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急诊院前救护(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价EMS资源的合理使用情况;分析EMS送入急诊抢救室患者的相关特征,构建相关预测模型并为进一步优化EMS资源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利用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多中心急诊分诊数据相关数据库(CETAT数据库)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住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就诊时是否呼叫EMS送诊将患者分为EMS送入组(AB 组)和自行就诊组(AB-组)。记录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后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化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根据最终是否收住重症医学科、专科监护室、接受急诊手术和/或急诊介入手术等处理判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分别建立不需要化验室检查的9变量模型和需要化验室检查的22变量模型进行倾向性评分校正,分析呼叫EMS转运是否与患者危重程度相关。亚组分析中按患者就诊原因分析EMS与患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纳入期间抢救室收住患者16 489名,经相关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患者6 975名,其中AB 组患者2 768名(39.7%),AB-组患者4 207名(60.3%)。AB 组中的高危患者522名(18.9%),AB-组中高危患者563名(13.4%)。与AB-组相比,AB 组患者年龄更大,昏迷患者的比例更高,就诊时自主心率更快,而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更低。9变量模型中,性别,意识水平,体温,心率以及舒张压是患者呼叫EMS的相关因素,22变量模型中,意识水平,血氧,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蛋白等是患者呼叫EMS的相关因素。倾向性评分校正前,呼叫EMS送诊是患者病情危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5%CI:1.32~1.7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