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及正常组。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低白蛋白组67例(10.8%),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 35.609,P= 0.000)、淋巴结转移(χ2= 8.110,P= 0.004)、远处转移(χ2= 9.064,P= 0.003)及肿瘤TNM分期(χ2= 23.070,P= 0.000)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均P> 0.05)。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0.000)、大体分型(P= 0.014)、分化程度(P= 0.014)、浸润深度(P= 0.000)、淋巴结转移(P= 0.001)、远处转移(P= 0.000)、TNM分期(P= 0.000)、手术方式(P= 0.000)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P= 0.032)与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HR :0.694,95% CI:0.492~ 0.980,P= 0.038),白蛋白水平较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影响因素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全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针对不同N分期患者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全组有307例(77.7%)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0期88例,N1期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5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AFP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分为血清AFP阳性组(50例)和血清AFP阴性组(4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分析血清AFP阳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血清AFP阴性组相比,血清AFP阳性组患
目的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肺功能检查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重叠组)、58例慢阻肺
目的探讨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手术路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接受右后下入路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开始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的起始处,沿Toldt间隙向头侧游离,于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上缘处显露出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自根部至十二指肠上缘完成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和游离。结果17例患者中胰头腺
2 临床信息系统rn2.1 临床住处系统的概念与范围 临床信息系统是指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病人医疗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系统.临床信息是直接为医疗工作
目的研究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在结直肠癌合并慢性血吸虫肠病患者与散发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患者病史和肿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血吸虫肠病组(80例)和散发型结直肠癌组(25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在两组患者肿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