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对艺术传媒学院2012届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情况调查,通过分析和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形式下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管理方式新举措。
关键词:就业调研 就业问题 学生管理 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依托浙江省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省内各大院校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我院藝术类大专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如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创新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要把学生就业工作做好,首先要了解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把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1]。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艺术与传媒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在2012届毕业生中进行了相关的就业调研,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就业心理问题突出。据调查分析,学生主要存在这几种不正确的就业心理问题。一是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受到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二是自卑心理:一些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力。三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的过于骄傲的自我膨胀感。四是攀比心理:当代大学生一部分存在争强好胜胜、虚荣心较强的心态。
2.专业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一种情况是受高中阶段的成绩定好坏的学习思维方式影响,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只注重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提高,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进人大学时基础较差,而自己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主动学习,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也就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3.综合能力不强。这里的综合能力,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等。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得比较内向,办事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沟通。即使面试成功,在工作单位中也很难适应,也就更淡不上发展了。
4.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半数以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属于“临阵磨枪”型,到了大三上半年才考虑就业。就业方向不明或就业准备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求职不理想或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以上我院实习学生的就业调查和分析,提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即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挂质的整体提高:
1.以点带面、点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学生真正能在学校得到能力培养的时间和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要加强对各种积极分子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干部队伍当中锻炼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的模范分子,做好以点到面的带头作用。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这个工作应该分年级进行职业指导。通过举办专门的就业技能讲座,开展就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就业困难学生,要组织专门的帮扶,请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同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比如表达能力、面试能力等,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2]。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
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我们分院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这几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大,还没有对大部分学生形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成效[3]。
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通过这次就业情况调查,我们发现了实习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在仔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方法、加强职业规划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提出上具体的想法和措施。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注重对学生职业素挂质的整体提高是我们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就业调研 就业问题 学生管理 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依托浙江省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省内各大院校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我院藝术类大专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如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创新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要把学生就业工作做好,首先要了解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把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1]。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艺术与传媒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在2012届毕业生中进行了相关的就业调研,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就业心理问题突出。据调查分析,学生主要存在这几种不正确的就业心理问题。一是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受到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二是自卑心理:一些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力。三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的过于骄傲的自我膨胀感。四是攀比心理:当代大学生一部分存在争强好胜胜、虚荣心较强的心态。
2.专业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一种情况是受高中阶段的成绩定好坏的学习思维方式影响,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只注重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提高,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进人大学时基础较差,而自己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主动学习,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也就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3.综合能力不强。这里的综合能力,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等。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得比较内向,办事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沟通。即使面试成功,在工作单位中也很难适应,也就更淡不上发展了。
4.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半数以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属于“临阵磨枪”型,到了大三上半年才考虑就业。就业方向不明或就业准备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求职不理想或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以上我院实习学生的就业调查和分析,提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即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挂质的整体提高:
1.以点带面、点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学生真正能在学校得到能力培养的时间和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要加强对各种积极分子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干部队伍当中锻炼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的模范分子,做好以点到面的带头作用。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这个工作应该分年级进行职业指导。通过举办专门的就业技能讲座,开展就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就业困难学生,要组织专门的帮扶,请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同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比如表达能力、面试能力等,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2]。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
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我们分院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这几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大,还没有对大部分学生形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成效[3]。
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通过这次就业情况调查,我们发现了实习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在仔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方法、加强职业规划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提出上具体的想法和措施。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注重对学生职业素挂质的整体提高是我们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