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此背景下,抗战题材电视剧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在内容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叙事视角,增加了故事的新鲜感;在叙事方面,情节更为合理,大部分作品剧情更为严肃、科学。本文分析了2014-2015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特点。
【关键词】抗日战争电视剧主旋律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偉大的卫国战争,为迎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今年抗战题材影视剧密集地攻占电视荧幕。作为传承红色革命情感的载体,抗战剧的创作是兼具历史性和政治性的严肃的工作,第一,我们以此纪念历史,团结民心士气;第二,提醒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勿忘国耻国难;第三,通过电视剧客观地看待历史,以此唤醒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处理好抗战国共之争等问题。
作为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故事本身应具有深度,对主旋律的展现要巧妙和适度,不仅拍摄和后期都要用心,更要保证剧本扎实,不用空洞的道理、夸张的表演、虚假的剧情来填塞整部电视剧,而是靠真材实料吸引观众。
在央视热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东北抗日联军长达十四年对日斗争故事的电视剧。该剧描写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东北抗联各部队杰出将领的英勇行迹,讴歌了那个年代里革命英雄舍身为国、忘我杀敌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操。
东北抗联的斗争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被同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艰苦于环境,艰苦于作战条件。然而即使在极其艰苦的后方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浴血奋战,有效地牵制住日伪军数十万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的胜利。关于这段历史,更多的是体现在革命史实研究中,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证明,在电视上表现这些英雄人物的情与感更直接、更震撼。
此剧播出后受到诸多好评,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剧情编排或人物塑造都充分尊重史实。据悉,该剧邀请过43位权威党史专家、抗联史专家、军史学专家、文艺评论家等对剧本进行论证,在这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剧本上打造的文艺产品,有别于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的抗战雷剧,实为诚意之作。当赵一曼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仍保持着革命者的忠贞时,当杨靖宇陷入敌人的围攻时,当章竟洲在革命中逐渐成长时,观众的心跳随着剧情的起伏而跳动,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剧情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革命英雄的钦佩,感动于忘死拼搏的革命精神,其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了。
今天的生活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距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层出不穷的抗战影视剧将我们带回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中,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热度,温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跟着电视剧丰富的情节,我们越来越接近那个动乱的年代,感受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以历史为舞台进行的创作,较一般的文艺作品更具有厚重感,也更容易突出题材的重要性。作为文艺产品,需要有故事、高潮、冲突等元素的支撑。电视剧是能够让大众享受到愉悦的艺术。电视作为传统的客厅生态中心,积极发挥着促进人与人沟通共融的作用。一部热播剧往往具有“传染”效应,收视率高的电视剧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热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商业化是电视剧产品的必然趋势,抗战剧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抗战剧题材特殊,即使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因为市场而失去基本的价值判断,被娱乐化、轻浮化,甚至历史虚无化。
要做到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下保持文化的热度,要求抗战题材电视要多种视角百花齐放。一直以来,抗战剧内容雷同化较为严重,只重视表现战争场面,却忽略了对情节的挖掘,新鲜度不足。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以找寻不同的切入点,使故事别致但也不偏离主流。例如《我的特一营》和《铁血台儿庄》,这两部电视剧要表现的都是中国首次取得对日大捷的台儿庄战役的故事,区别在于《我的特一营》以国民党56军特一营为主体,讲述全体将士在营长周天翼的带领下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的故事,而《铁血台儿庄》则是以台儿庄的平民百姓萧换牙为主人公,展示他从普通平民到奋起反抗外敌侵略的变化过程。对相同的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故事的内涵便可有更丰富的呈现。现阶段,抗战剧在剧情故事性方面已有明显的进步,但随着此类电视剧数量的增加,突破纸上创作的瓶颈,走进历史,用电视剧本身的魅力提高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忠实度,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和平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历史的天空》、《亮剑》、《雪豹》等经典之作难以超越?因为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更鲜活,更贴近群众的价值观。无论是桀骜不驯的“草根”姜大牙,或是狡黠粗犷、有勇有谋的八路军将领李云龙,再或是才勇兼备的富家子弟周卫国,这些人物在荧幕上拼杀让观众直呼过瘾。战争是冷血残酷的,所以电视剧要利用好人物来装点剧情的温度。电视剧《生死连》也是一部关于普通百姓在战争中逐渐成长的励志史。故事一开篇主人公武十三的妻子和父亲就相继惨死在日本人的枪下,在国仇家恨的交织下,他毅然决心投军报国,从一介莽夫逆袭成为一名铁骨铮铮的革命军人。这是一部“草根”英雄的成长史,虽然武十三最初并不是以英勇无畏的形象出现,与之相反,他在日本人面前显得十分怯弱、无力,但这恰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大家都期待武十三的巨大反差。这样曲折的成长过程比完美无缺的形式英雄更具有看点和话题。
其实在战争中,女性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在主要表现女性抗战的剧集中,《罗龙镇女人》是最近出现的优秀作品之一。苗圃饰演的杨春兰最初只是民间舞龙舞狮艺人,后不得已当上女匪首之后,妹妹却已是国民党剿匪军官,家庭冲突愈演愈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姐妹放下恩怨,共同联手抗日,为了民族大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此剧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赞颂,更是奏响女性革命精神的赞歌,在柔软的人性中注入钢铁的力量,展现了女汉子们传奇的经历,值得点赞。
文化传承与精神传承要齐头并进,抗战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坚持抗战剧走向经典化、多元化、科学化,解决量多、质粗、雷人等市场短板,创造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时代的考验的作品,是中国电视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是电视文艺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的基本前提。
