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2004年7月~2008年1月13例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县13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分布于12个乡镇,犬是主要传播宿主(92.3%),平均潜伏期105天,平均病程4.6天,其中38.46%的犬致伤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性处理措施。结论:严格犬类管理,认真执行狂犬病暴露处置规程,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征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2004年7月~2008年1月单县共发生13例狂犬病疫情,本文对13例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8疫情资料,单县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
方法:13例狂犬病病人的确诊,主要依据犬咬伤史和临床表现。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由县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开展病家及疫点处理,追踪其他咬伤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内容: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潜伏期、病程、伤口处理情况、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病例临床症状以及至病犬相关情况等。
结 果
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13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无明显病例聚集性,占全县乡镇的54.55%。②时间分布:自2004年7月7日报告首例病人到2008年1月17日末例病人确诊,共13例。2004年7、8、9、12月各1例;2005年4、5、7、8月各1例;2006年5、7月各1例;2007年5、9月各1例;2008年1月1例;2009年全年无病例。③人群分布:13例病人中男10例(76.92%),女3例(23.08%),男女之比为10:3,发病年龄5~73岁,其中5~10岁4例(30.77%),30~40岁1例(7.69%),40~50岁4例(30.77%),50~60岁2例(15.38%),70岁以上2例(15.38%)。13例中农民9例(69.23%),小学生4例(30.77%)。④暴露动物、暴露方式:13例中12例为被犬抓咬伤,1例被自养猫抓伤。其中无主犬8例(66.67%),自养犬2例(16.67%),从外观来看,伤人前可疑9例(69.23%),正常4例(30.77%)。⑤暴露部位与潜伏期:潜伏期3~384天,平均105天。咬伤手部7例,平均潜伏期122天;咬伤下肢、足部2例,平均潜伏期20天;咬伤头部4例,平均潜伏期117天。⑥暴露程度与潜伏期:单处穿透性咬伤6例,平均潜伏期108天,多处穿透咬伤3例,平均潜伏期158天;单处未穿透咬伤2例,潜伏期242天。⑦病程病人全部死亡,病程1~14天,平均4.6天。
防治情况:①暴露后伤口处理情况:伤后没作任何处理5例(38.46%);4小时后简单冲洗4例(30.77%);4小时后经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用碘酒处理4例(30.77),其中3例缝合。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情况:伤后没进行狂犬疫苗接种9例(69.23%);未全程接种2例;只有2例全程接种,发病后经追踪调查发现,这两处接种点所用疫苗均是从医药批发部或个体医生处通过非正常渠道购进,而且没有对暴露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③未接种原因:9例伤后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病人中,8例因没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未注射,1例因精神异常和经济困难未注射。④犬免疫情况:12例致伤犬和1例致伤猫均未免疫。
讨 论
犬的饲养数量及携带狂犬病病毒率直接影响着人狂犬病的流行。调查显示,单县农村地区平均每户1~2条犬,由于犬的数量大,经济条件差,群众文化素质低,犬用狂犬疫苗接种率基本为“0”。必须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养犬一定要登记,并接种疫苗;不同地区间犬类动物的流动应实施检疫并接种疫苗;为迅速减少易感动物群体的数量,除对家犬免疫接种外,应肃清无主野犬。对家养猫或野猫咬伤者,也要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13例狂犬病病人均未对局部伤口进行及时、正确的消毒处理。尹和平等[1]报道,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免疫致死的12例患者,均未及时处理伤口。伤口处理欠妥仍会发生狂犬病。因此,一旦被犬咬伤,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出血排毒,并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10~20分钟,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数次,最后用2.5%~3%碘酒局部烧灼,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周围残留的毒液与污物,对处理完毕的伤口应开放暴露,除非伤及大血管外,忌包扎或缝合。缝合可人为损伤神经组织并加速病毒对神经组织的侵袭[2],包扎不利于组织液及渗出液引流。
13例未注射或不去当地乡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处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发现,部分群众抱着侥幸心理不注射狂犬疫苗,或贪图便宜去不具备资质的村卫生室使用非正规渠道供应的伪劣疫苗,这些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狂犬病死亡率极高,但只要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正确及时处理伤口,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免球蛋白,狂犬病完全可以预防。疾控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狂犬病防治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的健康教育规划,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使他们自觉抵制伪劣疫苗的使用。卫生行政及药监部门要联合查处非正规渠道及伪劣疫苗进入市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另外,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犬类伤害,必要时进行暴露前免疫。通过2008年对我县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大力开展预防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使我县自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全年无狂犬病病例发生。
疫苗市场混乱是一方面,疫苗使用不规范是主要原因。13例狂犬病人中,未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占15.38%,咬伤较重者均未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接种方面,确保免疫程序的完整性也很重要,一般性的犬咬伤,按0、3、7、14、30天各注射1支狂犬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即可,而伤势较重应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注射疫苗时第1、2针应加倍量,即各注射2支,或于全疗程完毕后第10、20天各加注射1针。不可随便更改间隔时间或减少注射针次,以确保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预防狂犬病发生[3]。
正确把握伤口、疫苗、血清3个环节的处置,可为受害者提供99%以上的保护。另外,养犬的登记注册由各地公安部门负责;犬只的免疫接种由农业部门所属的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生产和销售归药品监督部门管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在卫生部门。这种分工从理论上涵盖了狂犬病控制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因此,在预防狂犬病方面,这4个部门能否加强沟通联动,既避免重复执法,又堵住交叉管理所造成的漏洞,制定与这些背景相适应的防控策略,是能否成功控制狂犬病传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尹和平,霍建国,吴铁兰.12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后发病原因的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14.
