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的幼儿发展潜能大,可塑性强,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成人对他们的评价进行自我认识。因此,作为对幼儿成长具有关键影响的教师,应当学习运用赏识教育艺术。文章讨论了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赏识教育;理论基础;快乐成长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也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各大教育家在其思想中都有所涉及。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有五种,从低到高,像阶梯一样排列,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人们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会寻求一种“尊重”的需要。这是一种渴望被认可、被赞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幼兒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信任、关怀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行动,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使教育行为更有效。
(二)羅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教育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合理、积极的期望,并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往教师期望的方向去自觉努力。这种适当的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表扬、宽容、鼓励等。
(三)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有八种,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以不同成分独立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潜能,不断挖掘幼儿的能力,不断巩固其自信,使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去发展,成长成自信、独立的人。
二、如何在幼儿园中践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它有着丰富的力量。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
夸美纽斯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每一个幼儿都值得被尊重。班里经常有一些聪明、活泼的幼儿,他们做事积极,很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但是孩子的性格是多样的,还有一些幼儿,他们表现乖巧,不常主动跟教师交流,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对于这类幼儿,教师要主动地给予爱与鼓励,教师的赏识对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便会更积极勇敢地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去发展。另外,还有一些时常犯错、显得很不懂事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切忌一味地责备,否则很容易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也会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不要贴标签,对幼儿形成固定的印象,要深入观察幼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闪光点来激励幼儿,从而让自己变成他们的朋友。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反馈也会给我们惊喜。洛克的“白板说”就是告诫我们孩子犹如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成人很容易在上面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对幼儿形成积极的评价。
(二)善于发现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陶行知有一个“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当时他任育才小学校长。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位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别的同学,就立即制止了他,并请他放学后去他办公室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就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怀疑地接过糖。这时候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叫你不要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在他手里:“我调查过了,你打人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立即感动地哭了:“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行知听完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好了,我的糖果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没有严厉批评砸人的学生,而是发现他莽撞的背后也有一些闪光的品质并深入调查事情,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这样的一份理解使得莽撞的学生毫无排斥对抗之心,真诚地悔过,这份悔过是由内而外的,是被深深感化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犯错的幼儿,是否也能抱着宽容的心态来接纳幼儿,并深入了解幼儿呢?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案例进行探讨。
案例1:流连盥洗室的乐茜
乐茜小朋友平时总是不爱遵守一些规则,随自己的意愿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例如,一到上厕所时间,她总要逗留在盥洗室里玩耍。好几次都要老师把她请出来,才肯出来。为此老师没有少批评她,但是显然乐茜还是一意孤行并没有改正之意。
分析:为什么乐茜喜欢流连盥洗室?老师与乐茜聊天发现乐茜喜欢在盥洗室与别的幼儿自由交谈。或许盥洗室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激起幼儿交往的欲望,这远比在教室里要保持安静吸引幼儿。后来,老师在盥洗室发现乐茜人际交往能力不错,她还会组织幼儿排队洗手。于是老师就与乐茜约定,如果积极配合老师,就请她当“厕所小警察”,帮助老师监督盥洗室秩序。但是当最后一个小朋友出来时,她也得出来。乐茜表示同意。果然,她的职责发挥得很好,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自此乐茜躲在盥洗室一直不出来的现象得到了好转。
案例2:喜欢多管闲事的包包
包包是班级的“出头分子”,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如图书角的书撒得到处都是,老师请了一位幼儿进去收拾,包包总要一起凑上去收拾,结果越收越乱。游戏整理时间,要求是请收拾好的幼儿在蓝线上等候,他看到哪边没收拾好,总要跑过去,趁机再玩会;上课时候,总爱告诉老师很多事情,却没有举手发言的耐心,课堂纪律因为他变得闹哄哄的,为此老师没少头疼。 分析:包包爱管闲事是他的特性,虽然有时候给老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有時候也可以是老师的好帮手。他会主动帮老师搬椅子。有次午饭后我带幼儿到教室门口晒太阳,组织进教室时,一瞧包包已经帮我把凳子搬进去了。请他帮老师做什么事他总是很积极,因此可以看出爱管闲事的包包也有着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此,老师要善于引导包包喜欢做事的特点,多请他做小帮手,减少包包无所事事搞破坏的机会。当包包感到老师经常会请他帮一些忙后,便很积极地围绕老师周围,等待“差事”,他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形象也因此改善不少。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相信幼儿的可塑性,就如同包包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在慢慢地规范自己,毕竟每个幼儿都喜欢自己被认可、被喜欢的感觉。