今年下半年,《东方战场》《巨浪》《黄河在咆哮》《吉鸿昌》等重点电视剧陆续登上荧幕,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片,在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文化主题活动推向高潮。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本科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抗日战争电视剧主旋律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偉大的卫国战争,为迎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今年抗战题材影视剧密集地攻占电视荧幕。作为传承红色革命情感的载体,抗战剧的创作是兼具历史性和政治性的严肃的工作,第一,我们以此纪念历史,团结民心士气;第二,提醒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勿忘国耻国难;第三,通过电视剧客观地看待历史,以此唤醒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处理好抗战国共之争等问题。
作为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故事本身应具有深度,对主旋律的展现要巧妙和适度,不仅拍摄和后期都要用心,更要保证剧本扎实,不用空洞的道理、夸张的表演、虚假的剧情来填塞整部电视剧,而是靠真材实料吸引观众。
在央视热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东北抗日联军长达十四年对日斗争故事的电视剧。该剧描写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东北抗联各部队杰出将领的英勇行迹,讴歌了那个年代里革命英雄舍身为国、忘我杀敌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操。
东北抗联的斗争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被同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艰苦于环境,艰苦于作战条件。然而即使在极其艰苦的后方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浴血奋战,有效地牵制住日伪军数十万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的胜利。关于这段历史,更多的是体现在革命史实研究中,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证明,在电视上表现这些英雄人物的情与感更直接、更震撼。
此剧播出后受到诸多好评,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剧情编排或人物塑造都充分尊重史实。据悉,该剧邀请过43位权威党史专家、抗联史专家、军史学专家、文艺评论家等对剧本进行论证,在这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剧本上打造的文艺产品,有别于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的抗战雷剧,实为诚意之作。当赵一曼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仍保持着革命者的忠贞时,当杨靖宇陷入敌人的围攻时,当章竟洲在革命中逐渐成长时,观众的心跳随着剧情的起伏而跳动,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剧情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革命英雄的钦佩,感动于忘死拼搏的革命精神,其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了。
今天的生活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距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层出不穷的抗战影视剧将我们带回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中,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热度,温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跟着电视剧丰富的情节,我们越来越接近那个动乱的年代,感受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以历史为舞台进行的创作,较一般的文艺作品更具有厚重感,也更容易突出题材的重要性。作为文艺产品,需要有故事、高潮、冲突等元素的支撑。电视剧是能够让大众享受到愉悦的艺术。电视作为传统的客厅生态中心,积极发挥着促进人与人沟通共融的作用。一部热播剧往往具有“传染”效应,收视率高的电视剧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热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商业化是电视剧产品的必然趋势,抗战剧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抗战剧题材特殊,即使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因为市场而失去基本的价值判断,被娱乐化、轻浮化,甚至历史虚无化。
要做到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下保持文化的热度,要求抗战题材电视要多种视角百花齐放。一直以来,抗战剧内容雷同化较为严重,只重视表现战争场面,却忽略了对情节的挖掘,新鲜度不足。
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以找寻不同的切入点,使故事别致但也不偏离主流。例如《我的特一营》和《铁血台儿庄》,这两部电视剧要表现的都是中国首次取得对日大捷的台儿庄战役的故事,区别在于《我的特一营》以国民党56军特一营为主体,讲述全体将士在营长周天翼的带领下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的故事,而《铁血台儿庄》则是以台儿庄的平民百姓萧换牙为主人公,展示他从普通平民到奋起反抗外敌侵略的变化过程。对相同的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故事的内涵便可有更丰富的呈现。现阶段,抗战剧在剧情故事性方面已有明显的进步,但随着此类电视剧数量的增加,突破纸上创作的瓶颈,走进历史,用电视剧本身的魅力提高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忠实度,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和平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历史的天空》、《亮剑》、《雪豹》等经典之作难以超越?因为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更鲜活,更贴近群众的价值观。无论是桀骜不驯的“草根”姜大牙,或是狡黠粗犷、有勇有谋的八路军将领李云龙,再或是才勇兼备的富家子弟周卫国,这些人物在荧幕上拼杀让观众直呼过瘾。战争是冷血残酷的,所以电视剧要利用好人物来装点剧情的温度。电视剧《生死连》也是一部关于普通百姓在战争中逐渐成长的励志史。故事一开篇主人公武十三的妻子和父亲就相继惨死在日本人的枪下,在国仇家恨的交织下,他毅然决心投军报国,从一介莽夫逆袭成为一名铁骨铮铮的革命军人。这是一部“草根”英雄的成长史,虽然武十三最初并不是以英勇无畏的形象出现,与之相反,他在日本人面前显得十分怯弱、无力,但这恰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大家都期待武十三的巨大反差。这样曲折的成长过程比完美无缺的形式英雄更具有看点和话题。
其实在战争中,女性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在主要表现女性抗战的剧集中,《罗龙镇女人》是最近出现的优秀作品之一。苗圃饰演的杨春兰最初只是民间舞龙舞狮艺人,后不得已当上女匪首之后,妹妹却已是国民党剿匪军官,家庭冲突愈演愈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姐妹放下恩怨,共同联手抗日,为了民族大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此剧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赞颂,更是奏响女性革命精神的赞歌,在柔软的人性中注入钢铁的力量,展现了女汉子们传奇的经历,值得点赞。
文化传承与精神传承要齐头并进,抗战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坚持抗战剧走向经典化、多元化、科学化,解决量多、质粗、雷人等市场短板,创造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时代的考验的作品,是中国电视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是电视文艺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的基本前提。
今年下半年,《东方战场》《巨浪》《黄河在咆哮》《吉鸿昌》等重点电视剧陆续登上荧幕,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片,在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文化主题活动推向高潮。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