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大千的绘画享负盛名,是中国近代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画家。本文首先对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进行简要分析,并就201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张大千艺术展来分析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张大千;艺术展;两岸美术交流;活力;前景
张大千是近代中国享负盛名的画家,即便是步入了21实际,其艺术声名非但没有削减,而且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在绘画风格上张大千的表现形式多样,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清润秀逸、时而典雅纤细、时而华丽富贵,张大千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在2014年的张大千艺术展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与台湾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值得深入进行探讨。
一、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单名爱,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其幼承家学,植根传统、师法自然、艺重四海。其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较具代表性、典型性,且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张大千出生正处于世纪之交,中国正逐渐由传统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商业社会,而在此时代下,一个发展主题就是中西文化以及新旧文化的碰撞,因此,张大千的画艺上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精英社会也逐步发展成为大众社会,近百年来文人画在封建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现代绘画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同時也是大众审美的代表。张大千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文化绘画风格的影响进行吸收与消化发展而成,其最为重要的三个艺术创作因素包括读书、临摹以及旅游,上述这三个条件的相互为用与触类旁通, 是张大千毕生艺术发展最大的资源, 也是构成他后来远赴西域考古的一项关键原因。而张大千绘画可以在新时代下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有效研究与借鉴民间艺术,并能够有效吸收民间美术的创新精神。张大千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单纯的对其他种类美术进行移植,其不但汲取其中精神,对自身艺术进行完善,而且还对中国画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发展。在色彩上,他并未单纯的参照“尖和阳”的民间美术拥塞特征,而是在继承中进行积极创新与发展。如,在写意画中,他往往运用色彩来替代线条来进行造型达意,让中国画的赋彩方法得到了丰富。在其晚年所创作的泼墨泼彩画中,其利用重彩来替代水墨,在画上运用“半自动”技法进行直接泼洒,让中国画赋彩表现力更为丰富。张大千不仅对中国画表现力进行了丰富,而且还实现了对中国画的集成与发展,让创作出来的作品有效适应各界人士的审美,雅俗共赏,因此其也成为了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家。
二、张大千艺术展展现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
在2014年1月22日上午,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和媒体见面会,只是在1月20日--21日两日预展时间便有6000多名观众前来参展,这次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合作,将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多样化的特点有效体现出来,这次艺术展时间一直到2014年3月3日止。在中国美术馆2014年春节系列展览中,“江山万里——张大展艺术展”是一项重要项目,其展出了张大千各个时期的书法、任务、花鸟以及山水等作品共计百多件,其主要展览主旨在于新春集雅、轻松品鉴,且根据时间顺序来确定展示方式与展览结构,让群众能够更好的进入张大千艺术世界当中。当群众步入展厅,雅致的展厅设计将该次展览中的特点突显出来,让人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更好的体验到张大千艺术的魅力。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张大千是一位在海峡两岸享誉盛名,具有人生传奇色彩,并对国际画坛具有深刻影响的艺术家,其精研传统,深攻笔墨,行路万里,阅历宽阔,分别到巴西、美国多地旅居,交游广阔,视野丰富,大大拓宽了其艺术面。其所创作作品中涵括了花鸟、任务以及山水等内容,特别是山水画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张大千所创作的泼彩和泼墨风格有效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形式语言、笔墨韵味等绘画特征,成为了20世纪成功变革山水画的典范。在这次艺术展中,实际所展示作品不但包含了其早期用心传统的成果,也有五六十年代“师法自然”的兴味,还有70年代以后融汇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探索。虽然这次艺术展规模不大,而且因为张大千其作品流向较为广泛,所以么有能够全部将其代表性作品展出,不过还是可以在所展出作品当中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机以及世界万千景象,让人们能够体会到中国书画的渊源。
在这次艺术展中将张大千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历程展现出来,不但能够体现出意味艺术名家的绘画品格与精神,同时也能够在中国历史美术发展层面来呈现出张大千的伟大艺术成就,将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当中的特征体现出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这次艺术展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是继张大千艺术展在台北长流美术馆举办后,中国美术馆和长流美术馆经过沟通与交流后精心策划所举办的,此次艺术展是两岸美术馆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不但在北京掀起了参观张大千艺术的热潮,给北京群众带来一场生动的视觉盛宴,并且还能够将两岸没事交流的美好前景与积极活动良好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郭飞. 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举行[J]. 台声, 2017(1):72-72.
[2] 陈丹, 罗宗良. “传承与创新”——2012’海峡两岸张大千学术研讨会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8(1):35-36.
[3] 汪毅. 两岸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思考[J]. 四川戏剧, 2015(10):38-43.