(三)实事求是,因事而赏
教师在表扬幼儿时,切忌泛泛而谈“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要应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取得的具体进步进行表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話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发现独属于幼儿的闪亮特质。同时,赏识也要及时,只有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回应,才能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集体表扬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个人的表扬。有些缺乏自信的幼儿不会认为教师对集体的表扬也是对自身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多针对个人进行专门的表扬,平时与个别幼儿多交流,谈心。
(四)奖赏有度,奖惩并用
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中指出:“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更可以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一味地赏识,只会使幼儿盲目自大,以后受不起一点挫折。同时对于幼儿的错误,如果牵强地去赏识,只会使幼儿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或无法相信老师的话。因此,赏识是可贵的,但不是万能的,该批评的时候就得批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赏识或批评,使赏识与惩罚合理并重。只有一味地欣赏,而没有挫折教育,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
(五)家园联合,共施赏识教育
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缺一不可。父母常犯“别人家孩子”的错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却忽视了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是不同个性的个体。教师应和家长多沟通,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家长联手,对幼儿实施连续性的观察,对幼儿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以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多注重幼儿的纵向比较,比较他自身的进步,而不是一味地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爱”是父母最美的语言,赏识教育能使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更缓和,融洽亲子关系。
“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成长。”这或许是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最好的诠释,而教师的鼓励、关怀就是孩子们最好的“阳光”和“雨露”。教师应当不吝给予,换个角度去看幼儿,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支持幼儿,呵护幼儿这株充满灵性的花朵,才能使花朵更加馥郁清香,绽放出自己的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徐优.从一例教学案例谈幼儿园赏识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1):75-76.
[3]陈琴.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6):50-53.
[4]袁国萍.给点雨露就茁壮——关于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9(01):49-50.
【关键词】幼儿;赏识教育;理论基础;快乐成长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也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各大教育家在其思想中都有所涉及。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有五种,从低到高,像阶梯一样排列,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人们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会寻求一种“尊重”的需要。这是一种渴望被认可、被赞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幼兒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信任、关怀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行动,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使教育行为更有效。
(二)羅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教育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合理、积极的期望,并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往教师期望的方向去自觉努力。这种适当的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表扬、宽容、鼓励等。
(三)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有八种,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以不同成分独立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潜能,不断挖掘幼儿的能力,不断巩固其自信,使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去发展,成长成自信、独立的人。
二、如何在幼儿园中践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它有着丰富的力量。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
夸美纽斯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每一个幼儿都值得被尊重。班里经常有一些聪明、活泼的幼儿,他们做事积极,很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但是孩子的性格是多样的,还有一些幼儿,他们表现乖巧,不常主动跟教师交流,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对于这类幼儿,教师要主动地给予爱与鼓励,教师的赏识对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便会更积极勇敢地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去发展。另外,还有一些时常犯错、显得很不懂事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切忌一味地责备,否则很容易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也会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不要贴标签,对幼儿形成固定的印象,要深入观察幼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闪光点来激励幼儿,从而让自己变成他们的朋友。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反馈也会给我们惊喜。洛克的“白板说”就是告诫我们孩子犹如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成人很容易在上面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对幼儿形成积极的评价。
