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这里的彝族文化浓郁,彩布贴花技艺富有特色。2015年,彝族彩布贴花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彝族彩布贴花技艺迎来了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机遇,应不断探索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彝族彩布贴花;保护策略;技艺传承
1 彝族彩布贴花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1.1 彝族彩布贴花技艺
彝族彩布贴花被当地人称为“贴布绣”,是彝族女性在服饰制作中常采用的绣制品。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忠群老师及多位民间手艺人的交流,笔者对水城区玉舍镇的彝族彩布贴花技艺有了一定了解(图1)。彝族彩布贴花需要的材料有纸张、棉麻布、色泽较好的彩色布料及各种彩色棉线等。制作彝族彩布贴花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用纸张剪出所需要花纹的剪纸;②剪出黑色布条的纹样;③将黑色布条的纹样放在白色棉麻布上面;④在白色布料和黑色布条之间铺上彩色布片;⑤用大针脚固定整体纹样;⑥用线沿黑色布条绲边锁住纹样边缘;⑦作品的整理和完成。在熟悉制作步骤的基础上还要对纹样的选取与表现、布块的色彩搭配、绲边镶锁的细致手工制作等进行深入的把握,才能制作出彝族彩布贴花的绣片,成为彝族服饰制作的构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凭借经验的纯手工操作,制作出的绣片成品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宛如一颗颗耀眼夺目的玛瑙。彝族彩布贴花主要应用在衣襟、衣角、袖口、腰带、裤脚等彝族传统服饰上,在背扇、包等上面也有应用。随着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彝族彩布贴花还更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活用品中。
在彝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中主要运用了彩布贴花、夹布小条、剪纸绣花、刺绣等手工技艺(图2)。与其他手工技艺相比,彩布贴花在服饰中应用的面积较多,图案体积较大,色彩巧于搭配,对比鲜明,面料主要使用棉麻布和色泽较好的绸料。彩布贴花给彝族服饰增添了鲜明生动的视觉美感和浅浮雕的力度感,传达了本民族的独特审美。
1.2 彝族彩布贴花的文化内涵
彝族彩布贴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彩布贴花的纹样主要是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对花卉造型进行提炼,纹样以曲线的方式分割平面,曲线的镶绲表现对彩布贴花技艺的要求很高。花卉纹样主要有杜鹃花、岩石花、石榴花、芍药等。当地人更喜欢在民族服饰上表现杜鹃花,形容女孩子像杜鹃一样漂亮。
在与玉舍镇彝族彩布贴花代表性传承人和众多民间手艺人的交流中,笔者对彝族彩布贴花中包含的深厚民族文化有了初步了解。通过与玉舍镇彝族布摩石良中和彝族彩布贴花代表性传承人的交流,笔者还了解到在彩布贴花的纹样表现中,最原始的纹样是黑白色的涡旋纹,它也许是彝族先民对风的旋涡、水心涡、天上云的旋涡等大自然景致的抽象化表现。据石良中介绍,这个纹样白色是天,黑色是地。彝族传统的舞蹈也是旋转,跟这个纹样有密切的联系。在彝族传统服饰的衣角处往往有两个涡旋纹和花卉纹样的组合,当地人说整体看就像一个“老虎头”(图3),两个涡旋纹像老虎的眼睛,嘴巴、鼻子都能够看得出来,也许跟彝族崇拜老虎、崇拜勇敢和力量有一定联系。在“老虎头”外面的彩色布条,当地人解释是“彩虹”,这也许是彝族先民对过去生活中的景物和独特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
2 文化旅游背景下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市场需求
2.1 彝族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绽放的舞台
在彝族丰富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中,火把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玉舍镇的彝族火把节在当地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一般持续三天。对彝族民众来说,火是生命的象征,人们用火取暖,用火生存,火把节可以说是一种对火的祭拜。玉舍镇彝族布摩石良中说:“祖先在大森林里击石取火,人们就可以煮东西吃,火让人生存下来,后人就有了祭火的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绽放的舞台,玉舍镇的火把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在火把节上,人们身穿彝族传统服装,载歌载舞,追忆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彝族传统女盛装大量使用红色(图4),彝族彩布贴花的色彩主要以大红、桃红、粉红、黄色、绿色、蓝色、橙色、黑色和白色等为主。彝族男装也有黄色的火苗纹样(图5)。这些都跟彝族对火的信仰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彝族火把节等诸多传统节日的带动下,这种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在彝族民众内部有较多的需求。近年来,彝族传统节日游的推进反映了广大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游客们在乡村旅游中重拾文化记忆,对彝族传统服饰以及富有特色的彩布贴花技艺印象深刻,并对彰显彝族文化的彩布贴花文化旅游产品也有市场的需求。
