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0 g,4次/d,疗程4周。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0.5 g,2次/d,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4 g/100 mL,1次/晚,保留灌肠。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7.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与假息肉治疗后均明显消失,且治疗组上述肠黏膜表现消失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99-01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口服、静脉和保留灌肠[1]。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并采取口服及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确诊患者,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UC的诊断标准[2],治疗前均未用其他治疗方法。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3岁;病程1~6年,平均(2.1±0.6)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及病变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统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4次/d,疗程4周。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0.5 g,2次/d,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4 g/100 mL,1次/晚,保留灌肠。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用药期间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肠镜并做活组织学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大致正常;显效:腹泻、黏液血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有效: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肠镜检示病变转前有改善;无效:症状及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变化,中断治疗者按无效处理;复发:溃疡痊愈后又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2.0软件版本。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7.4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与假息肉治疗后均明显消失,且治疗组上述肠黏膜表现消失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结肠黏膜及膜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3]。美沙拉嗪是一种 5-ASA制剂,能够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肠道损伤及刺激。SASP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引发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头痛等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及治疗效果[4]。文献报道,美沙拉嗪UC的疗效较SASP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美沙拉嗪由二分子水杨酸经氮2键连接而成,在结肠部位被细菌裂解后成为两分子5-氨基水杨酸,可以去除柳氮磺胺吡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5]。临床观察显示,本组资料中,治疗组应用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治疗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且治疗组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出现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与假息肉等表现均明显消失。综上所述,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琪,孟凡冬,梁晓梅,等.美沙拉嗪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08,30(1):50-51.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6-407.
[3] 刘旭丹,张乐幸,徐惠萍.溃疡性结肠炎81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3):262-263.
[4] 刘彦琦,张占军.美沙拉嗪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3):309-312.
[5] 张燕玲,潘樟福,阙晓华,等.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5):168-169.
(收稿日期:2011-05-06)
[关键词]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99-01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口服、静脉和保留灌肠[1]。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并采取口服及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确诊患者,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UC的诊断标准[2],治疗前均未用其他治疗方法。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3岁;病程1~6年,平均(2.1±0.6)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及病变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统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4次/d,疗程4周。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0.5 g,2次/d,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4 g/100 mL,1次/晚,保留灌肠。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用药期间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肠镜并做活组织学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2]
痊愈: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大致正常;显效:腹泻、黏液血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有效: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肠镜检示病变转前有改善;无效:症状及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变化,中断治疗者按无效处理;复发:溃疡痊愈后又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2.0软件版本。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7.4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与假息肉治疗后均明显消失,且治疗组上述肠黏膜表现消失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结肠黏膜及膜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3]。美沙拉嗪是一种 5-ASA制剂,能够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肠道损伤及刺激。SASP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引发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头痛等不良反应或出现过敏反应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及治疗效果[4]。文献报道,美沙拉嗪UC的疗效较SASP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美沙拉嗪由二分子水杨酸经氮2键连接而成,在结肠部位被细菌裂解后成为两分子5-氨基水杨酸,可以去除柳氮磺胺吡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5]。临床观察显示,本组资料中,治疗组应用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治疗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且治疗组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出现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与假息肉等表现均明显消失。综上所述,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琪,孟凡冬,梁晓梅,等.美沙拉嗪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08,30(1):50-51.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6-407.
[3] 刘旭丹,张乐幸,徐惠萍.溃疡性结肠炎81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3):262-263.
[4] 刘彦琦,张占军.美沙拉嗪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3):309-312.
[5] 张燕玲,潘樟福,阙晓华,等.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5):168-169.
(收稿日期:201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