(二)善于发现事件中的积极因素
陶行知有一个“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当时他任育才小学校长。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位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别的同学,就立即制止了他,并请他放学后去他办公室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就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怀疑地接过糖。这时候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叫你不要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在他手里:“我调查过了,你打人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立即感动地哭了:“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行知听完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好了,我的糖果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没有严厉批评砸人的学生,而是发现他莽撞的背后也有一些闪光的品质并深入调查事情,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这样的一份理解使得莽撞的学生毫无排斥对抗之心,真诚地悔过,这份悔过是由内而外的,是被深深感化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犯错的幼儿,是否也能抱着宽容的心态来接纳幼儿,并深入了解幼儿呢?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案例进行探讨。
案例1:流连盥洗室的乐茜
乐茜小朋友平时总是不爱遵守一些规则,随自己的意愿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例如,一到上厕所时间,她总要逗留在盥洗室里玩耍。好几次都要老师把她请出来,才肯出来。为此老师没有少批评她,但是显然乐茜还是一意孤行并没有改正之意。
分析:为什么乐茜喜欢流连盥洗室?老师与乐茜聊天发现乐茜喜欢在盥洗室与别的幼儿自由交谈。或许盥洗室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激起幼儿交往的欲望,这远比在教室里要保持安静吸引幼儿。后来,老师在盥洗室发现乐茜人际交往能力不错,她还会组织幼儿排队洗手。于是老师就与乐茜约定,如果积极配合老师,就请她当“厕所小警察”,帮助老师监督盥洗室秩序。但是当最后一个小朋友出来时,她也得出来。乐茜表示同意。果然,她的职责发挥得很好,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自此乐茜躲在盥洗室一直不出来的现象得到了好转。
案例2:喜欢多管闲事的包包
包包是班级的“出头分子”,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如图书角的书撒得到处都是,老师请了一位幼儿进去收拾,包包总要一起凑上去收拾,结果越收越乱。游戏整理时间,要求是请收拾好的幼儿在蓝线上等候,他看到哪边没收拾好,总要跑过去,趁机再玩会;上课时候,总爱告诉老师很多事情,却没有举手发言的耐心,课堂纪律因为他变得闹哄哄的,为此老师没少头疼。 分析:包包爱管闲事是他的特性,虽然有时候给老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有時候也可以是老师的好帮手。他会主动帮老师搬椅子。有次午饭后我带幼儿到教室门口晒太阳,组织进教室时,一瞧包包已经帮我把凳子搬进去了。请他帮老师做什么事他总是很积极,因此可以看出爱管闲事的包包也有着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此,老师要善于引导包包喜欢做事的特点,多请他做小帮手,减少包包无所事事搞破坏的机会。当包包感到老师经常会请他帮一些忙后,便很积极地围绕老师周围,等待“差事”,他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形象也因此改善不少。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相信幼儿的可塑性,就如同包包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在慢慢地规范自己,毕竟每个幼儿都喜欢自己被认可、被喜欢的感觉。
(三)实事求是,因事而赏
教师在表扬幼儿时,切忌泛泛而谈“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要应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取得的具体进步进行表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話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发现独属于幼儿的闪亮特质。同时,赏识也要及时,只有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回应,才能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集体表扬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个人的表扬。有些缺乏自信的幼儿不会认为教师对集体的表扬也是对自身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多针对个人进行专门的表扬,平时与个别幼儿多交流,谈心。
(四)奖赏有度,奖惩并用
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中指出:“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更可以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一味地赏识,只会使幼儿盲目自大,以后受不起一点挫折。同时对于幼儿的错误,如果牵强地去赏识,只会使幼儿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或无法相信老师的话。因此,赏识是可贵的,但不是万能的,该批评的时候就得批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赏识或批评,使赏识与惩罚合理并重。只有一味地欣赏,而没有挫折教育,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
(五)家园联合,共施赏识教育
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缺一不可。父母常犯“别人家孩子”的错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却忽视了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是不同个性的个体。教师应和家长多沟通,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家长联手,对幼儿实施连续性的观察,对幼儿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以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多注重幼儿的纵向比较,比较他自身的进步,而不是一味地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爱”是父母最美的语言,赏识教育能使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更缓和,融洽亲子关系。
“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成长。”这或许是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最好的诠释,而教师的鼓励、关怀就是孩子们最好的“阳光”和“雨露”。教师应当不吝给予,换个角度去看幼儿,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支持幼儿,呵护幼儿这株充满灵性的花朵,才能使花朵更加馥郁清香,绽放出自己的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徐优.从一例教学案例谈幼儿园赏识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1):75-76.
[3]陈琴.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6):50-53.
[4]袁国萍.给点雨露就茁壮——关于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9(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