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练习生,正在一家娱乐公司接受训练,我每天花费16个小时用在演唱、舞蹈、形体和演技的训练上。最近听说公司要安排新人出道了,我感觉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大红大紫当上男主角,拿到金唱片迎来数亿粉丝走向人生巅峰,想想真是激动。
万万没想到,我因为一档恋爱真人秀节目走红了,媒体评价我的粉丝和节目媚俗,妈妈我好害怕!
“粉丝”经济
“媚俗”一词最早出自《妫蜼子歌》,在现代汉语中,则来自于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kitsch”一词,“kitsch”的原意更接近于“自我感动”,意指自以为崇高,被翻译成“媚俗” ,确有贬化之嫌。
早年人们对“粉丝”的意识还停留在歌迷、影迷的范畴。而如今,伴随着文化商业化的飞速发展,“粉丝”无论从数量还是定义上,都变得庞大而宽泛,并从其中生出了一门经济学,即“粉丝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学说中以物质作为根本,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绪资本”。这个源于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Steven J. Heyer口中的词,最初就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对品牌和品牌相关内容的感情投资。这种无形投资会增加品牌的价值,换到“偶吧”们身上,则体现为粉丝的支持,将直接体现出“偶吧”的身价。
在过去,衡量歌手获得的支持度,最多体现在唱片销量上,而现在,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ARPU概念被引入,除了唱片、演唱会门票、DVD等基本明星产出,还有官方周边产品,明星代言(甚至包括明星非代言的日常衣食住行用品),投票打榜,建立粉丝团体,追随应援及其附带的交通、餐饮、居住,以及粉丝自产周边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经济效应。
拿近年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第一季总决赛创造了现场8万人,直播2亿人收看的惊人记录(而闻名全球的美国Super Bowl总决赛也不过1.1亿人观看)。总决赛的门票从标价1680元被黄牛炒到高达9000元。广告费从最初的15秒15万,到决赛直接飙升到15秒200万。到了“好声音”第四季,甚至出现一分钟3000万的天价,其中,主持人华少更是以40秒讲400字的方式飞速念出广告赞助,完美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
“软入侵”
“偶吧”们带来的,不光是漂亮的脸、精彩的歌舞、粉丝文化,还有文化上的全面攻占。仅以韩流为例,自为了迎接韩国金大中总统的访华行程,韩国男子组合NRG成为首个在中国内地舞台登场的韩国舞曲组合以来,韩国偶像及韩剧以摧枯拉朽之力席卷攻占了中国老百姓的荧屏。随手点开搜索网站,搜索“韩剧”“韩流”,立即可以出现数以亿计的信息词条,涉及内容除了艺术表演,更包含服饰、美容、资讯、生活等多个方面。
以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韩剧之一《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12集播放量就突破了4亿,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数量级递增。除了收视大获全胜,这部电视剧更是引发了消费狂潮,涵盖了奢侈品、服装、化妆品、旅游、书籍、汽车,乃至楼盘等大量行业。“星你”女主角全智贤在剧中造型丰富,每集换装数次,梳妆台上摆满了各色化妆护肤品,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衣服、包包和瓶瓶罐罐,都直接导致各大品牌专柜供不应求,在一些商场甚至出现卖断货的情形。
消费上的促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观众对“韩流”的无限认同感,韩式的故事、文化,直接对其他周边国家进行了一场不费一兵一卒的软性“侵略”,“偶吧”(原为韩语中女性用语“哥哥”的谐音)这一词汇,从韩剧女主角的娇嗔里,直接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得“偶吧”不再是一个称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一种经济现象。
娱乐致死?娱乐至死!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彼时的总统胡佛戏说经济问题可以依赖市场自主调节,民众没有信心完全是心理上的问题,请喜剧演员逗逗乐就好了。没成想一语成谶,经济还没调整好呢,美国电影业却在这几年发展得突飞猛进,奥斯卡奖设立,彩色电影出现。在经济最为萧条的时期,全美仅一万五千家电影院,股市总值还不到200亿美元的情形下,一年的票房收入却达到了7亿之多!
