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沿海沙地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研究以提高其种植成效和增加沿海沙地造林树种,结果表明,在每个种植穴内放入20kg客土、造林时苗木入土深度为1/2苗高,可显著提高夹竹桃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老木麻黄林下套种夹竹桃,宜选择林中空地或郁闭度为0.4以下的稀疏林种植,效果较好。
关键词: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木麻黄林;套种
中图分类号 S6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26-02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的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又名洋夹竹桃或欧洲夹竹桃,它是夹竹桃属中唯一的品种,因为茎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得名。夹竹桃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夹竹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原产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为栽植,北方各省栽培需在温室越冬[1]。夹竹桃对干旱、贫瘠的微碱性沙质土壤也能适应,因此,它常被沿海老百姓种植到沙地中作为农田绿篱。由于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比较缺乏,而夹竹桃对沙质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夹竹桃枝条柔软,有较强的抗风性,所以,将夹竹桃作为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有其独特的作用。本研究是在沿海沙地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旨在探索有利于提高夹竹桃生产力的营林措施,为该树种用于沿海沙地绿化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设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山口村,位于福建沿海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18′、北纬23°40′,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 056mm,年平均气温20.8℃,绝对最高气温36.6℃,绝对最低气温3.8℃。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林地土壤为潮积或风积沙土,肥力低下。主要树种有朴树、樟树、木麻黄、桉树、相思等,天然植被稀少,常见有木豆、鼠刺和牡荆等。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和试验林营造 2007年4月,在陈城镇山口村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穴内不同客土量(10kg/穴、15kg/穴、20kg/穴)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种植深度(1/4苗高、1/3苗高、1/2苗高)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郁闭度木麻黄老林带下开展夹竹桃套种研究,木麻黄郁闭度分为0.40以下、0.41~0.60和0.61以上3种。试验均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0m,造林株行距为2m×2m,于雨天用1a生扦插容器苗造林。
1.2.2 试验林调查 造林后,每年调查生长量和成活情况。2012年4月,对试验林每木检尺,调查每株树的高度和地径,统计保存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穴内客土量對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土壤基本上是由沙粒组成,土壤渗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下,因此沙地造林基本上都要施放一定的客土,起到保水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从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穴内施放不同量的客土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情况来看(见表1),随客土量的增加,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都增加,说明客土对夹竹桃的生长促进比较明显,特别是客土量为20kg/穴时,夹竹桃的保存率与穴内放10kg和15kg的客土相比分别提高了17.8个百分点和15.9个百分点,高度分别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和21.7个百分点,地径分别提高了39.1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客土量10kg/穴和15kg/穴之间夹竹桃保存率和生长量差别很小。经方差分析[2],不同客土量处理之间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度、地径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说明,在沿海沙地上植树造林,穴内放客土是提高造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种植深度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不仅贫瘠,而且由于土壤渗透能力强,加上沿海地区本身降雨量较少,因此,沿海沙地土壤大多干旱、含水量少。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抗旱能力,确保成活是沿海沙地造林的关键措施。从表2可知,通过夹竹桃不同种植深度的试验,随种植深度的增加,夹竹桃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增加,当种植深度为苗高的1/2时,夹竹桃的保存率比种植深度1/4苗高和1/3苗高增加了19.2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72.2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75.0个百分点和25.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沿海沙地造林时种植深度是影响造林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适当深栽可以减少苗木在夏季遭受高温影响,而且能使苗木根系包裹在客土里,根系能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和充分生长的环境,保证了苗木造林初期的成活和早期生长。
2.3 不同郁闭度老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生长比较 木麻黄是沿海沙地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沿海木麻黄防护林逐渐衰退,许多老林带成为稀疏林。为了使稀疏的老林带能有效持续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应用夹竹桃在其林下套种以形成复层林。从表3看出,在不同郁闭度的木麻黄老林带下,夹竹桃的表现不一样,在低郁闭度的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量都比较大,而随着林带郁闭度的提高,夹竹桃生长减弱。当夹竹桃栽植在郁闭度为0.4以下的木麻黄林下时,其保存率分别比郁闭度为0.41~0.60和0.61以上的木麻黄林下的夹桃竹提高了6.5和19.9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0.3和0.6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17.6和33.3个百分点。可见,不同的光照强度影响了夹竹桃的成活生长,这与夹竹桃的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夹竹桃为阳性树种,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以满足其生长。因此,沿海沙地选用夹竹桃在木麻黄林下种植,最好选择林中空地或林窗这样的小地块,或者通过适当调整老木麻黄的郁闭度后进行林下套种。
3 结论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夹竹桃在沿海沙地裸地种植采用穴内放客土和适当深栽措施,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植株生长,较为合理的客土量为20kg/穴、种植深度为1/2苗高;夹竹桃在木麻黄老林带下套种,应选择林窗、林中空地和郁闭度0.40以下的稀疏林地,种植效果较好。
夹竹桃属于热带树种,耐贫瘠干旱的生境,对微盐碱的土壤也可以适应,因此,该树种在沿海沙地可以生长,但由于沿海沙地各种种植条件的限制,要确保夹竹桃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产力,需采取合理的造林措施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做保证。本试验仅对夹竹桃单个树种造林进行研究,夹竹桃在沿海沙地与其它树种混合造林结果会怎样,以及夹竹桃对土壤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关键词: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木麻黄林;套种
