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我们在听课中常见到许多这样的科学课:要么是学生无精打采,像一些木偶,机械地识记老师现成的答案;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毫无兴致,连听课的老师也睡意大发;要么弄虚作假,学生拿着现成的答案念,没有独特见解;要么热热闹闹、玩花样,哗众取宠,却并无实效;要么是急着赶任务,一节课看似很完整,有根有枝有梢,但急急匆匆,毫无效果……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学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敢于探究的原动力。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呢?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激起主动探究的欲望。而魔术无疑是激趣的最佳选择,我在执教科学的课堂中经常就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小魔术。
比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看仔细了,这是一包餐巾纸,我拿出一张浸入水中,会湿吗?
生:肯定会。
(请一个同学把这张餐巾纸放入水中,纸马上就被水浸透了。)
师:看仔细了,这是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随机请三个同学印证,接着我又重新拿出一张餐巾纸捏成一团塞入杯底,把玻璃杯竖直地扣入水槽中,并使水没过玻璃杯底部)。
师:你们猜这张餐巾纸团会怎么梓?
同学们各抒己见(约一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我拿出玻璃杯,取出这张餐巾纸团,请同学摸一摸纸团湿了没有。)
摸到的同学惊异极了:“是干的,是干的。”
学生们情绪高涨,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纸怎么没被水浸湿呢?”引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这种浓郁的兴趣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因为好奇,他们做实验时就特别投入,特别注意每一个细节。在实验、观察和分析中,学生悟出了其中的原理,得出了结论:是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
其实在咱们科学课中,还有许多可以设置成魔术表演的素材,比如“磁铁的磁性”、“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植物茎的作用”、“直立的筷子与鸡蛋”、“会跳舞的纸屑”等。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再加灵活的设计,许多科学原理都可以借助魔术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自然会认真地思考、主动地探究了。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从而刺激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比如:教学《了解空气》时,我将课堂搬出教室,设在了我校的“红领巾野炊基地”,通过创设生活中用“竹筒装豌豆尖烧着吃时,烧好打开后竹筒最底下却是空心”的现象,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从瓶口往瓶中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也就豁然开朗了。
又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两类不同的植物叶子,然后每一桌发一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眼、脉络、边缘、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老师在旁“挖准”时间,不断地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三、组织科学兴趣小组,满足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感受科学课的亲和力,深挖课程中的潜在乐趣点,我组织安排成立了多个“科学实践小分队”,如“蝌蚪成长跟踪队”专门对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文字及图形的记录,并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现状分析;“果树、花枝嫁接队”专门负责“红领巾实践基地”中我班负责的基地中花果同株的栽培过程记录及数据分析;“近视形成轨迹抓拍队”负责我班个别近视同学近视数据的跟踪。此外,还有“垃圾处理队”、“校园落叶方位、时间定标队”、“新产品设计队”等。科学课上,我还引导孩子们适时召开成果展示汇报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亲历科学、感受科学、体验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这些学习活动方式新颖独特,有极大的伸缩性和自主性。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深深地明白孩子的探究潜能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为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载着无穷的创意翱翔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神秘莫测的蓝天白云之间吧!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激起主动探究的欲望。而魔术无疑是激趣的最佳选择,我在执教科学的课堂中经常就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小魔术。
比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看仔细了,这是一包餐巾纸,我拿出一张浸入水中,会湿吗?
生:肯定会。
(请一个同学把这张餐巾纸放入水中,纸马上就被水浸透了。)
师:看仔细了,这是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随机请三个同学印证,接着我又重新拿出一张餐巾纸捏成一团塞入杯底,把玻璃杯竖直地扣入水槽中,并使水没过玻璃杯底部)。
师:你们猜这张餐巾纸团会怎么梓?
同学们各抒己见(约一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我拿出玻璃杯,取出这张餐巾纸团,请同学摸一摸纸团湿了没有。)
摸到的同学惊异极了:“是干的,是干的。”
学生们情绪高涨,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纸怎么没被水浸湿呢?”引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这种浓郁的兴趣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因为好奇,他们做实验时就特别投入,特别注意每一个细节。在实验、观察和分析中,学生悟出了其中的原理,得出了结论:是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
其实在咱们科学课中,还有许多可以设置成魔术表演的素材,比如“磁铁的磁性”、“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植物茎的作用”、“直立的筷子与鸡蛋”、“会跳舞的纸屑”等。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再加灵活的设计,许多科学原理都可以借助魔术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自然会认真地思考、主动地探究了。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从而刺激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比如:教学《了解空气》时,我将课堂搬出教室,设在了我校的“红领巾野炊基地”,通过创设生活中用“竹筒装豌豆尖烧着吃时,烧好打开后竹筒最底下却是空心”的现象,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从瓶口往瓶中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也就豁然开朗了。
又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两类不同的植物叶子,然后每一桌发一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眼、脉络、边缘、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老师在旁“挖准”时间,不断地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三、组织科学兴趣小组,满足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感受科学课的亲和力,深挖课程中的潜在乐趣点,我组织安排成立了多个“科学实践小分队”,如“蝌蚪成长跟踪队”专门对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文字及图形的记录,并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现状分析;“果树、花枝嫁接队”专门负责“红领巾实践基地”中我班负责的基地中花果同株的栽培过程记录及数据分析;“近视形成轨迹抓拍队”负责我班个别近视同学近视数据的跟踪。此外,还有“垃圾处理队”、“校园落叶方位、时间定标队”、“新产品设计队”等。科学课上,我还引导孩子们适时召开成果展示汇报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亲历科学、感受科学、体验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这些学习活动方式新颖独特,有极大的伸缩性和自主性。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深深地明白孩子的探究潜能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为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载着无穷的创意翱翔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神秘莫测的蓝天白云之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