奇妙的是,美国电影最为繁荣的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正好都是美国的经济萧条时期,似乎是只有在这样的时期,才能拍出伟大作品,才能培育出娱乐业的繁荣。
有人将娱乐经济学和萧条经济学划在一起,解读这种现象:当经济萧条时,就业率、市场繁荣度都远不足以支撑民众过上富足充实的生活,他们既无聊又苦闷,这种时候,娱乐产业的存在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影视剧、游戏、网上冲浪,都会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抹色彩。
美丽新世界:后工业时代
尼尔·贝尔所定义的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科技精英成为统治人物,经济结构则完全倒向服务型,在我们可以预见的范围内,随着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的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增多,娱乐需求就变成了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一环。在“后工业时代”,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在身体愉悦、心灵愉悦和消费闲暇时间上会提出更多的需求。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体验经济成为后工业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娱乐业脱胎于服务业,又属于文化和休闲产业的共同交集,它潜心于提供幸福和快乐,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存在。有这样一种理念,称“快乐是人类唯一有理性的终极目的”,而娱乐业,正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快乐经济亮光的Mr. Right。
作为后工业时代典型的先驱者,“偶吧”完全不要为媒体的责难感到害怕,如果说电视台制造了垃圾节目,那印刷机制造的垃圾更多!产出节目,产出娱乐文化,本来就是电视该做的事情,他们做得好与不好,自有观众睁着雪亮的眼睛来判断。郭德纲都说了,相声必须有教育意义那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年前就有的相声,是演员为了挣钱吃饭,是观众为了哈哈大笑—电视节目一样是为了娱乐大众的,“偶吧”你做得很好!
其实“偶吧”是个很机智的少年,他早早就懂得了二八理论,也知道公司虽然是著名的造星工厂,但最受欢迎的依然只属于少数人,这些少数的大明星抵消掉了更多平凡练习生和二线小明星带来的亏损,可培养看起来平凡的练习生依旧十分重要。
说不定哪天就红了呢?就像我们“偶吧”一样。
万万没想到,我因为一档恋爱真人秀节目走红了,媒体评价我的粉丝和节目媚俗,妈妈我好害怕!
“粉丝”经济
“媚俗”一词最早出自《妫蜼子歌》,在现代汉语中,则来自于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kitsch”一词,“kitsch”的原意更接近于“自我感动”,意指自以为崇高,被翻译成“媚俗” ,确有贬化之嫌。
早年人们对“粉丝”的意识还停留在歌迷、影迷的范畴。而如今,伴随着文化商业化的飞速发展,“粉丝”无论从数量还是定义上,都变得庞大而宽泛,并从其中生出了一门经济学,即“粉丝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学说中以物质作为根本,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绪资本”。这个源于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Steven J. Heyer口中的词,最初就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对品牌和品牌相关内容的感情投资。这种无形投资会增加品牌的价值,换到“偶吧”们身上,则体现为粉丝的支持,将直接体现出“偶吧”的身价。
在过去,衡量歌手获得的支持度,最多体现在唱片销量上,而现在,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ARPU概念被引入,除了唱片、演唱会门票、DVD等基本明星产出,还有官方周边产品,明星代言(甚至包括明星非代言的日常衣食住行用品),投票打榜,建立粉丝团体,追随应援及其附带的交通、餐饮、居住,以及粉丝自产周边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经济效应。
拿近年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第一季总决赛创造了现场8万人,直播2亿人收看的惊人记录(而闻名全球的美国Super Bowl总决赛也不过1.1亿人观看)。总决赛的门票从标价1680元被黄牛炒到高达9000元。广告费从最初的15秒15万,到决赛直接飙升到15秒200万。到了“好声音”第四季,甚至出现一分钟3000万的天价,其中,主持人华少更是以40秒讲400字的方式飞速念出广告赞助,完美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
