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实质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是教育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常常忽视“以生为本”。毛泽东在批判传统教育“以师为本”的过程中,早已对“以生为本”有天才般的体察,强调“以生为本”的灵魂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以生为本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110-02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十分广泛,其中对“以生为本”思想的早期探索和认识,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生为本”:毛泽东在教育上的“超前思想”
  “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相对立,是对应“以师为本”提出的。“以师为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表现得比较突出。道尊则师尊。教师是传“道”的,他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全盘地接受“道”,所以教师讲的就是真理,没有讨论的余地。[1]中国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当代教育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强调,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准则,把“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换言之,就是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核心策略。
  识者周知,毛泽东在批判传统教育“以师为本”的过程中,早已对“以生为本”有天才般的体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无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满足于“镇”住学生,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布置大量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整个教育只是根据考试指挥棒转,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毛泽东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他对旧教育的批判和改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毛泽东批判旧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陋习,主张改革传统教学体系,改变旧的师生关系。毛泽东还强调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既当先生,又当学生;要求学生参与教改,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
  毛泽东不赞成旧教育中的“以师为本”。“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3]教师一个劲地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是毛泽东所反对的。“灌”是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由于教师的一味灌输,使得学生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变得机械、僵硬,学习的主动性也日益减弱。毛泽东认为,旧教育的这种教学方法,践踏了学生的人性,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减少了学生的灵性,抑制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二、毛泽东“以生为本”思想的独特内涵
  (一)“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毛泽东主张尊重学生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要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他憎恶旧社会被动的、消磨个性的教育方式,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的批注中写道:“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4]毛泽东希望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参与学校的管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人的资性各不相上,高才低能,悟解迥能,学校则全然不管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性灵,庸儒的随俗沉浮,高才的相与裹足。”[5]毛泽东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既要有利于人的发展,也要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主张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
  (二)“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
  在学校的教学中,毛泽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张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虽然世界上的真知大都来源于直接经验,但人不能事事都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产物。因此,学生要学好间接经验,为以后学习政治、经济、军事做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在肯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要求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看讲义,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主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研究问题。“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6]学生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学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扩展知识面,增长才干。1964年毛泽东在《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中指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些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把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个主要标准。他的这些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
  (三)“以生为本”:强调教员问题是教改的主要问题
   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武汉大学时指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他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7]在教学方式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改变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思索、研讨、学习,提倡学生大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展示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营造激励、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内容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彻底改革教材,让教材变得“少而精”,“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8]在教学方法方面,毛泽东要求教师要注意讲解艺术,注意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注意采用启发式等“十大教授法”,注意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是他在师生关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学校工作方面,他一再强调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校长、教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改变机械的教学管理。当前,我国各类学校也正在进行教育观念、制度、学科专业等方面的改革。但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要注重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毛泽东提倡的教改,如减轻课程、改革考试、结合实际组织教学等,与当代的教育发展理念基本是一致的。
   三、“以生为本”的灵魂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自我”意识是一种主体对自己想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怎么干有明确认识的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毛泽东十分注重学生个性。而学生自己则要把握自我,不失自我,以保证生动活泼地学习。[9]
   “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现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做主”,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思考、去判断、去探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来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其潜能,锤炼其才智,培养自我意识,从而创造并发展自我,达到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关于课程,毛泽东的代表性观点是:课程太繁太重,“害死人”,要减轻负担,“少而精”。也就是说,课程要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关于教材,毛泽东的代表性观点是:教材要精减,要切合需要。教材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走向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前提,让学生亲其师,再让学生信其道。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毛泽东认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马虎学习,浅尝辄止,是不能学好知识和掌握本领的。他主张读书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大学生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够克服死记硬背,才能消化理解。毛泽东还提倡学习要与独创相结合,“学习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创造精神。学习与独创要结合”。[10]
  学校传授的只是些基本性的知识,很多实践性的东西,还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慢慢学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而这个趋势的实质正是“以生为本”,灵魂正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参考文献]
  
  [1][2]葛金国.论中国教育的历史传统[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465-470.
  [3]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1-152.
  [5]张允候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72-74.
  [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6-97,22.
  [8]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0.
  [9]刘振环.不使学生失去“自我”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J].教育研究,1998(8):3-8.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2.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影响了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对高职生的不满情绪没有解决方案;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对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广西高职生参与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是建立网络化的学生间接参与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关键词]学生 参与 教学管理 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高职生网络言行总体表现出积极、文明、健康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高职生在自律、学习、休闲、法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体谈话,了解和掌握当下高职生的网络言行现状及其问题,为有效加强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引导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和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网络言行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5.5[文
期刊
[摘 要]近年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体育、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如何培养体育、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 艺术类大学生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133-03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期刊
[摘要]本文以浙江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复赛成绩为分析样本,将参赛人员组成、职称组成、年龄分布同复赛成绩结合分析,明确浙江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点培训和发展对象以及持续培训时间,为浙江大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其他高校的教师培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同时探讨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以菏泽学院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地方院校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
期刊
[摘 要]教育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现场观察、了解和体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由学生向教师过渡的必由之路。改进传统“学徒制”,搭建“教师成长协作团”, 变革学习方式,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建立“周末师资培训流动站”,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 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使教育实践制度化。海南师范
期刊
[摘要]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课程组遵循“基础性、针对性、时效性”的原则,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使课程内容实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强调学习者的主体经验的体系,解决了课程的“学什么,怎样学”和“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内容模块化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旅游类专业的开设也呈现多样化。通过对体育旅游类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代教育的理念,设计了体育类旅游的课程构成体系;针对岗位需求构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体育类旅游及相近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类旅游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7-02  一
期刊
[摘要]无论是面对刚刚进入校门的新生,还是面对喜欢自称“过来人”的老生,若想做一位好教师,若想保证课堂的有序性,总是需要掌握几条简单易行的方法。唯有如此,教师才可以既展现自我,又能够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令其满意的认识图。于此,幽默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幽默教学实用性良性运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85-02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并决定用大约一年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切实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6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照镜子、正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