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习老师一起成长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没想到,一篇以前从未重视的课文,竟让我读出了许多味道;
  更没想到,一位以前从未在乎的实习老师,竟教会我不断成长。
  2010年9月,学校安排让我带一位语文实习老师。因为觉得《第一次真好》一文内容浅显,文字简短,语言朴实,在教材中又是自读课文,没什么教的,所以在实习老师见习了一两周后,我决定大胆地把这篇文章交给她上。在上课前,我大致给她讲了本文的重点及要求,等她备好课后,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她的教案,心想:本文如此简单,怎么上都没问题!于是,实习老师走上了讲台——
  第一步:老师由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切身体会引入课文。
  第二步:介绍作者,强调其原名“毕璞”的“璞”的写法。
  第三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评价:散文朗读要求聲情并茂
  然后老师勾画生字词,强调了两个多音字“甸”和“累”的读音,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给学生讲了“甸”有五个读音和意思,这让我想起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有五种写法”。
  第四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共讲了几次经历?感受是什么?安排怎样?
  学生回答:共讲了八次。
  老师问:主要讲了几次?
  学生答:两次。
  老师问:感受?
  学生回答:低回品味、真奇妙。
  老师说:应该是“真奇妙”。为什么是“真奇妙”而不是“低回品味”?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做到:如何抓课文的关键句关键词来回答问题.
  老师问:文章是如何安排的?学生无所适从。老师说是先叙后议。然后找出议论段3段、5段、6段。
  老师问:本文详略安排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老师问:是不是第一次都该尝试?哪些第一次不能尝试?学生纷纷回答哪些不能尝试。
  最后老师讲解最后一段。是照着教参的讲法讲解,而不是引导。
  因为语速快,加上老师的快速讲解,大约30来分钟,老师就结束了一堂课。实习老师紧张的神情松弛下来,她不好意思地跟学生道歉,说因为是自己第一次上课,上得不好请原谅。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此时难受极了。她的话如同一条鞭子抽打着我的良心:实习老师刚刚走上讲台,她是多么重视这“第一次”初为教师的经历!她备课备得多么认真!但由于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学生的不熟悉,在课堂上她又显得多么的迷茫和无助。因为所提问题(如“文章是如何安排的?”)不够明确,学生难以回答,面对学生的迷惑,她也不知如何引导。自己作为一个指导老师,怎么能忽视对她的悉心指导?想想她努力咀嚼课文的过程,看看学生课堂上渴求知识而又迷茫的目光,我怎么能认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值得教?我不是在误导一位和我当年一样渴望指点的年轻教师吗?我不是在荒废教室里坐着的几十个孩子的大好光阴吗?
  带着惭愧的心情,我首先肯定她的优点:1、备课认真,基本功不错。2、导入这一环节很不错,引入课文由自己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切身感受入手,既自然又真切动人。3、介绍作者时,强调其原名“毕璞”的“璞”的写法,这“璞”字学生很容易多写一横,老师能在此强调,说明了解学生,能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这是很不错的。
  4、能抓住文章重点,主次分明。
  接着我认真阅读课文和单元提示,结合班上学生特点及实习老师课堂的问题,和实习老师一起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梳理教学思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把重点问题理解透彻。比如本文重点---“详略得当”问题,学生肯定明白哪些详哪些略。为何要详写为何要略写?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到此为止,我们一般会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我们的目标达成了。但是如果这样,学生其实是不用动多少脑筋就能程式化的回答出的,这样上课学生是没收获的。如果我们再问:为何作者要详写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和第一次看见孵小鸟呢?详写的内容怎么写,略写部分怎么写呢?学生可能就要动动脑子来思考了。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出这样几点:1、“果实累累的柚子树”是静态的事物,“孵小鸟”是动态的事物,亦静亦动,文章方显美感。2、由眼前景象(1、2段)生发感慨(3段),自然又回忆起几年前的事情(4段),再生感慨,符合人的思维规律,显得很自然。对于如何详写略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详写描写,如“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等等句子和其中的词语(特别是斜体字部分词语);略写,就用一组排比句一个省略号概括叙述:“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语言是何等简洁,读来是多有气势。
  我想只有这样,才是引导学生把“详略得当”的问题真正弄明白了。在给实习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理解着课文。
  最后,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思路确定为:引入课文后,抓住题目中的两个词“第一次”和“真好”解决本文教学重点。通过扣“第一次”,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详略安排的技巧:文章写了哪些第一次?这么多“第一次”,作者是怎么安排的?作者为何要详写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和第一次看见孵小鸟?详写的内容怎么写,略写部分怎么写?通过扣“真好”,问: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呢?探讨“第一次”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扣住文章句子“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去思考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办。
