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上搜索“春节”,最快联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喝酒”。看来中国人对于“酒文化”还真是有研究。酒以载道,源远流长。
然而,助兴之余,塑化剂风波似乎让中国的白酒蒙上了一层看不清的色彩。当“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喝年酒”为人们在欢愉的节日中津津乐道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四大快乐”少了哪一样都不像过年。
春节盛宴上,一杯美酒,是传统所系,也是真情所在,更是健康所需。
第一篇 谁让白酒难过了?
继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爆出塑化剂超标之后,消费者可谓谈“塑”色变。2012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可影响发育和导致肝癌,一时间,白酒业成了众矢之的。塑化剂事件起于酒鬼酒,但未能终于茅台。白酒中为什么会有塑化剂,我们还能喝白酒吗,坊间议论不断。
辨不清的塑化剂
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之久,白酒塑化剂还没有得到一个定论。到底此次白酒中的塑化剂是怎么掺进去的?
有一种说法是白酒中的塑化剂是为了增加酒液粘度制造“挂壁”效果添加的。这种做法理论上能操作,但DBP塑化剂挥发性和水抽出性较大,因而耐久性差。真要在品酒过程中,保证酒液持续有“挂壁”效果,使用DBP塑化剂是费力而不讨好的方法。就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由于在白酒中掺入增塑剂对白酒的理化性质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增塑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造成白酒中增塑剂超标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两种,其中之一是白酒在装卸、储运等过程中使用的PVC材质的管道或容器,由于乙醇本身作为一种溶剂,有可能会将PVC中的少量增塑剂析出,从而使得白酒中的增塑剂含量超标。另外一个原因则有可能是,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掺入的香精、香料中增塑剂超标,从而导致白酒中增塑剂含量超标。
但这样的说法,也存在一些漏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业资深人士认为,这次塑化剂曝光事件并非简单的媒体调查曝光事件,而是有“黑手”在做空整个白酒行业。她表示:正规酒厂的白酒都是储存在泥坛中,不存在使用塑料桶存放的情况;而存放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塑料的地方,就是盖子上的塑料膜,但塑料中的塑化剂一般在高温情况下才会溶解,而储藏室也不会具备这一条件;而且白酒公司自己也会有质检,也会对这些数据做一些检查,因为这些东西毕竟需要注重食品安全,如果一旦爆发问题,那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塑化剂没那么“玄乎”
其实,塑化剂已经由来已久。常见的饮料,水果汁、乳饮料、运动饮料等;果酱、糖浆;粉状食品益生菌、果汁粉以及胶囊钙片等等中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其实广泛存在于食品中,且不被我们察觉,而且不光是食品,化妆品、保鲜膜、儿童玩具等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储晓刚说,“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说的有点太玄乎了,好像有点问题就不得了,就要死人或怎么样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他指出,塑化剂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都有毒,也不是每一种的毒性都那么大,大部分的毒性是非常低的,公众应该注意防护,但不至于到谈“塑”色变的恐慌状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在还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环境友好塑化剂的替代问题之前,严格的邻苯类塑化剂的使用和迁移标准很重要。建议尽快实行塑料制品强制标识:“食品用”、“不得用于油脂性食品”、“不得用于酒精类食品”、“不得用于高温加热”、“禁微波加热”等,以及标注塑料材质,塑化剂添加品类和比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从而达到在各个环节保护消费者的目的。
保证饮酒适度,有益健康
饮酒作为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流传至今之长久不衰,追根溯源在于酒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且非常微妙。人们常说的喝酒伤身其实是片面地夸大了酒的负面作用,因此,健康饮酒一直被人们所追求。生活中人们总是离不开酒,商务谈判,邀朋聚友,总免不了多喝几杯。只要能够掌握分寸,控制酒量,保证饮酒适度,可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的研究认为白酒中的塑化剂在适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卫生部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饮料等产品使用塑料的情况更为普遍,消费量也远大于白酒,因此这一方面影响其实更大。按照目前的检测结果,只有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有人喝酒,邻苯二甲酸酯的剂量大到足以对他造成危害,那首先对他造成伤害的应该是酒精。”
第二篇 新春佳节话酒事
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到一个急诊出车电话,一名男性昏迷倒在路边。急诊内科医师蓝海赶紧上前急救,这名男性的血压为零,瞳孔一边大一边小,当下就判断为脑出血,加上患者身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酒味,进一步判断为喝酒引致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该男性由于饮酒过度引致脑血管意外,因为过量酒精可以抑制脑干功能,而脑干专门掌控人的呼吸、血压、心跳等,如果被抑制,就会出现呼吸、血压、心跳的异常,进而危及生命。
年关喝酒得悠着点
年终这段时间,各大医院急诊内科每天晚上都会接诊五名以上因为饮酒过度出现呕吐、昏睡不醒等症状的患者。急诊外科则接诊不少因为酒后走不稳摔伤、酒后打架闹事受伤、酒后出车祸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因此,专家建议,年关饮酒还是得悠着点。
“喝酒过多也会导致死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医师蓝海称。 似乎人人都知道“喝酒伤身”,特别是喝的酩酊大醉,对人体肝、胃、脑等部位的损害更是不容忽视,但每年春节过后,各大医院还是会接诊众多因喝酒过量引起的肝胃不适患者,其症状多为呕吐、右上腹疼痛、胃口差、疲倦、乏力等,这些大多是胃出血、急性酒精肝、酒精中毒等疾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肝组织受损、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但是恰逢酒场饭局,不喝酒似乎是拉不下脸面,唯恐被质疑“格格不入”。于是,狠下心来喝下一杯,劝酒声中喝下数杯,兴致高涨时分又喝下几杯……如此一来,终于弄得乐极生悲的结果。
一般来说,少饮酒是饮酒不伤身的好方法,一位60公斤以上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30克以下(1两白酒)。低于60公斤体重的人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20克左右。无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都会对肝脏、心脏、肾脏及其他脏器造成损害。
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安全剂量也是相对的。
调查发现,就饮酒习惯来说,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日分次少量饮酒危害性更大。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
不良“酒风”太伤人
酒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而敬酒最早是一种敬老仪式。但现在,敬酒的内涵不断被异化。在社交场合,敬酒成了一种交际手段,用来招待上级、贵宾或为了达成谈判目的。有时敬酒不是为了对方健康,也不是让对方喝好,而是为了故意把对方灌醉,似乎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办好。而中青年人成为这种不文明“酒风”的最大受害者。当前,传统“酒风”被异化,劝酒、灌酒已逐渐成为不良的社会风气。首先,劝酒,特别是强迫别人喝酒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其次,喝酒、猜拳、喧嚷影响周围就餐的人;第三,酒喝多了导致酒后失态,有时还会误事,有些人甚至耍酒疯、拳脚相向,不仅起不到拉近关系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人际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和铺天盖地的酒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几乎每天都有人因急性酒精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甚至断送性命,每年有超过11.4万人死于酒精中毒。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心理学家张聪沛说,中国有很多俗语,如“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喝酒已经不是简单的事,而被当成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喝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家轻松说笑,场面也不会很严肃;人做事最容易受心情影响,既然喝酒能让对方感觉轻松,自己的事也好办了。事实上,无论是劝酒的人还是被敬酒的人,都犯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大忌,即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对方的想法。劝酒的人即使不想喝,但认为只有劝酒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被敬的人不想喝,但觉得只有喝了才不会辜负对方的期待。同一酒桌上的人,如果有层次、级别上的差异,级别低的人更得主动敬领导,否则会显得对领导不恭;被敬的领导也得喝,不然就显得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种违心喝酒的风气,积极主动想喝的不多。其实,我国这种从北到南都盛行的“一醉方休”让很多外国人感到不解。张聪沛说他的一位美国朋友曾非常认真地问他:“中国人说‘感情都在酒里’,为什么‘一口干’时表情痛苦?为什么友情会在让人晕头转向的烈酒里?”
