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审题不严谨或者不会抓取题干,形成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培养小学生快速审题抓取题干的能力,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可以减少学生的出错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小学生快速抓取题干的能力,教师需要理性把握学生抓取题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切实增强审题能力,杜绝因抓取题干不当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抓取题干;审题能力
引言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数学由于学科特点,知识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知识学习成效,如何能够快速抓取题干,正确引导学生解题成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在抓取题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就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在审题中快速抓取题干的误区
(一)审题过程忽视题干中的关键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识字能力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数学审题过程中,经常忽略题干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等,多在没有完全审题或粗略审题的时候就开始作答,这也导致其审题不充分,导致解答结果错误。这就需要解答一道题首先要搞清楚题干中主要是问什么,让求什么,带着问题再去回到题干仔细寻找可能会用到的关键词,会提升解题的有效性。
(二)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学习较多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会因概念了解不清晰而出现理解错误。而且在大部分数学题中,涉及较多的概念、知识点,如学生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则可能会带来审题偏差,不能有效提取题干中的信息与关键词,则会导致其解题思路不明确,影响解题速度与质量。
(三)审题思维固化,不灵活
小学生在阅读和审题时,面对最大的问题便是审题思维固化,无法将题中大意与平时上课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没有很好的理清题中脉络,导致在脑海中没有一个读完题干后明显的知识网串联。这也就导致无法套用公式答题,数量关系不明确,不会举一反三,稍微变换一下题中条件就又开始一头雾水,没有发散思维,导致理解错误。
二、培养学生快速审题抓取题干能力的策略
(一)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思维
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或题干感兴趣时,才会认真审题。但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抽象性,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其在审题上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应该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情境教学,联系情境来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审题思维,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题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平均数》课程教学时,单纯从数学的角度介绍平均数,相对抽象枯燥。教师则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三支笔筒,然后分别存放4支、6支、8支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移动笔筒中的笔,才可以让每一个笔筒中的笔数量一样。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想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题干内容,提升解题准确率,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学会审题,抓住题干关键词
学会在一道数学题干中抓住关键词,关键的字、词、句才真正是一道题的最终隐含的信息或者是解题的关键之处。每道题应当至少过三遍,首先要做到不多字,少字,错字,抓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小学数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容易让人忽视或者看错的关键字词,例如:在某一道应用题中会问到“A有多少,B有多少,问A比B多几倍”,这种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看到具体要问的是倍数还是具体的数量,这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有的学生审题时一带而过忽略了最后关键的“倍”字,最终会导致解答错误,得不偿失。所以锻炼学生在阅读审题中抓好关键词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道题题干太长或者隐含信息太多,那就在初步阅读题干时随手圈住关键字词,这种“圈住法”在获取关键词中十分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出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对题干中细小的地方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认真耐心,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
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结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思路和结果。审题时,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多读,理清题干的要求,避免低级错误,准确答题。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干:155+45÷5。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算“155+45÷5”时,由于155与45相加可以凑成200,所以,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进行计算的:155+45÷5=200÷5=40,形成了解题错误。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急于告知学生错误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看清每道算式的运算符号,说一说每道算式的计算顺序,从而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这个例子中学生因对算式中的符号没有认真耐心的理解,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形成了错误。因此,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耐心的审题,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更好把握题干要点,理清解答思路,提高审题与作答质量。
(四)注重学生的语言阅读,提高学生审题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的题型除了一些基础的填空题、计算题,还有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题干为:某农场去年收获西瓜4吨,今年增加到6吨,求今年收獲西瓜多少吨。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审题的时候经常无法理清题干的含义,更无法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解题一度陷入僵局。如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审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题干的解答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着重提升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题干中的主旨。故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升语言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时候要适当扮演一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不仅可以快速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减少时间的浪费,还能使那些本身数学底子不差的学生一目了然,正确地理解题干内容,提高学生审题的正确率,提高自身解题效率,事半功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审题抓取题干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题干时,大多存在着审题能力不足问题,造成对题干的理解含混不清,解题能力大大降低。因此,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快速抓取题干的审题能力,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学生认真耐心地审题,关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问题,以更好把握题干要点,理清解答思路,提高审题与作答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跃.试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1:54.
