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的外语教学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模态外语教学是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广泛使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运用多模态理论对外语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献越来越多,但是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笔者立足于多模态理论,将其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试图探索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词汇教学方式。
  关键词:多模态;外语教学;英语词汇
  一、引言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等传播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现多模态化。传统习惯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符号、音乐、颜色等符号在现代教育中逐渐取代以语言为主的单模态并处于中心地位。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也应当是多模态化的。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多模态词汇教学填补了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
  1.多模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模态(modality)即符号,是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调用三个及以上感官参与互动的方式被称为多模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即多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图片、图表、空间及其他用于建构意义的符号资源。国内外外语界专家学者对多模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一致,都认为多模态研究以社会符号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2.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多模态教学的研究成果
  胡壮麟(2007)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理论推动了多模态表达的研究,在传统理论上认为是副语言(Paralinguistics)的图像、声音、颜色、面部表情以及动作等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建构。张德禄探讨了多模态化与分析理论框架下如何在外语教学中选择最有效的模态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国外学者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因此,区分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关键在于有几种符号参与语篇的构成。
  目前,将多模态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还不多见。因此,本人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多模态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当中,试图探索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
  三、多模态与外语教学
  1.多模态化教学的提出
  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开创了多媒体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先河。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论,它主张利用网络、图片、音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教学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2.多模态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对比
  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粉笔加黑板”辅以录音机的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倒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对内容的传授要重视利用非语言模态:如合理运用手势、身姿、动作、面部表情等身体特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英语课堂教学开始由传统的单一模态向多模态外语教学转型,逐渐告别了“一书、一粉笔、一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PPT课件逐步代替黑板被大多数教师应用于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可创设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的图、文、声、形并茂的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多模态化教学。
  3.多模态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词汇教学方式极其陈旧:老师习惯性地让学生边读边抄写单词,学生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单词。遗忘过快,记忆不牢,达不到词汇学习的预期效果,这种传授方式单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互动。 在现代词汇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视觉、听觉等对学生的感官刺激,降低学习难度。在用PPT教授词汇时,不只是用单纯的文字语言(如单词、音标)呈现新单词,而是配有插图、动画,甚至可以配上发育等教授单词。
  纵观近年来的关于多模态教学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多模态化教学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得到充分普及。目前来说,人们对运用多模态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认识不足,意识也不强。因此,多模态词汇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尽管如此,多模态对整个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否认的,它必将为外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发展固然因人而异,但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凭借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还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让他们的数学学习从课堂延展到课后,这样用老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促学”?笔者在实践中有如下思考。  一、加强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渗透,促
期刊
摘 要:古代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可以从传承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和汲取人生智慧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古代文学的目的。第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古代文学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困惑与思考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几年来鲁东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期刊
高中学习阶段紧张忙碌,学生都担负着不小的心理压力,因此,以放松情绪、艺术熏陶为目的的音乐教学便有着更为鲜明的责任,要让学生们轻松调节,快乐体验,构建高效活力的音乐课堂。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参与,在包容中收获,实现感官、思想与艺术追求的全面融合。  一、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呈现由多方面的因素决
期刊
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一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语文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
期刊
摘 要: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错题往往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通过错题将学习中的难题各个击破,能够更加迅速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做好错题订正本。每节课前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做
期刊
摘 要:心理契约理论来源于管理心理学,把心理契约理论这种柔性管理模式应用在中职生管理中具有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适切性和必要性。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管理特点,提出构建中职生学校心理契约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心理契约  当前,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人认为他们大多数成绩较差、素质参差不齐、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较弱。对于中职生的管理都是以“管”为核心的出发点,通过“管”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指出应当通过强化行业指导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供保障,进而重点以机械制造类专业订单培养为例,对基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程内容;职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1.基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1)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后备支持,也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其中职业教育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因此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也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生在“学”中理解“做”,在“做”中升华“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积累和推广教学经验,把教、学、做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地推动职
期刊
摘 要: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实况,是顺利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四川省邛崃市15个“留守儿童之家”的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主要特点、主要问题及其问题成因,提出了形成政府、家庭、学校三者理性协作的大救助格局,切实呵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
期刊
摘要: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伦理诉求与价值关怀,它从现实阶级的人出发,以正义制度为手段,追求公平合理的政治关系。马克思虽没有政治伦理著作,但其理论和实践始终蕴含着对政治问题的伦理考量。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依据,在明确马克思政治伦理概念内涵及方法论的基础上,解读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伦理;总体性;《1844年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