不论是豪爽的“狂轰乱炸”型,还是温柔的“细水长流”型,过度的饮酒给人们造成的伤害都是致命的。醉酒的表象是给别人带来麻烦,实质真正伤害的是自己。
过年喝酒有讲究
过年了,到底应不应该喝酒、该喝多少酒呢?很多人都认为,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尤其春节临近,亲朋聚会时更是无酒不成席,高兴时,往往会敞开了喝,但是喝酒也要有讲究,才能高兴而不伤身。毕竟,“昂贵”不是“健康”的代名词,专家提醒,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在春节期间,应走出“酒文化”误区,适量喝酒、量力而行。
→ 讲究一:如为保健应喝低度酒
春节前后,除了红酒,白酒和啤酒也少不了。很多人认为,对于白酒来讲,度数越高越属于好酒,而且大伙在一起喝高度酒,会很有氛围。尤其对于高档白酒来讲,人们大多认为“好酒不上头”,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小,不免多贪几杯,但是,好酒喝多了一样可能伤身体。
营养师介绍,对于白酒来讲,如果为了保健,应喝低度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正常来说,一个人能接受的白酒量应该是在50ml左右。但这并不是统一的,它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而这个度往往是最难掌握的。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喝酒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比如说你能喝二两酒那就只喝一两半。
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喝酒的酒精含量在22-28g时,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即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过50ml(1两,酒精含量小于30g)、啤酒不超过640ml、葡萄酒不超过200ml(女性饮酒量需减半),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大于55-70g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由此可见,就算是在酒桌上与高端白酒邂逅,也要hold住,要谨记“饮酒适度”,不要酗酒。
→ 讲究二:红酒好喝别超二三两
红酒,一直被人们认为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作用。的确,红酒中的原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等。所以,春节前的大小年会、朋友聚会不断,往往会用红酒来取代啤酒、白酒。可是,一顿饭喝下两三瓶红酒,是否还会有保健作用呢?
营养师介绍,红酒对人体有益的“白藜芦醇、类黄酮等”成分大多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与其喝红酒,不如多吃些带皮的葡萄。并且,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滴酒不沾的人为了预防疾病而开始喝酒,因为酒精具有成瘾性,还有致癌风险,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胃癌等。 如果是有严重酗酒史的人群,则建议用少量红酒来代替白酒等。在非喝酒不可的情况下,可选干红,每天不超过100-150ml即可。
此外,并不是酒席上所有的菜品都适合搭配红酒。例如,牛排等红肉要搭配红葡萄酒,而鱼肉等白肉要搭配白葡萄酒。
→ 讲究三:避免三种最危险的饮酒方式
“混搭”最伤身:饮酒混搭创意百出,如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或者“红、白、啤”轮番上阵……专家称,常用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从而加大伤害,且喝的人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一口闷”最易醉:喝酒千万别过猛过快。要慢慢喝,让身体吸收得慢一些,就着菜来喝,这样能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千万别空腹喝酒。先喝一杯牛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还可提前服用维生素B以保护肝脏。
喝酒抽烟最易喝“高”:有的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酒到兴头,捡起烟来点,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饮酒量。
醒酒,离伤害再远一点
尽管大部分人选择为了健康而远离酒精,但仍然不乏“喝酒伤肝、不喝伤心”之人;或者当你抬出“一会儿开车”的挡箭牌却遭“没事有代驾”的利剑时,加上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最后,能让你离伤害再远一点的办法当属醒酒了。
→ 蜂蜜水和复合维生素片都有助于醒酒
在韩剧中,有一个画面经常出现。故事的主人公参加宴会,喝多了醉醺醺的回家,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经久不衰的道具——蜂蜜水。蜂蜜中含的大部分都是果糖,对加速酒精在体内血液中的清除有一定作用,不仅如此,酒前喝还能保护肝脏。
而多种维生素片,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对多余能量即酒精的代谢。酒前和酒后服用都可以。如果身边没有多种维生素,家常的米汤也能代替。米汤中含多糖类及B族维生素,加入白糖饮用,效果更好。
→ 果蔬汁比茶解酒效果更好
很多人喝酒后,喜欢来点绿茶或浓茶,认为这能解酒。浓茶能提神利尿不假,但用来解酒却会伤肾。而且酒精对心血管有刺激性,浓茶也有兴奋作用,二者并用增加了对心脏的刺激。菊花能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实在想喝茶,就喝点菊花茶。
因此,喝茶不如多喝点果蔬汁。果蔬汁饮酒前、中、后期都可服用,如橙汁、芹菜汁、梨汁、柠檬汁等新鲜果汁,含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转化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具有一定功效。鲜榨果蔬汁不是所有都行,最好选用当季蔬果。
→ 多喝汤有利于稀释
酒精对肝脏伤害较大,边喝酒边吃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有的人边喝酒边喝碳酸饮料,或者干脆在酒中添加,这不仅对酒精稀释没有效果,而且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
喝了酒之后,马上再喝点热汤。一来可以稀释酒精浓度;二来多喝水能加速排尿,使酒精从尿液中排泄出去,或猛喝乳类饮料和水也行。
→ 功夫做在前面
酒前可以吃点东西垫一下,但是到底吃什么比较好呢?在喝酒前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馒头、面包等,给肝脏提供一些能量来解酒。
除了吃,饮酒前半小时喝酸奶,能预防酒精对胃的过度刺激。利用酸奶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酒精渗透胃壁,可使酒精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同时蛋白凝固能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而乳制品中酸奶粘稠、含植物胶增稠剂,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
链接>>>春节盛宴上的“最酒门”
酒是什么?有人说它是穿肠毒药,有人说它是生命之水,有人说它是美女。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逢年过节的,酒是少不了的,新年佳节,亲朋好友聚集一堂为团圆、为健康、为幸福干上一杯美酒,真是令人心情无比舒畅。适量饮酒可以为身体提供热量,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疲劳,祛湿驱寒,有利于健康;也有一些低度酒,像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对身体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辅助医疗作用。
白酒:最活血
白酒是中国人最熟知的酒,酿造白酒的原料,以高粱、小麦、玉米为主。中医认为白酒可以温血通脉,祛风散寒,适合中风、关节炎、手脚麻木的人喝。风寒初起时少量喝酒,可以预防感冒。少量饮酒可以降低血压,但度数高的白酒却会让血压上升;所有的酒精都是在胃中被吸收的,白酒的度数越高,对胃的刺激和损害就越大;90%的酒精都在肝脏代谢,酒精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量饮酒会造成转氨酶升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另外,长期喝酒还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次饮用高度白酒不要超过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女性要更少一些。
