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塑人 十爱润心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穹可翔,城华昭兴,山巍林秀……尚明德、传知理、健体魄、谙技艺,播浩然大爱,润灵慧童心……”,高城山小学秉承建校之赋,以“享受艺术 塑造人生”为育人理念,以“谙艺养正 居高望远”为办学目标,以纸为载体,侧重艺术思维培养,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以艺培养能力,以爱塑造品质,从而造就真正完整的人。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学校提出“十艺”的概念,即学艺、动艺、乐艺、美艺、书艺、科艺、食艺、漫艺、纸艺、棋艺、社艺;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把爱归纳为“十爱”,即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爱地球、爱宇宙,走出一条以“十艺塑人 十爱润心”理念为指导的素质教育之路。
  谙艺—十艺塑人
  谙艺,是对《高城山小学赋》中“谙技艺”的提炼,意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习得某项技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艺”的提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触摸精彩之门。
  搭建多元平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是学校素质教育推进的根本目标。根据“十艺”的概念,学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技艺进行学习,逐渐形成“六年·十艺”的完整体系,通过“专项”与“全能”的培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还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除了常规的竞赛、汇演之外,还开设了展示才艺、面向社会开放的“秀场”。在这个舞台上,每周都上演着各种精彩表演和特色展示,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自信心、获得学习动力。
  开发特色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合理的载体和广阔空间。通过合理配置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学校实现了特色课程的构建和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十艺”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教育以“三级课程”为基础,进行补充、延伸—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合理利用地方课程、深入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发现班本课程;家庭教育则是贯彻家校一体、全员参与的理念—鼓励家长走进课堂义务支教;社会教育则是提倡优质资源“引进来”—聘请优秀社会人士走进校园,义务开班授课。
  实施立体评价。为激发学生兴趣,全面展现学生价值,使“十艺”更具生命力,学校致力于建立规范多维的评价体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生“游于艺”,同时也是“艺于游”,即随着社会发展,艺术技能的训练也应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进行调整。学校以学生喜爱的动漫为原型,设计出“艺甲星士”的评价体系—一级为员、二级为士、三级为星、四级为甲(首领)。学生所获评价等级与其技艺掌握程度呈正比关系,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养正—十爱润心
  养正,是对《高城山小学赋》中“童蒙养正”的提炼,意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行正,首先心正,心正则离不开一个爱字,有爱心,才能学会做人做事,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爱德育为指向。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十爱”的提出建立起学校“心爱德育”的发展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也指明了学校德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小爱到大爱,从自身到世界,“六年·十爱”铸就学生“正心”之路。如下图
  养成教育为载体。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同样也是“十爱”教育最关键的环节。学校养成教育立足于学生身边,以习惯培养为主旨,正面引导为途径,实现“正行”为目标。五年来,学校推出《良好习惯100条》《良好习惯童谣》系列丛书,推出共建美丽高城山小学习惯养成系列活动、良好习惯榜样系列评比活动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使得养成教育在校园中生根发芽,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日益彰显。
  特色活动为抓手。品行培养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落实,因此,开学励志课程、学期反思课程、期末汇报课程和毕业课程一系列特色活动课程应运而生。
  开学励志课程,即开学第一课,旨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勤学争先的良好风气,从而激励并引导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学期反思课程,即以半学期为时间节点,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反思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查不足,及时纠正,自我完善。毕业课程,即对六年级准毕业生开设的针对性课程,也是学校最具创新性的特色课程。它的开发与实施,使孩子们天真的心灵得以自然流淌,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毕业生们在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感受母校的温情和难忘。这些体悟在每个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他们小学阶段最美好的经历。
  高城山小学“十艺·十爱”素质教育体系的创建,鼓舞着孩子们遨游在广阔的艺术海洋中,激荡起每个孩子内心探求艺术、追求自身超越的朵朵浪花,同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李相和,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城山小学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葛茂富,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城山小学德育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周小靖
其他文献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同时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学生个人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学生自我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秉持“多元、自主、个性、
期刊
张文茂  河北衡水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您好!今年三月份,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提出“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正心、笃志、崇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而且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所以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可行的。高校要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  关 键 词  最美现象;最美精神;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徐璐,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最美妈妈”“
期刊
关于爱的教育,近年来我们想得很多,也写得很多,曾经想花十年的功夫来琢磨,总以为中小学教育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记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后(《读者》200224期),我们仿佛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所记述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见本页右栏调查问卷中的楷体字,在此不再赘述)  故事里,当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
期刊
德育治理是教育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可能性将在教育治理的实践深化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拓,德育治理的正能量也将为教育治理的持续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治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领导和操纵”,和“管理”的最初词义相当。1989年,世界银行会议在讨论非洲发展问题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这种说法。此后,“治理”概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领域,其内涵也在
期刊
2016年3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122会议室,举行了一场气氛热烈的研讨会。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的“荀子研究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的刘又铭教授和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佐藤将之教授分别围绕“新荀学”和“荀子与韩非子师生关系新论”做了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参加座谈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各院系的师生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院校的部分学者共三十多人莅临座谈
期刊
巍巍上庠,百十年星辰闪烁;弦歌不辍,闻今朝桂坛飘香。作为八闽大地最早创办的新式中学,泉州地区第一所官立中学堂,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泉州五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探索实践“减负提质”的学生培养模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发展舞台,营造“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在“减负”的土壤中,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得以开展,也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期刊
(新疆乌市友谊路342号兵团建工师一中 新疆 830000)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通过对学生写作障碍的调查和结果分析,对传统的结果式写作和范文教学提出异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程性写作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了解和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学会写作。通过合作学习
期刊
江苏省淮北中学地处洪泽湖畔、淮河之滨的革命老区泗洪,与名扬四海的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部相毗邻,与长眠着江上青等革命烈士的泗洪烈士陵园仅一路之隔。学校始建于1941年,是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历史名校。在72个春秋的风雨历程中,学校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在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张震将军欣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德育的传统积淀与优势  “红色教育”是什
期刊
常生龙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  今年高考前夕,各省市纷纷修改并颁布了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项目大幅“瘦身”的同时,16个省份继续保留有关“思想品德”的照顾政策,有的省份将原本用在其他项目上的加分政策集中到了“思想品德”上,几个省市最高加分可达20分,体现了对“品学兼优”这一价值导向的强调,对引导学生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