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的教育领域正在进行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家长如何做到使自己的孩子适应课程改革,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此我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家长要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郭沫若小时候就比较贪玩,在私塾读书时,有一次他带着几位同学一道去偷摘和尚庙里的桃子,结果上学迟到并受到先生严厉的批评。但是郭沫若长大后还是成了大名人。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呢?
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要么躲在房间里面看电视;要么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要么打弹子、打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迷忘记了做作业,有时玩得兴致勃勃忘记了吃饭时间。这时做家长的不能够不予理会,也不要开口责骂,动手打孩子,你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首先要求孩子说给你听,然后引导孩子动笔写一写。中年级可以写片段,高年级可以写作文。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可以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再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清楚为止。这里,由于家长引导得当,既让孩子开展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又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既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思考探究问题。
对于不爱动的孩子,做家长的更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培养孩子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学下棋,集邮,学种花,练习写字,学画画,学音乐等。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孩子课余生活丰富快乐,还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充满信心,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我们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行。提起孩子的学习就气馁,对孩子丧失了信心。做家长的如果这样想,这样做,就是失职的表现,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自己的孩子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做家长的理应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有积极情趣的投入,认知活动就变得苍白无力。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小时候兴趣爱好就很广泛。孩子如果厌学,做家长的应该引导启发,列举事例向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乐趣,鼓励孩子勤奋刻苦学习。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克服并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
当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学习上的困难,以后遇到了问题就不会畏难而退了。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理想,还有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呢?做家长的如果把培养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给学校的老师来承担,恐怕老师也难担当得起呀!
三、家长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捕一天鱼,晒三天网。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知识不够丰富,缺乏上进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即使是岁数大些的中高年级的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对于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头脑里记得不牢。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家长善始善终引导的结果。要使自己的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需要家长经常教育,反复提醒。
随着孩子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怕做作业的原因,更细致、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急躁,更不能武断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
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作业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顽皮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孩子的作业做与不做都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不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管教,任其发展。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地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例如带着孩子去打麻将,赌钱,并让孩子站在旁边看。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于是背着家长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也打起了麻将,玩起了赌博。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增添了麻烦,也把一个缺乏自我约束、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引上了歧路。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并且要有耐心地进行引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家长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平等相待。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孩子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存在哪些缺点;孩子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清楚。如果孩子胆小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多给予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如果孩子调皮不太听话,家长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妄为。
孩子是既需要仁慈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教育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地进步。
另外,我们要和孩子平等相待,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自己做的事情,偏不准孩子这么做。理想的教育方式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教育。家长应该管小孩,小孩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指出父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五、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引导孩子读书。
每年的寒暑假将近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孩子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呢?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读书是一个民族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有人说,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这不是言过其实,更非危言耸听。
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改变了世界,由陈望道先生译出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本,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它送给蒋介石时,蒋如获至宝,发给全军团以上的军官每人一本,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整个世界。读书对每个人来说很重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更重要。一个国家有无创造力和活力,一个民族有无精神气质和精神境界,一个社会有无和谐文明之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全民族、全社会的阅读水平,取决于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
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靠汗水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了。知识密集、信息奔流,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那种青灯黄卷的生活已经成为远古的传说。有人感叹,知识“一朝拥有,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鼓励孩子问得多、想得多、写得多、用得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的伟大时代。
我常对学生说,你们的天赋都差不多,但是长大之后从事的职业会不尽相同。有的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成为名人专家,有的平平淡淡、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更少不了家庭的教育,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家庭的教育日显重要。
一、家长要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郭沫若小时候就比较贪玩,在私塾读书时,有一次他带着几位同学一道去偷摘和尚庙里的桃子,结果上学迟到并受到先生严厉的批评。但是郭沫若长大后还是成了大名人。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呢?
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要么躲在房间里面看电视;要么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要么打弹子、打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迷忘记了做作业,有时玩得兴致勃勃忘记了吃饭时间。这时做家长的不能够不予理会,也不要开口责骂,动手打孩子,你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首先要求孩子说给你听,然后引导孩子动笔写一写。中年级可以写片段,高年级可以写作文。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可以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再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清楚为止。这里,由于家长引导得当,既让孩子开展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又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既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思考探究问题。
对于不爱动的孩子,做家长的更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培养孩子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学下棋,集邮,学种花,练习写字,学画画,学音乐等。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孩子课余生活丰富快乐,还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充满信心,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我们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行。提起孩子的学习就气馁,对孩子丧失了信心。做家长的如果这样想,这样做,就是失职的表现,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自己的孩子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做家长的理应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有积极情趣的投入,认知活动就变得苍白无力。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小时候兴趣爱好就很广泛。孩子如果厌学,做家长的应该引导启发,列举事例向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乐趣,鼓励孩子勤奋刻苦学习。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克服并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
当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学习上的困难,以后遇到了问题就不会畏难而退了。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理想,还有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呢?做家长的如果把培养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给学校的老师来承担,恐怕老师也难担当得起呀!
三、家长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捕一天鱼,晒三天网。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知识不够丰富,缺乏上进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即使是岁数大些的中高年级的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对于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头脑里记得不牢。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家长善始善终引导的结果。要使自己的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需要家长经常教育,反复提醒。
随着孩子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怕做作业的原因,更细致、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急躁,更不能武断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
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作业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顽皮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孩子的作业做与不做都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不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管教,任其发展。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地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例如带着孩子去打麻将,赌钱,并让孩子站在旁边看。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于是背着家长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也打起了麻将,玩起了赌博。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增添了麻烦,也把一个缺乏自我约束、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引上了歧路。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并且要有耐心地进行引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家长教育孩子要对症下药,平等相待。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孩子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存在哪些缺点;孩子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清楚。如果孩子胆小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多给予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如果孩子调皮不太听话,家长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妄为。
孩子是既需要仁慈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教育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地进步。
另外,我们要和孩子平等相待,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自己做的事情,偏不准孩子这么做。理想的教育方式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教育。家长应该管小孩,小孩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指出父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五、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引导孩子读书。
每年的寒暑假将近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孩子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呢?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读书是一个民族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有人说,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这不是言过其实,更非危言耸听。
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改变了世界,由陈望道先生译出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本,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它送给蒋介石时,蒋如获至宝,发给全军团以上的军官每人一本,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整个世界。读书对每个人来说很重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更重要。一个国家有无创造力和活力,一个民族有无精神气质和精神境界,一个社会有无和谐文明之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全民族、全社会的阅读水平,取决于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
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靠汗水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了。知识密集、信息奔流,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那种青灯黄卷的生活已经成为远古的传说。有人感叹,知识“一朝拥有,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鼓励孩子问得多、想得多、写得多、用得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的伟大时代。
我常对学生说,你们的天赋都差不多,但是长大之后从事的职业会不尽相同。有的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成为名人专家,有的平平淡淡、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更少不了家庭的教育,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家庭的教育日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