最佳搭配:凉菜。白酒性热,搭配性寒凉的菜更好,比如凉拌黄瓜、香干炒芹菜、清蒸鱼等。另外,白酒最适合与药材一起发挥功效,配制药酒。
最禁忌:红油火锅、烤羊肉串等辛辣的菜,否则会加重白酒的热性,出现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浓茶的刺激性强,喝白酒前后喝浓茶,会加重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烹调妙用:白酒去肥腻,适合烹调高脂肪的肉类、鱼类和动物内脏。初步加工动物内脏和软体海产(如海螺、鱿鱼等),放白酒搓洗不但能去腥,还能去除杂质和黏液。
果酒:最保健
果酒提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保护心脏的作用。果酒中最著名的是葡萄酒,它的保健功效大部分来自于其中的“白藜芦醇”。目前,已经报道的白藜芦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氧化、抗菌、保护肝脏、防辐射等。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天不要超过250毫升,女性不要超过150毫升。
最佳搭配:红葡萄酒适合搭配油腻味厚的菜,比如红烧猪蹄、北京烤鸭等。吃清淡的菜,用白葡萄酒来配,比如白灼虾、清蒸鲈鱼等。从葡萄酒的口味来说,还分甜的和苦的。吃甜点适合喝甜葡萄酒;吃苦味的菜,比如苦瓜,就可以喝苦的,会有先苦后甜的感觉。
最禁忌:从口味上来说,葡萄酒不适合搭配辣菜,否则会使酒的酸味和涩味过分突出。
烹调妙用:红酒尤其适合做酸甜味的菜肴,比如糖醋鱼、茄汁鱼、红焖牛肉等,不但能去除食材的腥膻味,还使肉的表层更嫩,增加肉香。
啤酒:最下火
啤酒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糖分、蛋白质、17种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中医认为啤酒性凉,因此适合容易便秘、口渴的热性体质的人喝,也是夏天解暑的佳品。不过,由于含有大量糖分,多饮易发胖。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次不要超过750毫升,女性则不要超过450毫升。
最佳搭配:坚果和大豆。坚果中的脂肪和纤维会减缓酒精吸收速度。大豆则能有效缓解啤酒肚的发生。
最禁忌:喝啤酒时,最好不要和海鲜、火锅汤等搭配,否则会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增加,容易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另外啤酒本身就属凉性,如果再和黄瓜、苦瓜等凉性食物搭配,容易引起腹泻。
烹调妙用:最适合做汤菜和炖菜,比如啤酒鸭、啤酒牛肉等,格外增香增鲜。做火锅时,在汤料中加啤酒,涮的肉会更加滑嫩。
黄酒:最养人
黄酒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最明显。黄酒中含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硒等,以及一定量的糖、有机酸和氨基酸。料酒属于黄酒的一种。黄酒性热,加热后更适合冬天饮用。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健康饮用量:加饭酒每日别超过8两,花雕酒别超6两。
最佳搭配:话梅。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著,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遗精和腹泻。
最禁忌:喝黄酒最忌牛饮,否则其中的营养物质难以被吸收。
烹调妙用:黄酒做菜可以腌制原料,增香去鲜,也可以在做红烧等颜色偏红的菜时直接加入。
米酒:最补气
都说喝酒伤胃,可米酒却能养胃。糯米酿成的米酒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0度,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此外,糯米有养胃、补气、助消化的作用,酿成酒后,其营养成分更有利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孕产妇、肠胃不好的人以及身体虚弱者。日本的清酒与中国的米酒类似。
健康饮用量:每天最好别超过500克。
最佳搭配:鸡蛋。米酒煮鸡蛋是南方人给产妇坐月子时滋补的传统食品。在米酒中打个鸡蛋,再加入适量红糖,不但补血补气,还能帮助产妇下恶露、清洁子宫。
最禁忌:严重胃酸过多、胃溃疡、胃出血的人不宜饮用。
烹调妙用:做火锅调料加入米酒,能增加醇香和回甜。
尽管这些不同的酒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点,但其好处都是在一定限度内起作用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它们便都成了最伤人的。还是那句话,“花要半开,酒要微醺”。
第三篇 过年了,醉着并幸福着
——春节酒场上的写生
春节来临,各种大小聚餐接踵而来,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尽管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身”,但一年一次的亲友团聚你能不喝吗?过年为什么不能没酒?现在人喝酒不同于七十年代,不是为了一餐好吃的,而是通过喝酒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现代人际沟通、交流。因为喝年酒是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习俗,“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喝年酒”俗称过年“四大快乐”。在一些人看来,这“四大快乐”少了哪一样都觉得不像过年。
——同学聚会最快乐
家住解放路的张伟说,喝酒是他的强项。以前一大杯三两白酒一口一杯,可以连续喝三杯。他第一次喝白酒就喝了半斤多,而且还是六十度的。
每年春节他都要喝很多酒,但每每都有不同。有时候是和家人亲友一起喝,有时候是和朋友一起喝,还有时候是和领导同事一起喝。他最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和同学朋友一起喝酒,那种喝酒,比较自由放松。你可以爱喝不喝的,全是自个的事。如果要热闹,那就只管放开了喝,因为彼此了解,所以不用忌讳,也不用想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往往喝得最快乐,当然喝多的时候也不在少数,但是朋友们不会逼着你喝,毕竟是过年嘛,难得一醉。
与同学一起喝酒,刚开始还算文明,吃菜也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席间还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喝酒就讲酒的故事。可等酒过三巡以后,可都激动啦,光喝一种酒不过瘾,红、白、啤全上,几两的满杯一口就闷了。敬酒的声音,劝酒的声音,发拳声,喊喜刷刷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就只见酒桌旁,到处是散落的空酒瓶,一个个东倒西歪、眼睛发直、舌头发短,说话都语无伦次了,一个个无比兴奋,话多的没完没了……
——要有应对经验
谈起过年喝酒,在荆州某局机关上班的刘峰说,逢年过节,单位同事聚会,朋友小聚,不喝酒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是部门主任还是刚入门的小职员到了酒场上就一个字“喝”!大有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的气势!“这人吧,他不可能天生就是酒仙酒圣的,有人号称千杯不醉,有人自称一杯就醉。那么这千杯不醉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要我说就是都有,如果天生就能喝酒,那当然好了,可是不能喝酒过年你又怎么应对呢?我觉得其实只要方法掌握得当,在过年期间,你抵挡一阵枪淋炮雨是绰绰有余啦。”刘峰笑着说。
说起喝酒的个人经验,刘峰显得自信满满,以下便是他的实战经验。 众欢同乐,语言得当: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过年掉进酒桶里
在沙市钢材大市场做生意的王幸提起过年喝酒的印象是,前夜醉,昨夜又醉,过年的日子,好像掉进酒桶里。王幸说,以往过年期间,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头发木嘴发麻,大脑里面空空如也,得喝口水定一定,才能找得回三魂六魄来。
从理论上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过年期间都会喝醉过一次。王幸坦承自己过年喝酒经常闹笑话。去年春节时,王幸和店里的员工欢聚,平时很沉稳的他那天喝得眼睛血红。见势不好,员工赶紧把他送回家。可等员工伸手招来出租车,王幸却死活不上车,反而兴致勃勃地坐在了马路沿上。他抬起头,很豪壮地对着天空说:“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它们都数出来!”
