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钢框架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

来源 :建筑结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基于能量的性能指标,给出基于能量指标的性能水准量化和性能目标.同时结合现有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阐述了自复位阻尼器减震钢框架基于能量指标的抗震性能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结构的滞回耗能由主结构及阻尼器共同承担,从而减少地震对结构的损伤.最后以9层钢框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流程的实用性.算例结果表明,经过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设计后,被动控制结构相比于无控结构,主结构的滞回耗能下降了 44.8%~61%,在被动控制结构中阻尼器承担了 50.5%~68.3%的滞回耗能,可见附加阻尼器可有效降低主结构的地震损伤.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COD往往低于设计水质,因而脱氮除磷过程中碳源不足,同时进水中TN、TP波动较大,导致现有工艺难以稳定实现脱氮除磷.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良型UCT工艺的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应用在江苏省常州市某村落.该处理系统可使污泥脱氮与混合液脱氮实现分离,在保证脱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硝酸盐进入厌氧区,以保证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该系统已稳定运行超过2年,对COD、NH3-N、TN、TP等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4.5%、72.9%和83.9%,出水水质满足江苏
为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的存在给填埋场后期竖向扩容工程带来的难度,以辽宁省某含污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其竖向扩容工程进行了工艺设计和验证分析.根据工程目标和相关规范,合理确定了扩容后填埋场整体平面布置和填埋堆高等参数,选用原位固化技术对污泥进行了加固处理,并确定了处理后污泥的力学参数设计值.使用Geo-Slope软件,建立了扩容后填埋场堆体边坡的计算模型,并分析和评价了 3种不同工况边坡抗滑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理正岩土软件,对填埋场垃圾堆体进行了沉降计算,并根据沉降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了防渗系统设计方
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发酵法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会排放高浓度废水.废水中的二元酸盐及培养基成分使下游综合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总磷和有机负荷偏高,可能造成出水总磷严重超标的风险.通过实验优选出钙基预处理药剂并确定最优处理条件.即在pH为11、药剂投加量为3 g·L-1 的最优条件下,对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9%和41.5%,且出水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约0.46),副产物绝干固渣产量仅有3.4 g·L-1.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二元酸废水预处理工艺,并建成处理量6 t·h-1的现场工程化装置.在长周期运
给出了消能减震结构时程分析中阻尼器有效刚度及结构等效阻尼比的计算步骤,研究了消能减震结构阻尼器有效刚度、结构等效阻尼比如何取值并给出取值建议,讨论了消能减震结构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地震工况主次方向的确定方法.以某框架结构为例,对比消能减震结构时程分析与等效结构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取值方法合理,双向地震工况主次方向确定方法可行;按本文取值方法确定的等效结构受力情况符合消能减震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等效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结果能够包络时程分析结果,采用该等效结构进行结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以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统计与水质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厌氧置前与好氧置前2种不同组合工艺对核心污染物的去除与能耗分配的差异性,讨论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开发可行性.结果表明,前置厌氧与好氧单元对污染物不同的去除机理是构成曝气能耗与碳源需求差别的主要原因.为满足60m3·h-1设定水质的脱氮目标(TN<40mg·L-1),O/A/O工艺耗氧量为83.9 kg·h-1,A/A/O工艺耗氧量为100.4 kg·h-1.当对废水中的耗氧有机物以及共价结合含氮有机物的预处理较为彻底时,前置好氧工艺在更低能耗下
为了解西部地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意愿,以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青海和贵州两地的有效问卷302份,分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样本可总体反映当地居民的社会特征.58%的受访者的垃圾产生量低于0.5 kg/d,与西部地区整体水平相当.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为厨余、纸张、塑料和灰尘,能源利用和再生回收潜力大.环境卫生满意度为72%,垃圾分类紧迫性相对较低.78%的受访者愿意参与分类,86%的受访者支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模式,强制分类(72%)、湿垃圾破袋投放(68%)和定时定点投放(61
以一座处理规模为10×104m3·d-1的市政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优化调控参数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各构筑物对脱氮除磷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改变曝气及回流方式后,出水TN和TP同步下降;厌氧池为氮磷去除的主要场所,TN、TP在厌氧池中的削减量分别占其总削减量的70.8%和89.5%;在生物除磷实验中,厌氧段平均释磷速率(以每克VSS计)为3.35 mg·h-1;好氧吸磷和缺氧吸磷实验证实,反硝化除磷菌(DPAO)占生物聚磷菌(PAO)的90%以上,且DPAO可在好氧段吸磷.在对工艺进行优
以广州某地铁上盖120m高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测试和其有限元分析,系统对比分析了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加速度响应、竖向频谱响应和振动控制效果,探讨了频率相似常数输入差异的对竖向振动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台试验测试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度,模型的竖向加速度沿楼层高度方向表现出放大的传播规律;非振动控制和振动控制模型在竖向第一阶频率处都出现了竖向共振放大响应,振动控制模型通过降低结构竖向第一阶频率和改变结构竖向动力特性,可有效减小地铁振动波核心频段40~70Hz范围的竖向振
以某地铁上盖120m高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不考虑桩基础、考虑15m桩周降阻桩基础以及30m无侧摩阻力桩基础的情况,按1∶30缩尺比分别设计无桩基础、0.5m以及1m桩基础的三种振动控制结构模型(分别为TD、TE、TF模型),并对其进行了 7条地铁振动波21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探讨桩长效应对上盖结构振动控制层的振动控制效果及对上部楼层的竖向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桩基础后,结构周期延长,竖向频率降低.不同桩长模型振动控制层以及上部楼层的主频分布一致,且上盖结构动力响应均沿高度先减小后增大.TE
为减小低碳钢焊接热输入、优化焊接变形等缺陷,使用三丝间接电弧焊(triple-wire?gas?indirect?arc?welding,TW-GIA焊)方法,并利用红外测温系统及高速成像设备对TW-GIA焊传热机制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TW-GIA焊具备显著的小热输入优势,可实现无明显焊接变形的单道焊成形,热影响区宽度小于MIG焊.?与传统电弧焊不同,随着焊接高度的增加,TW-GIA焊热输入逐渐降低,焊接高度从4?mm增至24?mm时,传热模式由电弧热对流?+?熔池热传导转变为仅熔池热传导.?T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