2.2 弘扬传统手工技艺:现代产品开发的新路
一直以来,彝族彩布贴花都是彝族女性为本民族服饰制作之需而必须掌握的手工技艺,在彝族女性中世代传承着。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事业和实现致富的可能性,敢于创新的彝族民众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现代产品开发的探索(图6)。石良中在家乡玉舍镇海坪村成立了六盘水市彝源海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周边的村民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民族服饰,开发各种现代衍生品,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增加收入。石良中入选2019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文化旅游背景下,玉舍镇的彝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彝族彩布贴花手艺人还走出大山,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和交流,不断开阔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思路,启迪着现代衍生品开发的新路,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3 文化旅游背景下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3.1 家庭内部传承:承袭民族文化的传统路径
玉舍镇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以家庭为单位的代代相传,借由一针一线的缝制,千言万语的叮咛,祖祖辈辈的传承,这是彝族文化世代延续发展的传统路徑,也是民族文化认同和内在凝聚力的活态依托。玉舍镇新发村的张忠群老师是彝族彩布贴花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就跟着家里长辈学绣花,自己的家人也都学会了彝族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在玉舍镇的新发村、海坪村、纸厂村等很多村寨的彝族家庭都在传承和制作着彩布贴花,她们制作民族服饰供自己家庭成员使用,也会在当地市场上销售,每逢传统节日以及婚礼都需要置办民族服饰。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始于民族文化守护的手工技艺传承方式,对彝族彩布贴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以此为载体的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旅游;彝族彩布贴花;保护策略;技艺传承
1 彝族彩布贴花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1.1 彝族彩布贴花技艺
彝族彩布贴花被当地人称为“贴布绣”,是彝族女性在服饰制作中常采用的绣制品。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忠群老师及多位民间手艺人的交流,笔者对水城区玉舍镇的彝族彩布贴花技艺有了一定了解(图1)。彝族彩布贴花需要的材料有纸张、棉麻布、色泽较好的彩色布料及各种彩色棉线等。制作彝族彩布贴花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用纸张剪出所需要花纹的剪纸;②剪出黑色布条的纹样;③将黑色布条的纹样放在白色棉麻布上面;④在白色布料和黑色布条之间铺上彩色布片;⑤用大针脚固定整体纹样;⑥用线沿黑色布条绲边锁住纹样边缘;⑦作品的整理和完成。在熟悉制作步骤的基础上还要对纹样的选取与表现、布块的色彩搭配、绲边镶锁的细致手工制作等进行深入的把握,才能制作出彝族彩布贴花的绣片,成为彝族服饰制作的构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凭借经验的纯手工操作,制作出的绣片成品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宛如一颗颗耀眼夺目的玛瑙。彝族彩布贴花主要应用在衣襟、衣角、袖口、腰带、裤脚等彝族传统服饰上,在背扇、包等上面也有应用。随着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彝族彩布贴花还更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活用品中。
在彝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中主要运用了彩布贴花、夹布小条、剪纸绣花、刺绣等手工技艺(图2)。与其他手工技艺相比,彩布贴花在服饰中应用的面积较多,图案体积较大,色彩巧于搭配,对比鲜明,面料主要使用棉麻布和色泽较好的绸料。彩布贴花给彝族服饰增添了鲜明生动的视觉美感和浅浮雕的力度感,传达了本民族的独特审美。
1.2 彝族彩布贴花的文化内涵
彝族彩布贴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彩布贴花的纹样主要是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对花卉造型进行提炼,纹样以曲线的方式分割平面,曲线的镶绲表现对彩布贴花技艺的要求很高。花卉纹样主要有杜鹃花、岩石花、石榴花、芍药等。当地人更喜欢在民族服饰上表现杜鹃花,形容女孩子像杜鹃一样漂亮。