还有一次春节,王幸和几个朋友约在一家名叫张大胡子的酒店喝酒,当时王幸喝多了之后,还要赶到另一家酒店去会另外一批酒友,大家拦他不下,只得放他去了。可没过多久,王幸又一脸灿烂地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边连声抱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喝了一顿,来晚了。”说着,一屁股坐了下来,冲着服务员喊道:“来啊,点菜加酒!”原来,王幸离开大家之后,钻进了出租车上,冲着司机大声说:“开路,去张大胡子!”司机一看是酒麻木,只好带他在街上溜了一圈,又把他送了回来。等他进入包间后,他已经醉得辨认不出谁是谁来!
——过年喝醉没人笑话
在武汉工作的陈健明,每年过年都要回到老家荆州与父母团年。陈健明认为,大家都感觉过年忙,忙什么?忙喝酒。大家辛苦忙碌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放下一切,安安心心走亲访友,高高兴兴举杯同贺。年酒往往越喝越频,今天我家、明天你家、后天他家,几天转眼过去,该上班了,算一算该喝的酒还没喝完,只觉得春节假期太短。怎么办?该喝还要喝,不出正月还算是年酒,于是在许多地方形成了习惯:到单位报个到,接着串酒场,中午喝到三四点钟,稍做休整晚上换个地方继续喝。有经验的人,不出正月是不会去事业单位找人办事的,因为很难找到人,即便找到了人也是锣齐鼓不齐,很难办成事。许多单位的领导对这种情形无意较真,毕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毕竟是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认真不得,全当给大家一个“收心期”,出了正月再书归正传。
据陈健明观察,朋友之间平时也喝酒,但很少带家人,原则是能不带尽量不带。过年就不同了,能带家人尽量带,带上老婆孩子,几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相敬酒,意在共贺新禧,预祝新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妻子们交流一下如何管理老公的经验,孩子们交流一下学习,老公们交流一下“段子”,乐在其中。即便那些不和睦的夫妻,几家聚会时也显得兴高采烈,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只想高兴的事。
陈健明说,有些人平时并不喝酒,或者是对酒没兴趣,或者是压根不能喝,要么是身体有毛病,总之不是喝酒人。但过年却少不了品上几杯,品出的也是幸福生活的滋味。有些人平时喝酒怕醉,怕老婆孩子吵,怕领导见了没有好印象,怕伤身体。过年却不怕醉,给别人敬酒诚心诚意,接受别人敬酒痛痛快快,醉就醉了,幸福感就在醉意中。醉鬼平时招人嫌,满口胡言乱语,弄不好还会闹出点让别人不痛快的事。但是过年喝醉没人笑话,都是幸福中人。
第四篇 从酒品看人品
通俗的讲,人品反映的是人的素质和行为质量。其实仅仅一次酒宴能看透人品未必是真实的,但一个人在酒桌上的表现,常常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性格豪放之人,酒杯一端,谈笑间杯中酒早已下肚,不用劝,自会尽兴;性格细腻之人,小口慢酌,细细品味,似秋雨淅淅沥沥,于缠绵之中滋润出一脸桃花;阴诈之人,犹抱琵琶,跑冒滴漏,口是酒非。
酒品之一:滔滔不绝的演说者
此类人在生活中话语并不多,但只要三杯两盏下肚,就开始滔滔不绝。整个酒桌以他为中心,他和谁都是朋友,不管天文还是地理,不管古今还是中外,只要别人说到的事,他一定知道,而且知道得很详细,并且,偶尔还会对某人予以评判。此类人人品还算不错,充其量是一个好事者,最大的优点或者说缺点就是喜欢探秘。
酒品之二:逢人必敬酒者
此类人只要腹中酒量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拿起酒杯给谁都敬酒。拿着酒杯让谁喝谁就得喝,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看不起。不过此类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你喝的多少他不管,关键是喝不喝,这样的酒公好对付。此等酒公人品也算不错,说到底就是一个面子。不过此类人视面子如生命,假如没面子,在现实常常会一鸣惊人。
酒品之三:借酒撒泼耍赖者
此类人当酒精作用神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得暴戾和无常,借着酒劲稍有不顺就会出言不逊,甚至借着酒劲制造暴力事件。此类人人品不敢恭维,在生活中最好敬而远之,能远之即远之,千万别引火烧身。
酒品之四:只喝不言者
此类人通常酒量还可以,在酒场上,以喝为主,话很少,而且是越喝话越少,到最后一切尽在酒中。此等酒公人品属上乘。此等人人品大多比较忠厚,性格诚实,可信度高。是绝对可交之人,而且很可能成为人生知己。
酒品之五:喝了蒙头大睡者
此类人一般酒量都很大,经常会喝得酩酊大醉,只要一上酒桌,一般都会喝多。此等酒公人品居中上,性格沉稳,属可交之友范畴。
酒场论酒,酒桌品人,其间人的品性百态,无不从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欢喜让人忧。这个世上没有喝不醉的人,却有那时时令人们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谊,与那美酒永远共存于你我心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美好的高级别的享受,永远是心与心的亲近、心与心的坦诚、心与心的辉映、心与心的温暖。一杯酒,一份情多好。酒桌就是一个人生小舞台,从酒品里品人品,酒品看人品,话虽绝对,也能一叶知秋。学会了喝酒,也就学会了看人。慢慢地,就品出酒之外的东西来了。
然而,助兴之余,塑化剂风波似乎让中国的白酒蒙上了一层看不清的色彩。当“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喝年酒”为人们在欢愉的节日中津津乐道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四大快乐”少了哪一样都不像过年。
春节盛宴上,一杯美酒,是传统所系,也是真情所在,更是健康所需。
第一篇 谁让白酒难过了?