2 范冰梅,王宪华.关于组织培养狂犬疫苗应用的若干问题.中国基层医学,1997,4:101-102.
3 王厚瑛.4例狂犬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3(22).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征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2004年7月~2008年1月单县共发生13例狂犬病疫情,本文对13例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8疫情资料,单县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
方法:13例狂犬病病人的确诊,主要依据犬咬伤史和临床表现。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由县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开展病家及疫点处理,追踪其他咬伤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内容: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潜伏期、病程、伤口处理情况、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病例临床症状以及至病犬相关情况等。
结 果
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13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无明显病例聚集性,占全县乡镇的54.55%。②时间分布:自2004年7月7日报告首例病人到2008年1月17日末例病人确诊,共13例。2004年7、8、9、12月各1例;2005年4、5、7、8月各1例;2006年5、7月各1例;2007年5、9月各1例;2008年1月1例;2009年全年无病例。③人群分布:13例病人中男10例(76.92%),女3例(23.08%),男女之比为10:3,发病年龄5~73岁,其中5~10岁4例(30.77%),30~40岁1例(7.69%),40~50岁4例(30.77%),50~60岁2例(15.38%),70岁以上2例(15.38%)。13例中农民9例(69.23%),小学生4例(30.77%)。④暴露动物、暴露方式:13例中12例为被犬抓咬伤,1例被自养猫抓伤。其中无主犬8例(66.67%),自养犬2例(16.67%),从外观来看,伤人前可疑9例(69.23%),正常4例(30.77%)。⑤暴露部位与潜伏期:潜伏期3~384天,平均105天。咬伤手部7例,平均潜伏期122天;咬伤下肢、足部2例,平均潜伏期20天;咬伤头部4例,平均潜伏期117天。⑥暴露程度与潜伏期:单处穿透性咬伤6例,平均潜伏期108天,多处穿透咬伤3例,平均潜伏期158天;单处未穿透咬伤2例,潜伏期242天。⑦病程病人全部死亡,病程1~14天,平均4.6天。
防治情况:①暴露后伤口处理情况:伤后没作任何处理5例(38.46%);4小时后简单冲洗4例(30.77%);4小时后经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用碘酒处理4例(30.77),其中3例缝合。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情况:伤后没进行狂犬疫苗接种9例(69.23%);未全程接种2例;只有2例全程接种,发病后经追踪调查发现,这两处接种点所用疫苗均是从医药批发部或个体医生处通过非正常渠道购进,而且没有对暴露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③未接种原因:9例伤后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病人中,8例因没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未注射,1例因精神异常和经济困难未注射。④犬免疫情况:12例致伤犬和1例致伤猫均未免疫。
讨 论
犬的饲养数量及携带狂犬病病毒率直接影响着人狂犬病的流行。调查显示,单县农村地区平均每户1~2条犬,由于犬的数量大,经济条件差,群众文化素质低,犬用狂犬疫苗接种率基本为“0”。必须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养犬一定要登记,并接种疫苗;不同地区间犬类动物的流动应实施检疫并接种疫苗;为迅速减少易感动物群体的数量,除对家犬免疫接种外,应肃清无主野犬。对家养猫或野猫咬伤者,也要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13例狂犬病病人均未对局部伤口进行及时、正确的消毒处理。尹和平等[1]报道,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免疫致死的12例患者,均未及时处理伤口。伤口处理欠妥仍会发生狂犬病。因此,一旦被犬咬伤,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出血排毒,并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10~20分钟,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数次,最后用2.5%~3%碘酒局部烧灼,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周围残留的毒液与污物,对处理完毕的伤口应开放暴露,除非伤及大血管外,忌包扎或缝合。缝合可人为损伤神经组织并加速病毒对神经组织的侵袭[2],包扎不利于组织液及渗出液引流。
13例未注射或不去当地乡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处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发现,部分群众抱着侥幸心理不注射狂犬疫苗,或贪图便宜去不具备资质的村卫生室使用非正规渠道供应的伪劣疫苗,这些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狂犬病死亡率极高,但只要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正确及时处理伤口,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免球蛋白,狂犬病完全可以预防。疾控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狂犬病防治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的健康教育规划,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使他们自觉抵制伪劣疫苗的使用。卫生行政及药监部门要联合查处非正规渠道及伪劣疫苗进入市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另外,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犬类伤害,必要时进行暴露前免疫。通过2008年对我县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大力开展预防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使我县自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全年无狂犬病病例发生。
疫苗市场混乱是一方面,疫苗使用不规范是主要原因。13例狂犬病人中,未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占15.38%,咬伤较重者均未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接种方面,确保免疫程序的完整性也很重要,一般性的犬咬伤,按0、3、7、14、30天各注射1支狂犬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即可,而伤势较重应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注射疫苗时第1、2针应加倍量,即各注射2支,或于全疗程完毕后第10、20天各加注射1针。不可随便更改间隔时间或减少注射针次,以确保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预防狂犬病发生[3]。
正确把握伤口、疫苗、血清3个环节的处置,可为受害者提供99%以上的保护。另外,养犬的登记注册由各地公安部门负责;犬只的免疫接种由农业部门所属的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生产和销售归药品监督部门管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在卫生部门。这种分工从理论上涵盖了狂犬病控制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因此,在预防狂犬病方面,这4个部门能否加强沟通联动,既避免重复执法,又堵住交叉管理所造成的漏洞,制定与这些背景相适应的防控策略,是能否成功控制狂犬病传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尹和平,霍建国,吴铁兰.12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后发病原因的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14.
2 范冰梅,王宪华.关于组织培养狂犬疫苗应用的若干问题.中国基层医学,1997,4:101-102.
3 王厚瑛.4例狂犬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