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纳总结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的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成功经验,为拓展空间设计方法及提升陈列展示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陈列;设计
引言:博物馆、纪念馆是国家历史的记载者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底蕴的深刻体现,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地标。而革命历史类纪念馆,是这一地标中具有鲜明红色特征的重要场所,主要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建设,以展览陈列为手段通过对建筑群原状修缮和恢复再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伟大人物的活动事迹,纪念先辈缅怀先烈,弘扬传承精神。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是普及革命知识、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更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
博物馆、纪念馆展陈空间布局和氛围的营造是给观众视觉和心理带来冲击和震撼的核心力量,也是更好的传递展览主题信息的重要体现。
一、陈列展示空间的概念
陈列展示空间规划设计是纪念馆、博物馆的主旨和灵魂。一个纪念馆通过主题定位、空间布局规划、文物史料陈列、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去纪念和缅怀,弘扬和传承一种精神。在众多必需元素中,陈列空间设计最为重要。
纪念馆陈列展示空间是指:“在纪念馆建筑物内部、外部用来进行展示及其与展示相关的区域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序厅、主展厅、环廊、游客休息区域、通道、楼梯等,以及建筑外部被展示所利用以及制造展示宣传气氛的环境空间。”
二、陈列展示空间划分
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是烘托整个纪念馆、博物馆主题精神、氛围营造的特定空间,它是整个展示空间中突出主题的核心部分,是最具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所在。
在沂蒙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精神展厅的中心位置,是高约20米的“圆厅”。 是由清华大学创作的群雕——“力量”。群雕展示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手推小车全力支前的场景,在巍巍蒙山为背景的衬托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车轮滚滚、舍生忘死支援战争的场景。这是人民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也正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陈列空间
陈列空间是整个纪念馆的主体,是展线、展带、展品存在的基礎。基本陈列是整个纪念馆的灵魂,它的设计体现着整个展览的成与败。陈列设计是依赖于空间布局之上的,布局的疏密与节奏,展线的走势与强弱、二维与三维空间组合等都需要计划、创新和设计。
(三)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楼梯、环廊、自动扶梯、直梯、坡道、残疾人通道等专用空间,也被称为“副展带”区域。起到组织和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通过走道的拓宽、收窄或是增设台阶和缓坡等,改变线性空间的单一性或是加以情境化处理,营造特定氛围或渲染丰富效果。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走廊里,用堆砌的麻袋作为场景的护栏,地板上杂草散落,将观众带入1937年抗战前夕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氛围中,增加了身临其境之感。
三、展陈空间氛围营造的表现方式
展陈空间氛围的营造能形成跨时空的共鸣,唤起观众对历史的记忆和思索,这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对人内心的感知和延续。氛围营造一般是运用声光电、场景等手段,对三维展示环境进行设计传递信息,带给观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刺激,达到四维空间的记忆感、年代感和认知感从而形成精神和心灵撞击的目的。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空间氛围营造从整个建筑的外观到内部楼梯和走廊的营造都非常到位。纪念馆的外墙就是历史的见证,它完整保留了当年与日军激战时枪械的弹孔,用这种方式去缅怀大无畏的抗日英雄,给观众无限的带入感。馆内简朴、狭窄的楼梯通道、木栅栏、麻袋包,让人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仓库原有的氛围。
(一)环境空间再现
革命历史类陈列设计通常运用环境空间再现,即“模拟场景”的方式来表现特定历史场景。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还原历史场景的表现手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复原陈列
复原陈列即“通过科学处理和艺术加工,使已经消失或局部被破坏的文物标本或文化遗迹再现的一种陈列形式。它不是艺术创作,复原对象必须具有真实性”。按照遗迹和文物的现状布置,这种陈列不允许现代人工制品参与,所有文物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陈列摆放,不可挪动、位置改变或随意增减,多用于遗址类纪念馆和伟人、名人故居陈列。如韶山的伟人旧居、上海的故居纪念馆涉及一些房间场景复原,都是完全依照原先使用时的状态布置,灯具、门窗、地板以及使用的日常物品都是原物品摆放在陈列室内。
(2)摹拟陈列
摹拟陈列,顾名思义“以实物、模型、雕塑、绘画、音响、照明等多种表现形势结合或单独使用,来突出特定主题的一种陈列形式,常见的有蜡像模型、沙盘、巨幕电影等。”也称之为景观陈列。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表现中共一大会议 的“红船”场景设计,将一这段革命历史进程,用幻影成像的虚拟场景展示与实物“红船”相结合,充分展现历史原貌。观众通过观看这种浓缩式的、跨时空的组合场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经历的曲折过程,营造出令人回味的历史氛围,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二)隐喻和象征
