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干扰素配合血活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7-02
  
  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地区,乙型肝炎发展到慢性重症肝炎,多为病情严重,在各种相关因素作用下,常合并诸多并发症,病死率高。到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我科应用干扰素(沈阳制药三厂产),配合血活索(武汉化江制药厂产)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收住院患者,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34±46岁,包括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本组均以常规葡萄糖注射液、肌苷、维生素C、肝太乐基础治疗,应用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3次/周。血活素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每2周一疗程,共4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两周检测一次肝功能、血常规、血液生化、尿液常规,一月检测一次乙肝病毒标志物。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24例症状改善明显,6例症状减轻,16例有轻度上感样症状过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突出。
  2.2 治疗后肝功能改变比较: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在80~171umoz/L 16例,在17lumoz/L以上20例,最高者达874.7umoz/L,白蛋白(ALB)不足32g/L28例,在32g/升以上者8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60%20例;转氨酶(ALT)在20~40赖氏单位6例;高于40赖氏单位30例。治疗后有明显改变见表1。
  2.3 治疗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测定;治疗前36例HBsAg阳性,30例HBeAg阳性,32例HBVDNA阳性,治疗后HBsAg32例阳性,阴转率5%,HBeAg24例阳性,阴转率20%,HBVDNAl 7例阳性,阴转率46.8%。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的肝损害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炎性损伤的免疫应答是发病的主要机制,其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炎症过程中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使巨噬细胞被激活,消耗了葡萄糖和氧。同时又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导致肝细胞缺氧,更促使肝内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而肝脏的清除能力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肝细胞的反复损害。乙肝病毒感染,机体的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使多种因子刺激枯否氏细胞,使其数量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使其在肝内过度沉积,从而导致慢性重症化。因此,抑制肝纤维化是重要环节。干扰素是50年代被发现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主要在细胞膜表面与受体结合,致使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从而使受HBV感染的肝细胞被CD+8细胞毒T淋巴胞(CTL)清除。同时干扰素诱导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断HBV-DNA的复制,并有较好地抗肝纤维化作用。重症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尚有争议,主要因干扰素增强免疫反应可加重肝脏病损和干扰素不足,消弱了抗病能力,易致使病情恶化,预后差及病程迁延不愈,血活素是不含蛋白质和抗原的低分子活性物质,能在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线粒体对氧气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氧化磷酸化,加速和促进ATP合成,直接参与依赖能量的生物合成及物质传递,增生细胞的呼吸,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细胞代谢,提高细胞活力,加快和促进受损细胞的复原和再生。促进再生后肝细胞的血液循环,改善肝细胞营养,并促使再生组织的脱变,胶质纤维的重组,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本组治疗结果表明,肝功能改善比较高,有利于病情恢复。对HBV DNA阴转率达46.8%,HBeAg阴转率20%明显高于自然阴转率;且小剂量干扰素配合血活素,应用费用降低,副作用减少,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41~247
  [2] 沈耕荣,余书文主编.重症肝炎.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196
  [3] 高征主编.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395
  [4] 汪授福.各类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的选择.帖床肝胆杂志,1995,1(10):1~4
  
  作者单位: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5-02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儿科病例逐渐增多而引起临床重视,我们与儿科合作,采用彩超高频探头检查肠系膜淋巴结炎获得满意的效果。自2007年我科通过此方法检查肠系膜淋巴结128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84-01    肺结核病与糖尿病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肺结核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约占2%,当两病合并存在时其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和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困难。为提高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找出相应对策,现将我们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54-03    作者简介:赵宪林,副教授,主任。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项目:沈阳市科学计划。    1 前言    由于丘脑的位置、结构、功能、比邻关系的特殊性,丘出血产生的后果比较复杂,其救治效果较差,仅此于脑干出血。我们对此综述如下。    2 概念    丘脑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丘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4-01    脑梗塞以老年人多见,严重威胁、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60岁以上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爱维治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滴,旨在了解爱维治对脑梗塞的疗效,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88-02  【摘要】目的:减少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误诊。结论: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诊断,加强宣教,减少误诊合理诊治。  【关键词】变异性哮喘;咳嗽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1]是指以咳嗽作为主要临床征象的哮喘。  近年收治48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哮鸣音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初期均被误诊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7-01    单纯胆囊切除放置引流是传统常规。但近年来,国外报道胆囊切除后不嚣引流的报道较多,国内也有不少报道。因未置引流发生各类并发症,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也时有报道。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03例,其中术后未置引流7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3-02    传统观念认为,后天获得性语言障碍主要由优势半球皮层语言中枢的结构性病变所致。但从目前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非优势半球病变的语言障碍(即交叉性失语)并不罕见。2006~2008年我科收治的20例经CT证实为非优势半球病损导致的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97-01    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治疗比较棘手,往往后遗耳廓畸形较重。我们应用切开引流、搔刮、冲洗、换药等常规方法加耳廓药液浸浴治疗3例耳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例中男2例,女1例。2例男性均为车祸外伤所致。例1男35岁,左耳轮上部多处撕裂伤,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106-01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所以,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及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的。如果对一个患者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就无法合理用药,这样一来,既不能提高治疗水平,也不能保证患者健康,相反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滥用抗生素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99-02  【摘要】目的:探讨在实习带教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人,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