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的畅销作家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传记作家梅尔斯(Jeffrey Meyers)一推出《毛姆传》,立即受到瞩目。梅氏能够完成这部传记,背后的助力要归功于犹太家族罗斯查尔德,因为这个家族收藏很多毛姆的手稿以及相关的资料。
  回顾过去,毛姆受到读者的垂爱时,并没有获得文评家的赞赏。毕竟20世纪初期意识流小说当道,善于说故事的毛姆被贬为通俗作家,缺乏创意。等到二战结束后。毛姆终于获得平反。很多作家开始正面肯定毛姆的成就,如欧威尔、拜亚特(AS Byatt)、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Brookner)、柏吉斯(Anthony Burgess)、奈波尔(VS Naipaul)。英国女作家史帕克(MarielSpark)则认为毛姆说故事的能力,可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并驾齐驱。
  毛姆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驻法大使馆的法律顾问,后来父母双亡,毛姆只好回到英国,由他叔父收养。他叔父身为牧师,对他十分严格,在他的自传小说《人性枷锁》中有精彩的描述。但他对于这种教育非常反感,他后半生的努力,就是要挣脱内心的束缚。
  他早年毕业于圣汤玛仕附属医学校,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后来到海德堡研习哲学。他有口吃的毛病,因此选择写作之路。他在23岁时(1897)开始撰写剧本,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深获好评。日后,毛姆开始在剧场发展,收入颇为丰厚,生活问题也获得解决,这一来,便走向专业写作之路。要在伦敦的剧场闯出一片天,并非易事。最近,英国名作家大卫·洛奇(DavidLodge)推出《作者,作者》,内容就是叙述大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伦敦剧场界铩羽而归的窘境。
  他的名作包括《寻欢作乐》、《人性枷锁》、《月亮与六便士》(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剃刀边缘》、《短篇小说集》等。
  到1956年止,根据美国双日出版公司的统计,毛姆的作品总共卖了433.9520万本。其中《短篇小说集》就卖了30万本。光是版税,他就赚了4000万美金。回顾过去,他刚踏入文坛时,十分穷困,但一有钱之后,则表现出慷慨的作风。他经常出钱赞助年轻作家,甚至把手稿送给亲朋好友、图书馆、研究单位。
  毛姆曾任职于英国情报部门,1917年被派驻到俄国。根据这段宝贵的经验,完成《秘密情报员》一书。论者一致认为毛姆是间谍小说的鼻祖,而撰写007故事的伊安·佛莱明和英国名作家葛林都承认,他们的作品深受到毛姆的影响。
  在《疗养院》这则短篇故事中,叙述者奥桑丁冷眼观察疗养院的形形色色。院里的病人面对死亡,开始以坦诚的心态重新思考生命的问题。首先,谭莱登是一位花花公子,向来鄙视道德,认为爱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但一进疗养院,认识了琵少芙之后,竟然爱上了她,而且无视医生的诊断——只要结婚的话,可能只会活六个月,但要是单身的话,还可以活两三年。最后,谭莱登为了爱情,决定跟琵少芙结婚,一点也不在乎死亡的成胁。
  另一名病患蔡斯特罹患肺结核,整天只关心自己的病情,经常跟太太大吵大闹。最后,受到这对夫妇的感召,毅然面对自己的病情,开始跟太太有新的和谐关系。至于康伯尔一天到晚拉小提琴,吵到麦克雷,因此两个人整天吵来吵去。但麦克雷一死,他再也不拉小提琴,因为他领悟到,麦一死,根本没有人可以欣赏他的演奏。
  在《蚂蚁和蚱蜢》中,叙述一对兄弟的故事。哥哥乔治一生中规中矩,按时工作,从来不投机取巧。但他弟弟汤姆挥霍无度,虽然经常跟乔治借钱,但做人有情有义。他哥哥乔治认为他这一辈子无药可救了,但后来竟然跟一个年长的寡妇结婚,不久她死了之后,还获得一笔遗产!