在与玉舍镇彝族彩布贴花代表性传承人和众多民间手艺人的交流中,笔者对彝族彩布贴花中包含的深厚民族文化有了初步了解。通过与玉舍镇彝族布摩石良中和彝族彩布贴花代表性传承人的交流,笔者还了解到在彩布贴花的纹样表现中,最原始的纹样是黑白色的涡旋纹,它也许是彝族先民对风的旋涡、水心涡、天上云的旋涡等大自然景致的抽象化表现。据石良中介绍,这个纹样白色是天,黑色是地。彝族传统的舞蹈也是旋转,跟这个纹样有密切的联系。在彝族传统服饰的衣角处往往有两个涡旋纹和花卉纹样的组合,当地人说整体看就像一个“老虎头”(图3),两个涡旋纹像老虎的眼睛,嘴巴、鼻子都能够看得出来,也许跟彝族崇拜老虎、崇拜勇敢和力量有一定联系。在“老虎头”外面的彩色布条,当地人解释是“彩虹”,这也许是彝族先民对过去生活中的景物和独特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
2 文化旅游背景下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市场需求
2.1 彝族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绽放的舞台
在彝族丰富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中,火把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玉舍镇的彝族火把节在当地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一般持续三天。对彝族民众来说,火是生命的象征,人们用火取暖,用火生存,火把节可以说是一种对火的祭拜。玉舍镇彝族布摩石良中说:“祖先在大森林里击石取火,人们就可以煮东西吃,火让人生存下来,后人就有了祭火的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绽放的舞台,玉舍镇的火把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在火把节上,人们身穿彝族传统服装,载歌载舞,追忆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彝族传统女盛装大量使用红色(图4),彝族彩布贴花的色彩主要以大红、桃红、粉红、黄色、绿色、蓝色、橙色、黑色和白色等为主。彝族男装也有黄色的火苗纹样(图5)。这些都跟彝族对火的信仰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彝族火把节等诸多传统节日的带动下,这种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在彝族民众内部有较多的需求。近年来,彝族传统节日游的推进反映了广大民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游客们在乡村旅游中重拾文化记忆,对彝族传统服饰以及富有特色的彩布贴花技艺印象深刻,并对彰显彝族文化的彩布贴花文化旅游产品也有市场的需求。
2.2 弘扬传统手工技艺:现代产品开发的新路
一直以来,彝族彩布贴花都是彝族女性为本民族服饰制作之需而必须掌握的手工技艺,在彝族女性中世代传承着。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事业和实现致富的可能性,敢于创新的彝族民众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现代产品开发的探索(图6)。石良中在家乡玉舍镇海坪村成立了六盘水市彝源海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周边的村民利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民族服饰,开发各种现代衍生品,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增加收入。石良中入选2019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文化旅游背景下,玉舍镇的彝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彝族彩布贴花手艺人还走出大山,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和交流,不断开阔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思路,启迪着现代衍生品开发的新路,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3 文化旅游背景下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3.1 家庭内部传承:承袭民族文化的传统路径
玉舍镇彝族彩布贴花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以家庭为单位的代代相传,借由一针一线的缝制,千言万语的叮咛,祖祖辈辈的传承,这是彝族文化世代延续发展的传统路徑,也是民族文化认同和内在凝聚力的活态依托。玉舍镇新发村的张忠群老师是彝族彩布贴花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就跟着家里长辈学绣花,自己的家人也都学会了彝族传统的服饰制作技艺。在玉舍镇的新发村、海坪村、纸厂村等很多村寨的彝族家庭都在传承和制作着彩布贴花,她们制作民族服饰供自己家庭成员使用,也会在当地市场上销售,每逢传统节日以及婚礼都需要置办民族服饰。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始于民族文化守护的手工技艺传承方式,对彝族彩布贴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以此为载体的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