“软入侵”
“偶吧”们带来的,不光是漂亮的脸、精彩的歌舞、粉丝文化,还有文化上的全面攻占。仅以韩流为例,自为了迎接韩国金大中总统的访华行程,韩国男子组合NRG成为首个在中国内地舞台登场的韩国舞曲组合以来,韩国偶像及韩剧以摧枯拉朽之力席卷攻占了中国老百姓的荧屏。随手点开搜索网站,搜索“韩剧”“韩流”,立即可以出现数以亿计的信息词条,涉及内容除了艺术表演,更包含服饰、美容、资讯、生活等多个方面。
以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韩剧之一《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12集播放量就突破了4亿,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数量级递增。除了收视大获全胜,这部电视剧更是引发了消费狂潮,涵盖了奢侈品、服装、化妆品、旅游、书籍、汽车,乃至楼盘等大量行业。“星你”女主角全智贤在剧中造型丰富,每集换装数次,梳妆台上摆满了各色化妆护肤品,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衣服、包包和瓶瓶罐罐,都直接导致各大品牌专柜供不应求,在一些商场甚至出现卖断货的情形。
消费上的促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观众对“韩流”的无限认同感,韩式的故事、文化,直接对其他周边国家进行了一场不费一兵一卒的软性“侵略”,“偶吧”(原为韩语中女性用语“哥哥”的谐音)这一词汇,从韩剧女主角的娇嗔里,直接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得“偶吧”不再是一个称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一种经济现象。
娱乐致死?娱乐至死!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彼时的总统胡佛戏说经济问题可以依赖市场自主调节,民众没有信心完全是心理上的问题,请喜剧演员逗逗乐就好了。没成想一语成谶,经济还没调整好呢,美国电影业却在这几年发展得突飞猛进,奥斯卡奖设立,彩色电影出现。在经济最为萧条的时期,全美仅一万五千家电影院,股市总值还不到200亿美元的情形下,一年的票房收入却达到了7亿之多!
奇妙的是,美国电影最为繁荣的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正好都是美国的经济萧条时期,似乎是只有在这样的时期,才能拍出伟大作品,才能培育出娱乐业的繁荣。
有人将娱乐经济学和萧条经济学划在一起,解读这种现象:当经济萧条时,就业率、市场繁荣度都远不足以支撑民众过上富足充实的生活,他们既无聊又苦闷,这种时候,娱乐产业的存在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影视剧、游戏、网上冲浪,都会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抹色彩。
美丽新世界:后工业时代
尼尔·贝尔所定义的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科技精英成为统治人物,经济结构则完全倒向服务型,在我们可以预见的范围内,随着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的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增多,娱乐需求就变成了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一环。在“后工业时代”,人们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在身体愉悦、心灵愉悦和消费闲暇时间上会提出更多的需求。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体验经济成为后工业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娱乐业脱胎于服务业,又属于文化和休闲产业的共同交集,它潜心于提供幸福和快乐,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存在。有这样一种理念,称“快乐是人类唯一有理性的终极目的”,而娱乐业,正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快乐经济亮光的Mr. Right。
作为后工业时代典型的先驱者,“偶吧”完全不要为媒体的责难感到害怕,如果说电视台制造了垃圾节目,那印刷机制造的垃圾更多!产出节目,产出娱乐文化,本来就是电视该做的事情,他们做得好与不好,自有观众睁着雪亮的眼睛来判断。郭德纲都说了,相声必须有教育意义那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年前就有的相声,是演员为了挣钱吃饭,是观众为了哈哈大笑—电视节目一样是为了娱乐大众的,“偶吧”你做得很好!
其实“偶吧”是个很机智的少年,他早早就懂得了二八理论,也知道公司虽然是著名的造星工厂,但最受欢迎的依然只属于少数人,这些少数的大明星抵消掉了更多平凡练习生和二线小明星带来的亏损,可培养看起来平凡的练习生依旧十分重要。
说不定哪天就红了呢?就像我们“偶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