【关键词】张大千;艺术展;两岸美术交流;活力;前景
张大千是近代中国享负盛名的画家,即便是步入了21实际,其艺术声名非但没有削减,而且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在绘画风格上张大千的表现形式多样,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清润秀逸、时而典雅纤细、时而华丽富贵,张大千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在2014年的张大千艺术展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与台湾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值得深入进行探讨。
一、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单名爱,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其幼承家学,植根传统、师法自然、艺重四海。其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较具代表性、典型性,且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张大千出生正处于世纪之交,中国正逐渐由传统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商业社会,而在此时代下,一个发展主题就是中西文化以及新旧文化的碰撞,因此,张大千的画艺上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精英社会也逐步发展成为大众社会,近百年来文人画在封建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现代绘画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同時也是大众审美的代表。张大千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文化绘画风格的影响进行吸收与消化发展而成,其最为重要的三个艺术创作因素包括读书、临摹以及旅游,上述这三个条件的相互为用与触类旁通, 是张大千毕生艺术发展最大的资源, 也是构成他后来远赴西域考古的一项关键原因。而张大千绘画可以在新时代下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有效研究与借鉴民间艺术,并能够有效吸收民间美术的创新精神。张大千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单纯的对其他种类美术进行移植,其不但汲取其中精神,对自身艺术进行完善,而且还对中国画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发展。在色彩上,他并未单纯的参照“尖和阳”的民间美术拥塞特征,而是在继承中进行积极创新与发展。如,在写意画中,他往往运用色彩来替代线条来进行造型达意,让中国画的赋彩方法得到了丰富。在其晚年所创作的泼墨泼彩画中,其利用重彩来替代水墨,在画上运用“半自动”技法进行直接泼洒,让中国画赋彩表现力更为丰富。张大千不仅对中国画表现力进行了丰富,而且还实现了对中国画的集成与发展,让创作出来的作品有效适应各界人士的审美,雅俗共赏,因此其也成为了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家。
二、张大千艺术展展现两岸美术交流的活力与前景
在2014年1月22日上午,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和媒体见面会,只是在1月20日--21日两日预展时间便有6000多名观众前来参展,这次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合作,将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多样化的特点有效体现出来,这次艺术展时间一直到2014年3月3日止。在中国美术馆2014年春节系列展览中,“江山万里——张大展艺术展”是一项重要项目,其展出了张大千各个时期的书法、任务、花鸟以及山水等作品共计百多件,其主要展览主旨在于新春集雅、轻松品鉴,且根据时间顺序来确定展示方式与展览结构,让群众能够更好的进入张大千艺术世界当中。当群众步入展厅,雅致的展厅设计将该次展览中的特点突显出来,让人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更好的体验到张大千艺术的魅力。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张大千是一位在海峡两岸享誉盛名,具有人生传奇色彩,并对国际画坛具有深刻影响的艺术家,其精研传统,深攻笔墨,行路万里,阅历宽阔,分别到巴西、美国多地旅居,交游广阔,视野丰富,大大拓宽了其艺术面。其所创作作品中涵括了花鸟、任务以及山水等内容,特别是山水画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张大千所创作的泼彩和泼墨风格有效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形式语言、笔墨韵味等绘画特征,成为了20世纪成功变革山水画的典范。在这次艺术展中,实际所展示作品不但包含了其早期用心传统的成果,也有五六十年代“师法自然”的兴味,还有70年代以后融汇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探索。虽然这次艺术展规模不大,而且因为张大千其作品流向较为广泛,所以么有能够全部将其代表性作品展出,不过还是可以在所展出作品当中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机以及世界万千景象,让人们能够体会到中国书画的渊源。
在这次艺术展中将张大千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历程展现出来,不但能够体现出意味艺术名家的绘画品格与精神,同时也能够在中国历史美术发展层面来呈现出张大千的伟大艺术成就,将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当中的特征体现出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这次艺术展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是继张大千艺术展在台北长流美术馆举办后,中国美术馆和长流美术馆经过沟通与交流后精心策划所举办的,此次艺术展是两岸美术馆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不但在北京掀起了参观张大千艺术的热潮,给北京群众带来一场生动的视觉盛宴,并且还能够将两岸没事交流的美好前景与积极活动良好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郭飞. 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内江举行[J]. 台声, 2017(1):72-72.
[2] 陈丹, 罗宗良. “传承与创新”——2012’海峡两岸张大千学术研讨会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8(1):35-36.
[3] 汪毅. 两岸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思考[J]. 四川戏剧, 2015(10):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