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同志对《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关于本轮结构调整的背景与前两轮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高起点上的主动作为。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这次调整是在高起点上主动调优调精。第二句话是问题导向的顺势而为。我国农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既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也是问题导向的顺势而为。
关于与前两轮结构调整相比,这轮调整优化有哪些亮点:这次《意见》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创新,强调要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意见》提出树立大生态、大食物、大市场、大农业、大科技的新理念,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为农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今后,农业发展空间将不仅限于在耕地上做文章,还将“上山下海”、面向整个国土。
二是更加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强调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草牧业。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牛羊肉等动物性产品消费剧增的现象,《意见》统筹考虑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大力发展草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一系列部署和安排。这样的安排,兼顾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资源环境,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三是更加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强调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拓展农业多功能。围绕提高农业效益,《意见》不仅在“内部优化”上花气力,还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提出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在“做优二产”上要“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在“做活三产”上要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通过这些安排,使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是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建立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从前两轮结构调整看,第一轮主要是为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第二轮不仅考虑了自然条件,还兼顾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这一轮结构优化,既要基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突出生态环境、突出可持续。为此,《意见》明确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此次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提出要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加大地下水超采、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等等。
关于这次调整是如何看待粮食生产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哪些部署:《意见》在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强调“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绝不意味放松粮食生产”,必须跳出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把稳定粮食产量作为前提,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构筑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走出一条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来,并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和目标。同时,《意见》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调整结构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并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安排。
关于确保《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有哪些保障措施: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意见》从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其中,既有现有政策的完善整合,比如,“推动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用好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资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还有新政策的探索和创设,比如“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用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探索开展粮豆轮作、粮肥轮作、退耕种草补贴试点”等。此外,还考虑充分调动各地农业系统积极性,提出各级农业部门要“科学制定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
关于本轮结构调整的背景与前两轮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高起点上的主动作为。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这次调整是在高起点上主动调优调精。第二句话是问题导向的顺势而为。我国农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既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也是问题导向的顺势而为。
关于与前两轮结构调整相比,这轮调整优化有哪些亮点:这次《意见》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创新,强调要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意见》提出树立大生态、大食物、大市场、大农业、大科技的新理念,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为农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今后,农业发展空间将不仅限于在耕地上做文章,还将“上山下海”、面向整个国土。
二是更加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强调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草牧业。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牛羊肉等动物性产品消费剧增的现象,《意见》统筹考虑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提出了“大力发展草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一系列部署和安排。这样的安排,兼顾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资源环境,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三是更加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强调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拓展农业多功能。围绕提高农业效益,《意见》不仅在“内部优化”上花气力,还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提出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在“做优二产”上要“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在“做活三产”上要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通过这些安排,使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是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建立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从前两轮结构调整看,第一轮主要是为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第二轮不仅考虑了自然条件,还兼顾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这一轮结构优化,既要基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突出生态环境、突出可持续。为此,《意见》明确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此次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提出要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加大地下水超采、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等等。
关于这次调整是如何看待粮食生产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哪些部署:《意见》在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强调“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绝不意味放松粮食生产”,必须跳出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把稳定粮食产量作为前提,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构筑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走出一条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来,并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和目标。同时,《意见》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调整结构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并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安排。
关于确保《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有哪些保障措施: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意见》从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其中,既有现有政策的完善整合,比如,“推动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用好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资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还有新政策的探索和创设,比如“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用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探索开展粮豆轮作、粮肥轮作、退耕种草补贴试点”等。此外,还考虑充分调动各地农业系统积极性,提出各级农业部门要“科学制定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