继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爆出塑化剂超标之后,消费者可谓谈“塑”色变。2012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可影响发育和导致肝癌,一时间,白酒业成了众矢之的。塑化剂事件起于酒鬼酒,但未能终于茅台。白酒中为什么会有塑化剂,我们还能喝白酒吗,坊间议论不断。
辨不清的塑化剂
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之久,白酒塑化剂还没有得到一个定论。到底此次白酒中的塑化剂是怎么掺进去的?
有一种说法是白酒中的塑化剂是为了增加酒液粘度制造“挂壁”效果添加的。这种做法理论上能操作,但DBP塑化剂挥发性和水抽出性较大,因而耐久性差。真要在品酒过程中,保证酒液持续有“挂壁”效果,使用DBP塑化剂是费力而不讨好的方法。就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由于在白酒中掺入增塑剂对白酒的理化性质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增塑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造成白酒中增塑剂超标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两种,其中之一是白酒在装卸、储运等过程中使用的PVC材质的管道或容器,由于乙醇本身作为一种溶剂,有可能会将PVC中的少量增塑剂析出,从而使得白酒中的增塑剂含量超标。另外一个原因则有可能是,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掺入的香精、香料中增塑剂超标,从而导致白酒中增塑剂含量超标。
但这样的说法,也存在一些漏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业资深人士认为,这次塑化剂曝光事件并非简单的媒体调查曝光事件,而是有“黑手”在做空整个白酒行业。她表示:正规酒厂的白酒都是储存在泥坛中,不存在使用塑料桶存放的情况;而存放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塑料的地方,就是盖子上的塑料膜,但塑料中的塑化剂一般在高温情况下才会溶解,而储藏室也不会具备这一条件;而且白酒公司自己也会有质检,也会对这些数据做一些检查,因为这些东西毕竟需要注重食品安全,如果一旦爆发问题,那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塑化剂没那么“玄乎”
其实,塑化剂已经由来已久。常见的饮料,水果汁、乳饮料、运动饮料等;果酱、糖浆;粉状食品益生菌、果汁粉以及胶囊钙片等等中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其实广泛存在于食品中,且不被我们察觉,而且不光是食品,化妆品、保鲜膜、儿童玩具等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储晓刚说,“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说的有点太玄乎了,好像有点问题就不得了,就要死人或怎么样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他指出,塑化剂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都有毒,也不是每一种的毒性都那么大,大部分的毒性是非常低的,公众应该注意防护,但不至于到谈“塑”色变的恐慌状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在还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环境友好塑化剂的替代问题之前,严格的邻苯类塑化剂的使用和迁移标准很重要。建议尽快实行塑料制品强制标识:“食品用”、“不得用于油脂性食品”、“不得用于酒精类食品”、“不得用于高温加热”、“禁微波加热”等,以及标注塑料材质,塑化剂添加品类和比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从而达到在各个环节保护消费者的目的。
保证饮酒适度,有益健康
饮酒作为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流传至今之长久不衰,追根溯源在于酒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且非常微妙。人们常说的喝酒伤身其实是片面地夸大了酒的负面作用,因此,健康饮酒一直被人们所追求。生活中人们总是离不开酒,商务谈判,邀朋聚友,总免不了多喝几杯。只要能够掌握分寸,控制酒量,保证饮酒适度,可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的研究认为白酒中的塑化剂在适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卫生部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饮料等产品使用塑料的情况更为普遍,消费量也远大于白酒,因此这一方面影响其实更大。按照目前的检测结果,只有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有人喝酒,邻苯二甲酸酯的剂量大到足以对他造成危害,那首先对他造成伤害的应该是酒精。”
第二篇 新春佳节话酒事
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到一个急诊出车电话,一名男性昏迷倒在路边。急诊内科医师蓝海赶紧上前急救,这名男性的血压为零,瞳孔一边大一边小,当下就判断为脑出血,加上患者身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酒味,进一步判断为喝酒引致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该男性由于饮酒过度引致脑血管意外,因为过量酒精可以抑制脑干功能,而脑干专门掌控人的呼吸、血压、心跳等,如果被抑制,就会出现呼吸、血压、心跳的异常,进而危及生命。
年关喝酒得悠着点
年终这段时间,各大医院急诊内科每天晚上都会接诊五名以上因为饮酒过度出现呕吐、昏睡不醒等症状的患者。急诊外科则接诊不少因为酒后走不稳摔伤、酒后打架闹事受伤、酒后出车祸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因此,专家建议,年关饮酒还是得悠着点。
“喝酒过多也会导致死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医师蓝海称。 似乎人人都知道“喝酒伤身”,特别是喝的酩酊大醉,对人体肝、胃、脑等部位的损害更是不容忽视,但每年春节过后,各大医院还是会接诊众多因喝酒过量引起的肝胃不适患者,其症状多为呕吐、右上腹疼痛、胃口差、疲倦、乏力等,这些大多是胃出血、急性酒精肝、酒精中毒等疾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肝组织受损、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但是恰逢酒场饭局,不喝酒似乎是拉不下脸面,唯恐被质疑“格格不入”。于是,狠下心来喝下一杯,劝酒声中喝下数杯,兴致高涨时分又喝下几杯……如此一来,终于弄得乐极生悲的结果。
一般来说,少饮酒是饮酒不伤身的好方法,一位60公斤以上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30克以下(1两白酒)。低于60公斤体重的人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20克左右。无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都会对肝脏、心脏、肾脏及其他脏器造成损害。
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安全剂量也是相对的。
调查发现,就饮酒习惯来说,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日分次少量饮酒危害性更大。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
不良“酒风”太伤人
酒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而敬酒最早是一种敬老仪式。但现在,敬酒的内涵不断被异化。在社交场合,敬酒成了一种交际手段,用来招待上级、贵宾或为了达成谈判目的。有时敬酒不是为了对方健康,也不是让对方喝好,而是为了故意把对方灌醉,似乎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办好。而中青年人成为这种不文明“酒风”的最大受害者。当前,传统“酒风”被异化,劝酒、灌酒已逐渐成为不良的社会风气。首先,劝酒,特别是强迫别人喝酒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其次,喝酒、猜拳、喧嚷影响周围就餐的人;第三,酒喝多了导致酒后失态,有时还会误事,有些人甚至耍酒疯、拳脚相向,不仅起不到拉近关系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人际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和铺天盖地的酒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几乎每天都有人因急性酒精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甚至断送性命,每年有超过11.4万人死于酒精中毒。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心理学家张聪沛说,中国有很多俗语,如“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喝酒已经不是简单的事,而被当成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喝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家轻松说笑,场面也不会很严肃;人做事最容易受心情影响,既然喝酒能让对方感觉轻松,自己的事也好办了。事实上,无论是劝酒的人还是被敬酒的人,都犯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大忌,即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对方的想法。劝酒的人即使不想喝,但认为只有劝酒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被敬的人不想喝,但觉得只有喝了才不会辜负对方的期待。同一酒桌上的人,如果有层次、级别上的差异,级别低的人更得主动敬领导,否则会显得对领导不恭;被敬的领导也得喝,不然就显得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种违心喝酒的风气,积极主动想喝的不多。其实,我国这种从北到南都盛行的“一醉方休”让很多外国人感到不解。张聪沛说他的一位美国朋友曾非常认真地问他:“中国人说‘感情都在酒里’,为什么‘一口干’时表情痛苦?为什么友情会在让人晕头转向的烈酒里?”
