古训,文章要写好,没有手不释卷的热爱,没有痴迷的阅读过程是不行的。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要读出磅礴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读出负重精神,要读出担当意识!
当然,我们在教学作文时,讲究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但是方法、技巧是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历练,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读好书,多读书,广泛的阅读,读透,悟出自己的思想、灵感、自我。同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好词好句。
四、写作新练
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写日记,甚至有时候一天一记,如果这只是流于形式,是起不到写作效果的,作为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处于写作之中,把作文看作是生活中的事,每天写一点东西,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内容,把“写作”当作一种牵挂,一方面帮助学生练习积累,一方面让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写作的状态,有了这一份牵挂,就留心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自由写作中又能“我手写我心”。生活在心中的反应也会流于笔下的精彩纷呈。用心灵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每次坚持下来,写作已经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训练要时时经行,平时针对情景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及特殊句式经行写话训练,在讲读课文之后就文章内容经行随笔训练或是课外思考延伸,如果能坚持经常练笔,写作文时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在布置一篇文章的写作任务后大家畅所欲言,一起谈写作思路和感想,精心点评每篇文章之后,选出学生范文在课堂上范读,评比之余更有欣赏之心,同时也增激励之心。
每留一篇文章,教师要蹲下身子,体会孩子眼中的人、物、事、景、情,并尝试下水写作,经常在课堂上范读,让大家一起来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与老师一起写作,学生会变得爱写作,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的不同,写出自己的新颖,从观察、生活、读书、练习等多方位、多角度尝试,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作文教学这片乐土上,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幸福的丰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