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物理课堂从原有的强调本科学位,内容“难、繁、编、旧”,其在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忽略能力的培养,教学脱离现实,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改革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物理教学培养目标定位,形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本科学位;课程理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12
一、物理教学改革包括的内容
1. 教学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解释它们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用实验教学验证某些规律,由实验得到某个结论或用实验来模拟并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掌握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掌握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方法。通过科学探索的实验,使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进行科学研究的感觉并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1)提出问题。让凸透镜对着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并逐步改变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看到像的大小随着变化,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可以成缩小或放大的像,随即提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像的大小和位置是怎样变化?
(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可能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而且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2倍焦距,当蜡烛向凸透镜移动时,像可能离开凸透镜且像的大小可能变大。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如下:
(1)实验方法:运用类比法,对比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及规律。
(2)实验方案:
①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②实验步骤:第一,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后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第二,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即U>2f处,观察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的大小、倒立与正立,像的虚实状况;第三,将蜡烛放在等于2倍焦距处,即U=2f处,观察如B步骤;第四,将蜡烛放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下表中:
5. 分析与论证
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教师指导各小组分析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6. 评估
让各实验小组对这次探究过程进行回顾,看什么不妥的地方?
7.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将探究过程告诉教师和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完善探究方案并对结论进行讨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向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物理科学,体验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传授课本知识,而应是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和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上,教师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在教材的深度上进行挖掘,也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同时应让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探索这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意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渗透,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获得对自然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也是《物理改革》基本理念中的重要改革。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县第二初级中学 547500)
关键词:本科学位;课程理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12
一、物理教学改革包括的内容
1. 教学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解释它们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用实验教学验证某些规律,由实验得到某个结论或用实验来模拟并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掌握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掌握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方法。通过科学探索的实验,使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进行科学研究的感觉并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1)提出问题。让凸透镜对着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并逐步改变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看到像的大小随着变化,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可以成缩小或放大的像,随即提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像的大小和位置是怎样变化?
(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可能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而且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2倍焦距,当蜡烛向凸透镜移动时,像可能离开凸透镜且像的大小可能变大。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如下:
(1)实验方法:运用类比法,对比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及规律。
(2)实验方案:
①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②实验步骤:第一,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后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第二,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即U>2f处,观察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的大小、倒立与正立,像的虚实状况;第三,将蜡烛放在等于2倍焦距处,即U=2f处,观察如B步骤;第四,将蜡烛放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下表中:
5. 分析与论证
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教师指导各小组分析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6. 评估
让各实验小组对这次探究过程进行回顾,看什么不妥的地方?
7.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将探究过程告诉教师和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完善探究方案并对结论进行讨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注重知识的积累转向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物理科学,体验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传授课本知识,而应是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和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上,教师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在教材的深度上进行挖掘,也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同时应让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探索这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意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渗透,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获得对自然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也是《物理改革》基本理念中的重要改革。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县第二初级中学 54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