中图分类号 S6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26-02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的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又名洋夹竹桃或欧洲夹竹桃,它是夹竹桃属中唯一的品种,因为茎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得名。夹竹桃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夹竹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原产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为栽植,北方各省栽培需在温室越冬[1]。夹竹桃对干旱、贫瘠的微碱性沙质土壤也能适应,因此,它常被沿海老百姓种植到沙地中作为农田绿篱。由于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比较缺乏,而夹竹桃对沙质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夹竹桃枝条柔软,有较强的抗风性,所以,将夹竹桃作为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有其独特的作用。本研究是在沿海沙地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旨在探索有利于提高夹竹桃生产力的营林措施,为该树种用于沿海沙地绿化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设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山口村,位于福建沿海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18′、北纬23°40′,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 056mm,年平均气温20.8℃,绝对最高气温36.6℃,绝对最低气温3.8℃。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林地土壤为潮积或风积沙土,肥力低下。主要树种有朴树、樟树、木麻黄、桉树、相思等,天然植被稀少,常见有木豆、鼠刺和牡荆等。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和试验林营造 2007年4月,在陈城镇山口村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穴内不同客土量(10kg/穴、15kg/穴、20kg/穴)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种植深度(1/4苗高、1/3苗高、1/2苗高)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郁闭度木麻黄老林带下开展夹竹桃套种研究,木麻黄郁闭度分为0.40以下、0.41~0.60和0.61以上3种。试验均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0m,造林株行距为2m×2m,于雨天用1a生扦插容器苗造林。
1.2.2 试验林调查 造林后,每年调查生长量和成活情况。2012年4月,对试验林每木检尺,调查每株树的高度和地径,统计保存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穴内客土量對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土壤基本上是由沙粒组成,土壤渗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下,因此沙地造林基本上都要施放一定的客土,起到保水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从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穴内施放不同量的客土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情况来看(见表1),随客土量的增加,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都增加,说明客土对夹竹桃的生长促进比较明显,特别是客土量为20kg/穴时,夹竹桃的保存率与穴内放10kg和15kg的客土相比分别提高了17.8个百分点和15.9个百分点,高度分别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和21.7个百分点,地径分别提高了39.1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客土量10kg/穴和15kg/穴之间夹竹桃保存率和生长量差别很小。经方差分析[2],不同客土量处理之间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度、地径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说明,在沿海沙地上植树造林,穴内放客土是提高造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种植深度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不仅贫瘠,而且由于土壤渗透能力强,加上沿海地区本身降雨量较少,因此,沿海沙地土壤大多干旱、含水量少。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抗旱能力,确保成活是沿海沙地造林的关键措施。从表2可知,通过夹竹桃不同种植深度的试验,随种植深度的增加,夹竹桃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增加,当种植深度为苗高的1/2时,夹竹桃的保存率比种植深度1/4苗高和1/3苗高增加了19.2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72.2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75.0个百分点和25.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沿海沙地造林时种植深度是影响造林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适当深栽可以减少苗木在夏季遭受高温影响,而且能使苗木根系包裹在客土里,根系能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和充分生长的环境,保证了苗木造林初期的成活和早期生长。
2.3 不同郁闭度老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生长比较 木麻黄是沿海沙地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沿海木麻黄防护林逐渐衰退,许多老林带成为稀疏林。为了使稀疏的老林带能有效持续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应用夹竹桃在其林下套种以形成复层林。从表3看出,在不同郁闭度的木麻黄老林带下,夹竹桃的表现不一样,在低郁闭度的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量都比较大,而随着林带郁闭度的提高,夹竹桃生长减弱。当夹竹桃栽植在郁闭度为0.4以下的木麻黄林下时,其保存率分别比郁闭度为0.41~0.60和0.61以上的木麻黄林下的夹桃竹提高了6.5和19.9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0.3和0.6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17.6和33.3个百分点。可见,不同的光照强度影响了夹竹桃的成活生长,这与夹竹桃的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夹竹桃为阳性树种,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以满足其生长。因此,沿海沙地选用夹竹桃在木麻黄林下种植,最好选择林中空地或林窗这样的小地块,或者通过适当调整老木麻黄的郁闭度后进行林下套种。
3 结论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夹竹桃在沿海沙地裸地种植采用穴内放客土和适当深栽措施,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植株生长,较为合理的客土量为20kg/穴、种植深度为1/2苗高;夹竹桃在木麻黄老林带下套种,应选择林窗、林中空地和郁闭度0.40以下的稀疏林地,种植效果较好。
夹竹桃属于热带树种,耐贫瘠干旱的生境,对微盐碱的土壤也可以适应,因此,该树种在沿海沙地可以生长,但由于沿海沙地各种种植条件的限制,要确保夹竹桃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产力,需采取合理的造林措施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做保证。本试验仅对夹竹桃单个树种造林进行研究,夹竹桃在沿海沙地与其它树种混合造林结果会怎样,以及夹竹桃对土壤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唐守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