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及正常组。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低白蛋白组67例(10.8%),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 35.609,P= 0.000)、淋巴结转移(χ2= 8.110,P= 0.004)、远处转移(χ2= 9.064,P= 0.003)及肿瘤TNM分期(χ2= 23.070,P= 0.000)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均P> 0.05)。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0.000)、大体分型(P= 0.014)、分化程度(P= 0.014)、浸润深度(P= 0.000)、淋巴结转移(P= 0.001)、远处转移(P= 0.000)、TNM分期(P= 0.000)、手术方式(P= 0.000)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P= 0.032)与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HR :0.694,95% CI:0.492~ 0.980,P= 0.038),白蛋白水平较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