不论是豪爽的“狂轰乱炸”型,还是温柔的“细水长流”型,过度的饮酒给人们造成的伤害都是致命的。醉酒的表象是给别人带来麻烦,实质真正伤害的是自己。
过年喝酒有讲究
过年了,到底应不应该喝酒、该喝多少酒呢?很多人都认为,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尤其春节临近,亲朋聚会时更是无酒不成席,高兴时,往往会敞开了喝,但是喝酒也要有讲究,才能高兴而不伤身。毕竟,“昂贵”不是“健康”的代名词,专家提醒,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在春节期间,应走出“酒文化”误区,适量喝酒、量力而行。
→ 讲究一:如为保健应喝低度酒
春节前后,除了红酒,白酒和啤酒也少不了。很多人认为,对于白酒来讲,度数越高越属于好酒,而且大伙在一起喝高度酒,会很有氛围。尤其对于高档白酒来讲,人们大多认为“好酒不上头”,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小,不免多贪几杯,但是,好酒喝多了一样可能伤身体。
营养师介绍,对于白酒来讲,如果为了保健,应喝低度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正常来说,一个人能接受的白酒量应该是在50ml左右。但这并不是统一的,它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而这个度往往是最难掌握的。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喝酒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比如说你能喝二两酒那就只喝一两半。
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喝酒的酒精含量在22-28g时,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即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过50ml(1两,酒精含量小于30g)、啤酒不超过640ml、葡萄酒不超过200ml(女性饮酒量需减半),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大于55-70g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由此可见,就算是在酒桌上与高端白酒邂逅,也要hold住,要谨记“饮酒适度”,不要酗酒。
→ 讲究二:红酒好喝别超二三两
红酒,一直被人们认为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作用。的确,红酒中的原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等。所以,春节前的大小年会、朋友聚会不断,往往会用红酒来取代啤酒、白酒。可是,一顿饭喝下两三瓶红酒,是否还会有保健作用呢?
营养师介绍,红酒对人体有益的“白藜芦醇、类黄酮等”成分大多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与其喝红酒,不如多吃些带皮的葡萄。并且,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滴酒不沾的人为了预防疾病而开始喝酒,因为酒精具有成瘾性,还有致癌风险,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胃癌等。 如果是有严重酗酒史的人群,则建议用少量红酒来代替白酒等。在非喝酒不可的情况下,可选干红,每天不超过100-150ml即可。
此外,并不是酒席上所有的菜品都适合搭配红酒。例如,牛排等红肉要搭配红葡萄酒,而鱼肉等白肉要搭配白葡萄酒。
→ 讲究三:避免三种最危险的饮酒方式
“混搭”最伤身:饮酒混搭创意百出,如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或者“红、白、啤”轮番上阵……专家称,常用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从而加大伤害,且喝的人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一口闷”最易醉:喝酒千万别过猛过快。要慢慢喝,让身体吸收得慢一些,就着菜来喝,这样能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千万别空腹喝酒。先喝一杯牛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还可提前服用维生素B以保护肝脏。
喝酒抽烟最易喝“高”:有的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酒到兴头,捡起烟来点,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饮酒量。
醒酒,离伤害再远一点
尽管大部分人选择为了健康而远离酒精,但仍然不乏“喝酒伤肝、不喝伤心”之人;或者当你抬出“一会儿开车”的挡箭牌却遭“没事有代驾”的利剑时,加上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最后,能让你离伤害再远一点的办法当属醒酒了。
→ 蜂蜜水和复合维生素片都有助于醒酒
在韩剧中,有一个画面经常出现。故事的主人公参加宴会,喝多了醉醺醺的回家,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经久不衰的道具——蜂蜜水。蜂蜜中含的大部分都是果糖,对加速酒精在体内血液中的清除有一定作用,不仅如此,酒前喝还能保护肝脏。
而多种维生素片,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对多余能量即酒精的代谢。酒前和酒后服用都可以。如果身边没有多种维生素,家常的米汤也能代替。米汤中含多糖类及B族维生素,加入白糖饮用,效果更好。
→ 果蔬汁比茶解酒效果更好
很多人喝酒后,喜欢来点绿茶或浓茶,认为这能解酒。浓茶能提神利尿不假,但用来解酒却会伤肾。而且酒精对心血管有刺激性,浓茶也有兴奋作用,二者并用增加了对心脏的刺激。菊花能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实在想喝茶,就喝点菊花茶。
因此,喝茶不如多喝点果蔬汁。果蔬汁饮酒前、中、后期都可服用,如橙汁、芹菜汁、梨汁、柠檬汁等新鲜果汁,含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转化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具有一定功效。鲜榨果蔬汁不是所有都行,最好选用当季蔬果。
→ 多喝汤有利于稀释
酒精对肝脏伤害较大,边喝酒边吃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有的人边喝酒边喝碳酸饮料,或者干脆在酒中添加,这不仅对酒精稀释没有效果,而且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
喝了酒之后,马上再喝点热汤。一来可以稀释酒精浓度;二来多喝水能加速排尿,使酒精从尿液中排泄出去,或猛喝乳类饮料和水也行。
→ 功夫做在前面
酒前可以吃点东西垫一下,但是到底吃什么比较好呢?在喝酒前吃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馒头、面包等,给肝脏提供一些能量来解酒。
除了吃,饮酒前半小时喝酸奶,能预防酒精对胃的过度刺激。利用酸奶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酒精渗透胃壁,可使酒精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同时蛋白凝固能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而乳制品中酸奶粘稠、含植物胶增稠剂,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
链接>>>春节盛宴上的“最酒门”
酒是什么?有人说它是穿肠毒药,有人说它是生命之水,有人说它是美女。但对于中国人来说,逢年过节的,酒是少不了的,新年佳节,亲朋好友聚集一堂为团圆、为健康、为幸福干上一杯美酒,真是令人心情无比舒畅。适量饮酒可以为身体提供热量,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疲劳,祛湿驱寒,有利于健康;也有一些低度酒,像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对身体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辅助医疗作用。
白酒:最活血
白酒是中国人最熟知的酒,酿造白酒的原料,以高粱、小麦、玉米为主。中医认为白酒可以温血通脉,祛风散寒,适合中风、关节炎、手脚麻木的人喝。风寒初起时少量喝酒,可以预防感冒。少量饮酒可以降低血压,但度数高的白酒却会让血压上升;所有的酒精都是在胃中被吸收的,白酒的度数越高,对胃的刺激和损害就越大;90%的酒精都在肝脏代谢,酒精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量饮酒会造成转氨酶升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另外,长期喝酒还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次饮用高度白酒不要超过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女性要更少一些。