[2]杨敏格.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7,06:243.
[3]谷岩.提升审题能力,让小学数学学习更高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72.
关键词:小学数学;抓取题干;审题能力
引言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数学由于学科特点,知识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知识学习成效,如何能够快速抓取题干,正确引导学生解题成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在抓取题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就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在审题中快速抓取题干的误区
(一)审题过程忽视题干中的关键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识字能力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数学审题过程中,经常忽略题干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等,多在没有完全审题或粗略审题的时候就开始作答,这也导致其审题不充分,导致解答结果错误。这就需要解答一道题首先要搞清楚题干中主要是问什么,让求什么,带着问题再去回到题干仔细寻找可能会用到的关键词,会提升解题的有效性。
(二)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学习较多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会因概念了解不清晰而出现理解错误。而且在大部分数学题中,涉及较多的概念、知识点,如学生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则可能会带来审题偏差,不能有效提取题干中的信息与关键词,则会导致其解题思路不明确,影响解题速度与质量。
(三)审题思维固化,不灵活
小学生在阅读和审题时,面对最大的问题便是审题思维固化,无法将题中大意与平时上课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没有很好的理清题中脉络,导致在脑海中没有一个读完题干后明显的知识网串联。这也就导致无法套用公式答题,数量关系不明确,不会举一反三,稍微变换一下题中条件就又开始一头雾水,没有发散思维,导致理解错误。
二、培养学生快速审题抓取题干能力的策略
(一)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思维
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或题干感兴趣时,才会认真审题。但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抽象性,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其在审题上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应该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情境教学,联系情境来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审题思维,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题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平均数》课程教学时,单纯从数学的角度介绍平均数,相对抽象枯燥。教师则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三支笔筒,然后分别存放4支、6支、8支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移动笔筒中的笔,才可以让每一个笔筒中的笔数量一样。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想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题干内容,提升解题准确率,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学会审题,抓住题干关键词
学会在一道数学题干中抓住关键词,关键的字、词、句才真正是一道题的最终隐含的信息或者是解题的关键之处。每道题应当至少过三遍,首先要做到不多字,少字,错字,抓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小学数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容易让人忽视或者看错的关键字词,例如:在某一道应用题中会问到“A有多少,B有多少,问A比B多几倍”,这种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看到具体要问的是倍数还是具体的数量,这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有的学生审题时一带而过忽略了最后关键的“倍”字,最终会导致解答错误,得不偿失。所以锻炼学生在阅读审题中抓好关键词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道题题干太长或者隐含信息太多,那就在初步阅读题干时随手圈住关键字词,这种“圈住法”在获取关键词中十分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出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对题干中细小的地方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认真耐心,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
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结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思路和结果。审题时,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多读,理清题干的要求,避免低级错误,准确答题。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干:155+45÷5。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算“155+45÷5”时,由于155与45相加可以凑成200,所以,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进行计算的:155+45÷5=200÷5=40,形成了解题错误。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急于告知学生错误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看清每道算式的运算符号,说一说每道算式的计算顺序,从而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这个例子中学生因对算式中的符号没有认真耐心的理解,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形成了错误。因此,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耐心的审题,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更好把握题干要点,理清解答思路,提高审题与作答质量。
(四)注重学生的语言阅读,提高学生审题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的题型除了一些基础的填空题、计算题,还有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题干为:某农场去年收获西瓜4吨,今年增加到6吨,求今年收獲西瓜多少吨。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比较弱,在审题的时候经常无法理清题干的含义,更无法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解题一度陷入僵局。如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审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题干的解答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着重提升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题干中的主旨。故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升语言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时候要适当扮演一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不仅可以快速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减少时间的浪费,还能使那些本身数学底子不差的学生一目了然,正确地理解题干内容,提高学生审题的正确率,提高自身解题效率,事半功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审题抓取题干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题干时,大多存在着审题能力不足问题,造成对题干的理解含混不清,解题能力大大降低。因此,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快速抓取题干的审题能力,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学生认真耐心地审题,关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问题,以更好把握题干要点,理清解答思路,提高审题与作答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跃.试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1:54.
[2]杨敏格.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7,06:243.
[3]谷岩.提升审题能力,让小学数学学习更高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