  显然在毛姆看来,乔治缺乏想象力,只会让生命变得了无生趣,至于汤姆则深具冒险性格,有可能一贫如洗,身败名裂,但也有可能让生命变得多彩多姿。其实这篇故事是以反面的思考,改写拉·芳丹的寓言《蚂蚁和蚱蜢》。
  至于《万事通先生》这篇故事是毛姆的代表作。故事的场景是在一部豪华游轮上。一开始,叙述者和万事通先生麦克斯同房,但对于麦克斯的一举一动并不是很恭维,但后来麦克斯具体展现英国人沉稳内敛的性格。他与拉姆齐先生打赌,坚持一条项链是真的,但拉姆齐则认为假的。当拉姆齐太太表现出一脸不安的时候,麦克斯发现其中必有隐情。他为了保留拉姆齐太太的面子,承认这条项链是假的,价格只有十八块美金,于是把一百块美金拿给拉姆齐。
  隔天早上,一张署名给麦克斯的信件,由叙述者转交给他,一打开竟然有一百元美金。当然聪明的读者会发现,这一定是拉姆齐太太的补偿,毕竟麦克斯没有让她出洋相。最后,麦克斯说出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找在神户的时候,要是我有一个漂亮的太太,我绝不会让她单独在纽约呆上一年!”这句话说穿了,就是麦克斯知道拉姆齐太太的项链是她男友送给她的。
  在很多作品中,毛姆不但善于展现英国人的幽默、讽刺,同时对于异国情调的塑造也高人一等,阅读毛姆的作品无疑是一大享受。
其他文献
八载完稿阐述台湾问题的由来    我于2004年考取了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赵书刚教授的在职研究生,由此认识了赵先生。赵先生性情温和,待人敦厚,治学严谨,功底扎实,主编过多部史学著作,在我眼里,他算是著作等身的教授了。学业结束后,常怀感恩之心的我与赵先生也联系不断。《多党合作,共谋祖国统一》一书刚出版,先生就把新书寄来给我。收到新书后,我便抓紧阅读。前不久,在与赵先生小聚时谈起了这本书,他说这本书是他
二千四百九十年前,66岁的孔子结束周游列国的旅程,怅惘地踏上了归国之路。一位名叫接舆的楚国隐士悄然而至,高歌:“鳯兮鳯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唱完,人就飘然而逝。又过了825年,41岁的陶渊明挂冠隐去,留下一首千古传颂的《归去来兮辞》,开篇言道:“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意即退隐。站在儒学传统精神的立场上,接舆、
陈钢主编的《上海老歌名典》(以下简称“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2007年4月再版)贬低黎锦晖,抬高陈歌辛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历史地位。我在此以史实为依据,进一步说明历史真相。  一部中国流行音乐史出现两个“鼻祖”  1927年,黎锦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称“时代曲”或“摩登歌曲”)《毛毛雨》,把“流行歌曲”这一体裁引入近现代中国的乐坛,从此,中国乐坛进入了流行音乐的新
初中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采取固定的路数,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串讲加分析”的模式,到了学生那里,除了令他们头晕目眩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剩下的就是要记住段落大意、主要内容,毫无欣赏传诵千古美文时的那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轻松、愉悦之感。对于文言文教学,学生普遍反应枯燥单调,提不起兴趣,而没有兴趣
《博览群书》2011年第6期上刊载了潘小松先生所撰《清末民初英汉成语辞典三序》一文。潘先生在文中指出:“朱树蒸和陈荫明的生平资料我没有见到,望博雅之学者有教于我。”本人不敢自称博雅,但碰巧了解朱树蒸的一些情况,特补充于下。    朱树蒸字企云    商务印书馆出版过朱树蒸编译的两种词典,一种是《袖珍英华成语辞典》,另一种就是潘小松为我们介绍的《增广双解袖珍英华成语辞典》。《袖珍英华成语辞典》的英文
著名明清史学家、徽学研究的奠基者张海鹏教授辞世已经十年了,同他交往的件件往事仍不时浮现于眼前,引起我对他的深切怀念。  我同张海鹏教授相识较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转向明史研究,陆续在报刊、杂志上读过张海鹏教授关于马皇后、朱升和徽商等的论文,知道他有着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精辟的学术见解,但一直无缘谋面。1985年金秋时节,我应邀奔赴皖南的黄山,参加张海鹏教授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才
我们华夏民族对于风景园林,有一种迥异于西方的审美文化传统,就是爱从某地众多风景园林里选出一定数量的“景”,通过寓有美学意味的品题来使其获得景名,将其作为某地风景园林的突出代表,从而使之成为以“数”(一般为八或十)来贯穿、约束并得以有效地增值的品题系列,并体现出特定的美学思想。  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版。以下简称《品题美学》),是一部具有独特民族美学内涵
《溜索》是部编版教材九下小说单元的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该文讲述了“我”跟随马帮,乘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与本单元前两篇传统典范小说《孔乙己》《变色龙》不同,《溜索》是一篇在继承古典笔记小说基础上开拓创新的新笔记体小说。新笔记体小说作家一方面自觉追求志怪等古典笔记小说的传统审美范畴,另一方面也写当今的现实生活或今人眼中的故人往事,尝试新的文体实验,体现着新的时代精
目前,在日本和我国都极具人气的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有两部影响深远的小说正在国内读者中流传,即《白夜行》和《幻夜》。我慕名读后,除去对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深感佩服,也对其思想的主旨颇感兴趣。这主旨在本人看来,即:女人,是祸水吗?或曰:生活中哪些女人会成为“祸水”?为什么这些女人会成为“祸水”?人们该怎样看待这些成为“祸水”的女人?    以性媚人的女主人公    《白夜行》中的女主人公名雪穗,父早亡,
我几乎没有请过别人为我的书写序,也很少有人请我给他们的书写序,原因在于我们一帮朋友都得了“假清高”的毛病,既不愿意吹捧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吹捧。前者也是怕万一没有拍对地方,好事变了坏事;后者则是怕人家明明找不到什么可以说好的地方,还要勉强说好,痛苦之状,跃然纸上。  几次无法推脱为别人的书写序之事,似乎都与民俗学有关。开句玩笑,民俗学当然不能免俗,如果研究者都“超凡脱俗”,那怎么理解民俗?说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