隐喻和象征都是以某种事物来表示另外一种事物,是用具体的视觉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概念,通过具象去表达意义和精神的一种设计方法。通过具象表现,传达设计者的主观愿望,从而感染观众。
(1)色彩应用
展陈中色彩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特征和设计主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色彩,提炼出适合本馆陈列的色彩,彰显出自身独特的色彩个性。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色调是冷峻凝重的,表现出悲痛、勿忘;沂蒙革命纪念馆色调则是红色、金色调的,体现出歌颂和弘扬。
(2)造型、图案符号的提炼
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符号和造型最能体现当时的时代背景。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造型采用中国共产党党徽为设计原型,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
(3)灯光运用
展览陈列的照明除了对质感、色彩的表现,同时还可以渲染气氛,创造特定的情调和情绪。将照明的灯光加以色彩处理,制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步入展厅的昏暗灯光,血腥、压抑、愤怒和悲痛感的氛围营造观众的整个情绪被纪念馆灯光不断调动,情绪带入感非常强。
(4)材质表现
纪念馆、博物馆室内材质的运用不仅要与文物和谐,符合展厅的环境色调,还要有自身主题特色。各种材质的运用是陈列主题和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金属有冰冷、厚重的感觉,木质则给人亲切温和的历史感,玻璃带给人简洁现代之感,不同的材质与空间结合会营造出不同的陈列空间氛围。
四、总结
综上所述,纪念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是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将展览各部分完美统一的过程,它是纪念馆设计的重要环节。恰如其分的空间氛围可以增进展览与观众的情感沟通,促进观众与展品的交流互动。革命历史类纪念馆是满足公众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通过陈列展览设计使观众从直观或抽象的空间环境中缅怀革命先烈和事业开拓者们优秀的革命精神,在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使观众理性的、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警示、启发、激励和教育的作用。迅速崛起中的中华民族,需要铭记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革命传统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所以,对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的陈列展示空间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刘莹莹,女,1982年2月出生,工艺美术师,长期从事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及展厅综合管理工作,现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展厅管理科科长。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陈列;设计
引言:博物馆、纪念馆是国家历史的记载者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底蕴的深刻体现,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地标。而革命历史类纪念馆,是这一地标中具有鲜明红色特征的重要场所,主要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建设,以展览陈列为手段通过对建筑群原状修缮和恢复再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伟大人物的活动事迹,纪念先辈缅怀先烈,弘扬传承精神。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是普及革命知识、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更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
博物馆、纪念馆展陈空间布局和氛围的营造是给观众视觉和心理带来冲击和震撼的核心力量,也是更好的传递展览主题信息的重要体现。
一、陈列展示空间的概念
陈列展示空间规划设计是纪念馆、博物馆的主旨和灵魂。一个纪念馆通过主题定位、空间布局规划、文物史料陈列、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去纪念和缅怀,弘扬和传承一种精神。在众多必需元素中,陈列空间设计最为重要。
纪念馆陈列展示空间是指:“在纪念馆建筑物内部、外部用来进行展示及其与展示相关的区域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序厅、主展厅、环廊、游客休息区域、通道、楼梯等,以及建筑外部被展示所利用以及制造展示宣传气氛的环境空间。”
二、陈列展示空间划分
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是烘托整个纪念馆、博物馆主题精神、氛围营造的特定空间,它是整个展示空间中突出主题的核心部分,是最具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所在。
在沂蒙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精神展厅的中心位置,是高约20米的“圆厅”。 是由清华大学创作的群雕——“力量”。群雕展示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手推小车全力支前的场景,在巍巍蒙山为背景的衬托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车轮滚滚、舍生忘死支援战争的场景。这是人民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也正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陈列空间
陈列空间是整个纪念馆的主体,是展线、展带、展品存在的基礎。基本陈列是整个纪念馆的灵魂,它的设计体现着整个展览的成与败。陈列设计是依赖于空间布局之上的,布局的疏密与节奏,展线的走势与强弱、二维与三维空间组合等都需要计划、创新和设计。
