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以育人为宗旨,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是要克服不良个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
关键词:学校; 体育与健康; 积极; 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57-001
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激发了学生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了选修与必修的区别,也有了爱好与不爱好的差异,心理的变化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行为上的不同。
一、体育课上学生心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兴趣浓厚型
表现为对本次课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新鲜感和好奇心,总想亲自尝试或探究其根,心理曲线不稳定,容易转移兴奋点。行为上表现出练习时积极配合,情绪高涨,并在快乐中学习锻炼,练习效果往往超出期望值。
2.不冷不热型
表现为对本次课的内容无所谓,心理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行为上表现出练习时不积极,能躲就躲,练习次数和量上面能少不多,体会不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
3.注意力集中型
这类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注意事物或者思考问题角度和深入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教学的意图。行为上表现比较积极,并在学习中探索,在练习中进步。
4.注意力分散型
对于注意力分散型学生,教师往往感觉到其教学内容的实施存在相当的阻碍,讲解的次数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
5.积极配合型
这类学生往往是发展比较平衡,开朗乐观。行为上表现为做事比较主动,能够和教师同步,配合比较好。
6.抵触情绪型
这类学生其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形成原因很多。在行为上表现出做事极端。
二、形成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对学校要求是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学生处于多重压力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好一切都好,多参加体育锻炼“理所当然”就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2.家庭环境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怕脏、怕累、怕吃苦,意志力不坚强,尤其是女生,对体育课的“苦”和“累”吃不消,因此不愿意参加练习。
3.教学内容与设备
大多数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场地有限,器材设备少,不能同时满足学生广泛的爱好,这也是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
4.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是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无新意,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也是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三、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就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对于在校学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本身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很好的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教师本身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资源,其言谈举止和心境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人是有感情的,生活在大小的矛盾中,谁都会碰到烦心事,谁都可能会有烦闷、焦虑的消极情绪,但一个理智的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用理智驾驭情绪,而不做情绪的俘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师生之间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做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特别是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活动兴趣。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课堂上经常看到: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者一个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女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喜静不喜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和练习效果非常明显。
3.学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应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计数差的同组练习,稍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还可以向对方请教,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稍好点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4.教学内容上
充分考虑男、女同学的特点。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感兴趣,而女同学则对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如游戏、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感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安排的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关注,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总之,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健康心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做到多观察、多鼓励、适当表扬,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全面贯彻和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从心开始,用心去教,才能让教育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才能让教育教学时刻闪烁出理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如何激发高中女生对体育课感兴趣
[2]宋帅容.体育课学生心理变化的探讨
关键词:学校; 体育与健康; 积极; 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57-001
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激发了学生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了选修与必修的区别,也有了爱好与不爱好的差异,心理的变化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行为上的不同。
一、体育课上学生心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兴趣浓厚型
表现为对本次课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新鲜感和好奇心,总想亲自尝试或探究其根,心理曲线不稳定,容易转移兴奋点。行为上表现出练习时积极配合,情绪高涨,并在快乐中学习锻炼,练习效果往往超出期望值。
2.不冷不热型
表现为对本次课的内容无所谓,心理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行为上表现出练习时不积极,能躲就躲,练习次数和量上面能少不多,体会不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
3.注意力集中型
这类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注意事物或者思考问题角度和深入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教学的意图。行为上表现比较积极,并在学习中探索,在练习中进步。
4.注意力分散型
对于注意力分散型学生,教师往往感觉到其教学内容的实施存在相当的阻碍,讲解的次数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
5.积极配合型
这类学生往往是发展比较平衡,开朗乐观。行为上表现为做事比较主动,能够和教师同步,配合比较好。
6.抵触情绪型
这类学生其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形成原因很多。在行为上表现出做事极端。
二、形成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对学校要求是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学生处于多重压力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好一切都好,多参加体育锻炼“理所当然”就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2.家庭环境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怕脏、怕累、怕吃苦,意志力不坚强,尤其是女生,对体育课的“苦”和“累”吃不消,因此不愿意参加练习。
3.教学内容与设备
大多数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场地有限,器材设备少,不能同时满足学生广泛的爱好,这也是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
4.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是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无新意,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也是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三、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就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对于在校学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本身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很好的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教师本身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资源,其言谈举止和心境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人是有感情的,生活在大小的矛盾中,谁都会碰到烦心事,谁都可能会有烦闷、焦虑的消极情绪,但一个理智的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用理智驾驭情绪,而不做情绪的俘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师生之间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做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特别是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活动兴趣。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课堂上经常看到: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者一个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女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喜静不喜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和练习效果非常明显。
3.学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应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计数差的同组练习,稍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还可以向对方请教,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稍好点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4.教学内容上
充分考虑男、女同学的特点。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感兴趣,而女同学则对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如游戏、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感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安排的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关注,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总之,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健康心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做到多观察、多鼓励、适当表扬,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全面贯彻和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从心开始,用心去教,才能让教育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才能让教育教学时刻闪烁出理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如何激发高中女生对体育课感兴趣
[2]宋帅容.体育课学生心理变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