最佳搭配:凉菜。白酒性热,搭配性寒凉的菜更好,比如凉拌黄瓜、香干炒芹菜、清蒸鱼等。另外,白酒最适合与药材一起发挥功效,配制药酒。
最禁忌:红油火锅、烤羊肉串等辛辣的菜,否则会加重白酒的热性,出现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浓茶的刺激性强,喝白酒前后喝浓茶,会加重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烹调妙用:白酒去肥腻,适合烹调高脂肪的肉类、鱼类和动物内脏。初步加工动物内脏和软体海产(如海螺、鱿鱼等),放白酒搓洗不但能去腥,还能去除杂质和黏液。
果酒:最保健
果酒提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保护心脏的作用。果酒中最著名的是葡萄酒,它的保健功效大部分来自于其中的“白藜芦醇”。目前,已经报道的白藜芦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氧化、抗菌、保护肝脏、防辐射等。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天不要超过250毫升,女性不要超过150毫升。
最佳搭配:红葡萄酒适合搭配油腻味厚的菜,比如红烧猪蹄、北京烤鸭等。吃清淡的菜,用白葡萄酒来配,比如白灼虾、清蒸鲈鱼等。从葡萄酒的口味来说,还分甜的和苦的。吃甜点适合喝甜葡萄酒;吃苦味的菜,比如苦瓜,就可以喝苦的,会有先苦后甜的感觉。
最禁忌:从口味上来说,葡萄酒不适合搭配辣菜,否则会使酒的酸味和涩味过分突出。
烹调妙用:红酒尤其适合做酸甜味的菜肴,比如糖醋鱼、茄汁鱼、红焖牛肉等,不但能去除食材的腥膻味,还使肉的表层更嫩,增加肉香。
啤酒:最下火
啤酒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糖分、蛋白质、17种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中医认为啤酒性凉,因此适合容易便秘、口渴的热性体质的人喝,也是夏天解暑的佳品。不过,由于含有大量糖分,多饮易发胖。
健康饮用量:成年男性一次不要超过750毫升,女性则不要超过450毫升。
最佳搭配:坚果和大豆。坚果中的脂肪和纤维会减缓酒精吸收速度。大豆则能有效缓解啤酒肚的发生。
最禁忌:喝啤酒时,最好不要和海鲜、火锅汤等搭配,否则会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增加,容易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另外啤酒本身就属凉性,如果再和黄瓜、苦瓜等凉性食物搭配,容易引起腹泻。
烹调妙用:最适合做汤菜和炖菜,比如啤酒鸭、啤酒牛肉等,格外增香增鲜。做火锅时,在汤料中加啤酒,涮的肉会更加滑嫩。
黄酒:最养人
黄酒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最明显。黄酒中含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硒等,以及一定量的糖、有机酸和氨基酸。料酒属于黄酒的一种。黄酒性热,加热后更适合冬天饮用。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健康饮用量:加饭酒每日别超过8两,花雕酒别超6两。
最佳搭配:话梅。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著,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遗精和腹泻。
最禁忌:喝黄酒最忌牛饮,否则其中的营养物质难以被吸收。
烹调妙用:黄酒做菜可以腌制原料,增香去鲜,也可以在做红烧等颜色偏红的菜时直接加入。
米酒:最补气
都说喝酒伤胃,可米酒却能养胃。糯米酿成的米酒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0度,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此外,糯米有养胃、补气、助消化的作用,酿成酒后,其营养成分更有利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孕产妇、肠胃不好的人以及身体虚弱者。日本的清酒与中国的米酒类似。
健康饮用量:每天最好别超过500克。
最佳搭配:鸡蛋。米酒煮鸡蛋是南方人给产妇坐月子时滋补的传统食品。在米酒中打个鸡蛋,再加入适量红糖,不但补血补气,还能帮助产妇下恶露、清洁子宫。
最禁忌:严重胃酸过多、胃溃疡、胃出血的人不宜饮用。
烹调妙用:做火锅调料加入米酒,能增加醇香和回甜。
尽管这些不同的酒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点,但其好处都是在一定限度内起作用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它们便都成了最伤人的。还是那句话,“花要半开,酒要微醺”。
第三篇 过年了,醉着并幸福着
——春节酒场上的写生
春节来临,各种大小聚餐接踵而来,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尽管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身”,但一年一次的亲友团聚你能不喝吗?过年为什么不能没酒?现在人喝酒不同于七十年代,不是为了一餐好吃的,而是通过喝酒这种古老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现代人际沟通、交流。因为喝年酒是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习俗,“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喝年酒”俗称过年“四大快乐”。在一些人看来,这“四大快乐”少了哪一样都觉得不像过年。
——同学聚会最快乐
家住解放路的张伟说,喝酒是他的强项。以前一大杯三两白酒一口一杯,可以连续喝三杯。他第一次喝白酒就喝了半斤多,而且还是六十度的。
每年春节他都要喝很多酒,但每每都有不同。有时候是和家人亲友一起喝,有时候是和朋友一起喝,还有时候是和领导同事一起喝。他最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和同学朋友一起喝酒,那种喝酒,比较自由放松。你可以爱喝不喝的,全是自个的事。如果要热闹,那就只管放开了喝,因为彼此了解,所以不用忌讳,也不用想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往往喝得最快乐,当然喝多的时候也不在少数,但是朋友们不会逼着你喝,毕竟是过年嘛,难得一醉。
与同学一起喝酒,刚开始还算文明,吃菜也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席间还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喝酒就讲酒的故事。可等酒过三巡以后,可都激动啦,光喝一种酒不过瘾,红、白、啤全上,几两的满杯一口就闷了。敬酒的声音,劝酒的声音,发拳声,喊喜刷刷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就只见酒桌旁,到处是散落的空酒瓶,一个个东倒西歪、眼睛发直、舌头发短,说话都语无伦次了,一个个无比兴奋,话多的没完没了……
——要有应对经验
谈起过年喝酒,在荆州某局机关上班的刘峰说,逢年过节,单位同事聚会,朋友小聚,不喝酒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是部门主任还是刚入门的小职员到了酒场上就一个字“喝”!大有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的气势!“这人吧,他不可能天生就是酒仙酒圣的,有人号称千杯不醉,有人自称一杯就醉。那么这千杯不醉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要我说就是都有,如果天生就能喝酒,那当然好了,可是不能喝酒过年你又怎么应对呢?我觉得其实只要方法掌握得当,在过年期间,你抵挡一阵枪淋炮雨是绰绰有余啦。”刘峰笑着说。
说起喝酒的个人经验,刘峰显得自信满满,以下便是他的实战经验。 众欢同乐,语言得当: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过年掉进酒桶里
在沙市钢材大市场做生意的王幸提起过年喝酒的印象是,前夜醉,昨夜又醉,过年的日子,好像掉进酒桶里。王幸说,以往过年期间,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头发木嘴发麻,大脑里面空空如也,得喝口水定一定,才能找得回三魂六魄来。
从理论上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过年期间都会喝醉过一次。王幸坦承自己过年喝酒经常闹笑话。去年春节时,王幸和店里的员工欢聚,平时很沉稳的他那天喝得眼睛血红。见势不好,员工赶紧把他送回家。可等员工伸手招来出租车,王幸却死活不上车,反而兴致勃勃地坐在了马路沿上。他抬起头,很豪壮地对着天空说:“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它们都数出来!”