(三)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楼梯、环廊、自动扶梯、直梯、坡道、残疾人通道等专用空间,也被称为“副展带”区域。起到组织和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通过走道的拓宽、收窄或是增设台阶和缓坡等,改变线性空间的单一性或是加以情境化处理,营造特定氛围或渲染丰富效果。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走廊里,用堆砌的麻袋作为场景的护栏,地板上杂草散落,将观众带入1937年抗战前夕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氛围中,增加了身临其境之感。
三、展陈空间氛围营造的表现方式
展陈空间氛围的营造能形成跨时空的共鸣,唤起观众对历史的记忆和思索,这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对人内心的感知和延续。氛围营造一般是运用声光电、场景等手段,对三维展示环境进行设计传递信息,带给观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刺激,达到四维空间的记忆感、年代感和认知感从而形成精神和心灵撞击的目的。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空间氛围营造从整个建筑的外观到内部楼梯和走廊的营造都非常到位。纪念馆的外墙就是历史的见证,它完整保留了当年与日军激战时枪械的弹孔,用这种方式去缅怀大无畏的抗日英雄,给观众无限的带入感。馆内简朴、狭窄的楼梯通道、木栅栏、麻袋包,让人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仓库原有的氛围。
(一)环境空间再现
革命历史类陈列设计通常运用环境空间再现,即“模拟场景”的方式来表现特定历史场景。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还原历史场景的表现手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复原陈列
复原陈列即“通过科学处理和艺术加工,使已经消失或局部被破坏的文物标本或文化遗迹再现的一种陈列形式。它不是艺术创作,复原对象必须具有真实性”。按照遗迹和文物的现状布置,这种陈列不允许现代人工制品参与,所有文物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陈列摆放,不可挪动、位置改变或随意增减,多用于遗址类纪念馆和伟人、名人故居陈列。如韶山的伟人旧居、上海的故居纪念馆涉及一些房间场景复原,都是完全依照原先使用时的状态布置,灯具、门窗、地板以及使用的日常物品都是原物品摆放在陈列室内。
(2)摹拟陈列
摹拟陈列,顾名思义“以实物、模型、雕塑、绘画、音响、照明等多种表现形势结合或单独使用,来突出特定主题的一种陈列形式,常见的有蜡像模型、沙盘、巨幕电影等。”也称之为景观陈列。如南湖革命纪念馆中表现中共一大会议 的“红船”场景设计,将一这段革命历史进程,用幻影成像的虚拟场景展示与实物“红船”相结合,充分展现历史原貌。观众通过观看这种浓缩式的、跨时空的组合场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经历的曲折过程,营造出令人回味的历史氛围,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二)隐喻和象征
隐喻和象征都是以某种事物来表示另外一种事物,是用具体的视觉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概念,通过具象去表达意义和精神的一种设计方法。通过具象表现,传达设计者的主观愿望,从而感染观众。
(1)色彩应用
展陈中色彩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特征和设计主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色彩,提炼出适合本馆陈列的色彩,彰显出自身独特的色彩个性。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色调是冷峻凝重的,表现出悲痛、勿忘;沂蒙革命纪念馆色调则是红色、金色调的,体现出歌颂和弘扬。
(2)造型、图案符号的提炼
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符号和造型最能体现当时的时代背景。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造型采用中国共产党党徽为设计原型,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
(3)灯光运用
展览陈列的照明除了对质感、色彩的表现,同时还可以渲染气氛,创造特定的情调和情绪。将照明的灯光加以色彩处理,制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步入展厅的昏暗灯光,血腥、压抑、愤怒和悲痛感的氛围营造观众的整个情绪被纪念馆灯光不断调动,情绪带入感非常强。
(4)材质表现
纪念馆、博物馆室内材质的运用不仅要与文物和谐,符合展厅的环境色调,还要有自身主题特色。各种材质的运用是陈列主题和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金属有冰冷、厚重的感觉,木质则给人亲切温和的历史感,玻璃带给人简洁现代之感,不同的材质与空间结合会营造出不同的陈列空间氛围。
四、总结
综上所述,纪念馆陈列展示空间设计是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将展览各部分完美统一的过程,它是纪念馆设计的重要环节。恰如其分的空间氛围可以增进展览与观众的情感沟通,促进观众与展品的交流互动。革命历史类纪念馆是满足公众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通过陈列展览设计使观众从直观或抽象的空间环境中缅怀革命先烈和事业开拓者们优秀的革命精神,在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使观众理性的、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警示、启发、激励和教育的作用。迅速崛起中的中华民族,需要铭记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革命传统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所以,对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的陈列展示空间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刘莹莹,女,1982年2月出生,工艺美术师,长期从事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及展厅综合管理工作,现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展厅管理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