  修改教案后,实习老师信心满满地走上另一个班的讲台。我也再一次坐在教室听实习老师上课。尽管她仍有些在“背教案”,尽管语速还有点快,不过,我感觉讲台上的实习老师似乎老练了许多沉着了许多。我也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也许实习老师早已忘了这堂课,但它却早已扎根我脑海。首先,它警示着我:要不停钻研。实习老师关于“甸”有五种读音的说法,这是我不知道的,尽管过后我查了《新华字典》,字典上仍只有一种读音,而且课后跟实习老师说这些字音不用给学生讲,但心里不得不佩服她的那股钻劲。教了多年的语文后,我们发现很多字是多音字,也发现平常我们生活中读错了许多字,如果作为语文老师多一点这样的钻劲,多查查字典,会减少读错的情况,别人读错不要紧,语文老师读错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第二,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要常读常新,常教常新。以前一直认为教材所选文章有些文章简单,而且又不会考到,可以大胆砍去。但此文告诉我:浅文也需深读,不能因为教过就觉得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属于中青年老师的我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按照以前的理解去解读课文,可能永远不会读懂读透课文;按照以前的方法教学,就会思想陈旧僵化。看看《第一次真好》一文,我以前不是这样按照教参上的重点进行教学的吗?但是这一次,坐在下面,作为旁观者听了课,才明白一篇文章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本单元的单元提示提到“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本文的表达技巧除了详略得当外,实习老师讲到的“叙议结合”不也是一种吗?以前没注意到这一点,那是因为没有多读课文,没有自己去钻研课文,只是照搬参考书的解读罢了。尽管平时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照搬参考书,但从此次听课看来,自己做得还不够。心灵的警钟再次响起——一定要多独立阅读课文,认真挖掘教材,读出自己的体会,才能引领学生读书。
  感谢你,我的实习老师!也许你在我这里没学到什么,但在听你上课指导你上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把它归于两句话,1、中年老师当警觉,掉以轻心要不得;2、浅显课文当深读,深钻教材永不休。
  
其他文献
(一)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问题等;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肩负的历史责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不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就不能使我国很好地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就不能将我国人口过多的负担转化为可开发和利用的人力资
期刊
一、切实强化政府责任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  1、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都是政府统筹不到位的结果。农村职业教育没被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片面强调“物”的规划对“人”兼顾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学校设置重复、专业设置重复太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合不够,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2、农村职业
期刊
摘要:教师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尤其是在当代大经济、大科学、大文化、大教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趋势下对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现代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展开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
期刊
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带来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撞击和渗透,催生着中国学校管理的改革之风。顾明远教授提出:“当代中国教育家需要两方面的根基,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二是世界文化的视野。”当代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著名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中,早就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为真正实现学校
期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加强自身建设,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要把坚持党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
期刊
【背景】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学生容易产生苦闷、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抑郁等情绪,进而发展为逆反心理、狭隘心理等心理问题。曾经有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
期刊
在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业上的期望值仍然很高,而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没有那种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意识,所以,学习不是他们内心的第一需要。面对家长高期望值和孩子内心低需求的矛盾,教师就应积极想办法,通过课堂阵地,缓和并解决这个矛盾。  一、永葆热情,用我的热情点燃你的笑容。  成年人的生活是未成年人生活的参照,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生活的参照。孩子的长处是善于模仿,善于把成人当作榜样,而中国又是一个善于用榜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而我国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的需要,那么新课标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更高的需求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信息素质、专业情意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化创新能力协调沟通专业情操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让教师
期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给文化注上了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和当代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等全新内容。文化也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生產,它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尤其是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生产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的重要一部分,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着经济的、科技的、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