还有一次春节,王幸和几个朋友约在一家名叫张大胡子的酒店喝酒,当时王幸喝多了之后,还要赶到另一家酒店去会另外一批酒友,大家拦他不下,只得放他去了。可没过多久,王幸又一脸灿烂地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边连声抱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喝了一顿,来晚了。”说着,一屁股坐了下来,冲着服务员喊道:“来啊,点菜加酒!”原来,王幸离开大家之后,钻进了出租车上,冲着司机大声说:“开路,去张大胡子!”司机一看是酒麻木,只好带他在街上溜了一圈,又把他送了回来。等他进入包间后,他已经醉得辨认不出谁是谁来!
——过年喝醉没人笑话
在武汉工作的陈健明,每年过年都要回到老家荆州与父母团年。陈健明认为,大家都感觉过年忙,忙什么?忙喝酒。大家辛苦忙碌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放下一切,安安心心走亲访友,高高兴兴举杯同贺。年酒往往越喝越频,今天我家、明天你家、后天他家,几天转眼过去,该上班了,算一算该喝的酒还没喝完,只觉得春节假期太短。怎么办?该喝还要喝,不出正月还算是年酒,于是在许多地方形成了习惯:到单位报个到,接着串酒场,中午喝到三四点钟,稍做休整晚上换个地方继续喝。有经验的人,不出正月是不会去事业单位找人办事的,因为很难找到人,即便找到了人也是锣齐鼓不齐,很难办成事。许多单位的领导对这种情形无意较真,毕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毕竟是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认真不得,全当给大家一个“收心期”,出了正月再书归正传。
据陈健明观察,朋友之间平时也喝酒,但很少带家人,原则是能不带尽量不带。过年就不同了,能带家人尽量带,带上老婆孩子,几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相敬酒,意在共贺新禧,预祝新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妻子们交流一下如何管理老公的经验,孩子们交流一下学习,老公们交流一下“段子”,乐在其中。即便那些不和睦的夫妻,几家聚会时也显得兴高采烈,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只想高兴的事。
陈健明说,有些人平时并不喝酒,或者是对酒没兴趣,或者是压根不能喝,要么是身体有毛病,总之不是喝酒人。但过年却少不了品上几杯,品出的也是幸福生活的滋味。有些人平时喝酒怕醉,怕老婆孩子吵,怕领导见了没有好印象,怕伤身体。过年却不怕醉,给别人敬酒诚心诚意,接受别人敬酒痛痛快快,醉就醉了,幸福感就在醉意中。醉鬼平时招人嫌,满口胡言乱语,弄不好还会闹出点让别人不痛快的事。但是过年喝醉没人笑话,都是幸福中人。
第四篇 从酒品看人品
通俗的讲,人品反映的是人的素质和行为质量。其实仅仅一次酒宴能看透人品未必是真实的,但一个人在酒桌上的表现,常常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性格豪放之人,酒杯一端,谈笑间杯中酒早已下肚,不用劝,自会尽兴;性格细腻之人,小口慢酌,细细品味,似秋雨淅淅沥沥,于缠绵之中滋润出一脸桃花;阴诈之人,犹抱琵琶,跑冒滴漏,口是酒非。
酒品之一:滔滔不绝的演说者
此类人在生活中话语并不多,但只要三杯两盏下肚,就开始滔滔不绝。整个酒桌以他为中心,他和谁都是朋友,不管天文还是地理,不管古今还是中外,只要别人说到的事,他一定知道,而且知道得很详细,并且,偶尔还会对某人予以评判。此类人人品还算不错,充其量是一个好事者,最大的优点或者说缺点就是喜欢探秘。
酒品之二:逢人必敬酒者
此类人只要腹中酒量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拿起酒杯给谁都敬酒。拿着酒杯让谁喝谁就得喝,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看不起。不过此类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你喝的多少他不管,关键是喝不喝,这样的酒公好对付。此等酒公人品也算不错,说到底就是一个面子。不过此类人视面子如生命,假如没面子,在现实常常会一鸣惊人。
酒品之三:借酒撒泼耍赖者
此类人当酒精作用神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得暴戾和无常,借着酒劲稍有不顺就会出言不逊,甚至借着酒劲制造暴力事件。此类人人品不敢恭维,在生活中最好敬而远之,能远之即远之,千万别引火烧身。
酒品之四:只喝不言者
此类人通常酒量还可以,在酒场上,以喝为主,话很少,而且是越喝话越少,到最后一切尽在酒中。此等酒公人品属上乘。此等人人品大多比较忠厚,性格诚实,可信度高。是绝对可交之人,而且很可能成为人生知己。
酒品之五:喝了蒙头大睡者
此类人一般酒量都很大,经常会喝得酩酊大醉,只要一上酒桌,一般都会喝多。此等酒公人品居中上,性格沉稳,属可交之友范畴。
酒场论酒,酒桌品人,其间人的品性百态,无不从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欢喜让人忧。这个世上没有喝不醉的人,却有那时时令人们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谊,与那美酒永远共存于你我心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美好的高级别的享受,永远是心与心的亲近、心与心的坦诚、心与心的辉映、心与心的温暖。一杯酒,一份情多好。酒桌就是一个人生小舞台,从酒品里品人品,酒品看人品,话虽绝对,也能一叶知秋。学会了喝酒,也就学会了看人。慢慢地,就品出酒之外的东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