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分工合作,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合作学习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周全的考虑问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中的合作学习有了点滴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教学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虽然优点突出,但它也有不足,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要根据教学需求运用,还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只有适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环节,适当的课堂需求,合作学习才会发挥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重要.
1.学习任务繁杂,分工协作可以适当的减轻负担.例如,在二氧化硫教学的实验课上,学生不但要设计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还要同时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即它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还有它的漂白性.如果学生单独来做实验的话,既费时又费力,但如果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画装置图、讲解、掌握时间控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学生既轻松又节约了时间.
2.重难点逐步突破.高中化学有一实验为检验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设计提示有三条:一是氯气与水的反应,溶解和反应,是二者之一还是二者皆有;二是判断氯与水的反应的产物;三是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其方法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分组合作,使学习难点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逐个突破.
3.学生思维受到阻碍,不能得到预知结果.例如,有些学生在设计Fe(OH)2的性质和制法的实验时,有些学生采用了FeSO4溶液和NaOH溶液.进行反应,以获取Fe(OH)2,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灰绿色的沉淀带起了白色絮状沉淀.学生会反复思考这一现象的产生,教师可以适时把这一个例展示给所有的学生,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想象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突破点,然后把各组学生的实际方案让学生演说并展示,全班改进,最终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实验得出Fe(OH)2:沉淀.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使用,不仅帮学生学到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打通思路.
4.学生意见不统一,产生分歧.例如, Na2O2漂白作用的实验,但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对品红溶液褪色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Na2O2:的漂白作用是品红溶液褪了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认为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NaOH起到了漂白作用.为了让学生达成共识,统一认识,让学生分组实验之后比对,最终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二、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频率、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随时控制合作学习的次数,并随时注意合作的时间,以此抓住合作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效能.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的摸索总结.有时候看来,传统课堂的教学容量远远大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容量,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造成了教学进度的延误.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是否适合合作学习,哪个环节需要和学生合作学习,那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范围适合几人,合作学习需多长时间等等这些,教师在备课时都应想到并提前设计.毕竟我们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所以合作学习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合作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学习的质量更无从谈起.
三、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讨论给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是小组合作最常用的的形式,但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全面而典型,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
1.问题要有悬念,能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都知道水可以灭火的常识,在学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在学生预习知识之前提出问题:水可以生火,起火吗?这个问题有悖于学生的生活常理,马上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那教师下面的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验过程: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置的石棉网上放一些棉花,在棉花上滴入少许Na2O2:溶液,之后再溶液上不滴入几滴水,学生会看到令他们惊讶的现象,棉花突然起火燃烧.这个化学实验看似离谱,但它又活生生的出现在学生眼前,迅速激起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
2.问题要有开放性,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学生学习的乐趣来源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面向所有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发表见解.例如,我们有这样一个实验,使用不同的试剂区分NaCl.Nar和Nal三种无色溶液.这就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答案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罗列出不同的方法,并逐步加以验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帮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完善了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2]刘子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郭海忠,刘壮宁.合作学习:一种新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4]潘仕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教学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虽然优点突出,但它也有不足,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要根据教学需求运用,还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只有适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环节,适当的课堂需求,合作学习才会发挥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重要.
1.学习任务繁杂,分工协作可以适当的减轻负担.例如,在二氧化硫教学的实验课上,学生不但要设计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还要同时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即它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还有它的漂白性.如果学生单独来做实验的话,既费时又费力,但如果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画装置图、讲解、掌握时间控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学生既轻松又节约了时间.
2.重难点逐步突破.高中化学有一实验为检验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设计提示有三条:一是氯气与水的反应,溶解和反应,是二者之一还是二者皆有;二是判断氯与水的反应的产物;三是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其方法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分组合作,使学习难点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逐个突破.
3.学生思维受到阻碍,不能得到预知结果.例如,有些学生在设计Fe(OH)2的性质和制法的实验时,有些学生采用了FeSO4溶液和NaOH溶液.进行反应,以获取Fe(OH)2,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灰绿色的沉淀带起了白色絮状沉淀.学生会反复思考这一现象的产生,教师可以适时把这一个例展示给所有的学生,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想象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突破点,然后把各组学生的实际方案让学生演说并展示,全班改进,最终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实验得出Fe(OH)2:沉淀.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使用,不仅帮学生学到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打通思路.
4.学生意见不统一,产生分歧.例如, Na2O2漂白作用的实验,但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对品红溶液褪色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Na2O2:的漂白作用是品红溶液褪了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认为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NaOH起到了漂白作用.为了让学生达成共识,统一认识,让学生分组实验之后比对,最终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二、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频率、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随时控制合作学习的次数,并随时注意合作的时间,以此抓住合作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效能.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的摸索总结.有时候看来,传统课堂的教学容量远远大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容量,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造成了教学进度的延误.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是否适合合作学习,哪个环节需要和学生合作学习,那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范围适合几人,合作学习需多长时间等等这些,教师在备课时都应想到并提前设计.毕竟我们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所以合作学习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合作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学习的质量更无从谈起.
三、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讨论给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是小组合作最常用的的形式,但是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全面而典型,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
1.问题要有悬念,能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都知道水可以灭火的常识,在学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在学生预习知识之前提出问题:水可以生火,起火吗?这个问题有悖于学生的生活常理,马上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那教师下面的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验过程: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置的石棉网上放一些棉花,在棉花上滴入少许Na2O2:溶液,之后再溶液上不滴入几滴水,学生会看到令他们惊讶的现象,棉花突然起火燃烧.这个化学实验看似离谱,但它又活生生的出现在学生眼前,迅速激起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
2.问题要有开放性,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学生学习的乐趣来源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面向所有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发表见解.例如,我们有这样一个实验,使用不同的试剂区分NaCl.Nar和Nal三种无色溶液.这就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答案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罗列出不同的方法,并逐步加以验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帮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完善了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5).
[2]刘子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郭海忠,刘壮宁.合作学习:一种新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4]潘仕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