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至22日,由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十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暨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以下简称“海交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5月的榕城,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5岁的海交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海交会魅力彰显
参加本届海交会的客商共227个团组1678人,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本届海交会展区面积87500平方米,总展位数3960个,共有参展企业1678家,设有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区、首届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展示区、海峡两岸旅游文化展区、海峡两岸机电展区、服务外包展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展区、台湾文创交流展区、国际食品展区、台湾特色食品展区、台港澳日用精品展区、海峡雕刻艺术品展区(户外展区)等11个展区。
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是本届海交会的亮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文字解说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福州国际招商月举办2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对传承实施“3820”工程战略设想的重要作用以及福州招商引资、开放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届海交会以项目对接、洽谈、签约为重点,通过举办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福州与中东欧市场全面贸易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签订仪式等系列活动,巩固经贸合作成果,促进项目对接签约。现场上台签约重大“三维”项目50项,总投资1851.34亿元,比上届增长89.6%。其中,央企4项,总投资合计678.5亿元;外企17项,利用外资12.46亿美元;民企29项,总投资合计1095.6亿元。项目投资方来自美国、法国、匈牙利、加拿大等国家及台湾、香港、上海等地区,投资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旅游、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
闽文化连起两岸花
“花现福州——2013榕台两岸文创交流展”5月18日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台湾著名的文创项目——客家桐花祭首度亮相海交会。主办单位台湾中华美学经济发展协会秘书长黄龄仪告诉记者,这次协会带来上百种以桐花为主题的产品进行展览,包括茶叶、食品、生活用品等。
一朵桐花,创造上百亿财富。2002年之前,桐花盛开之后,被人当成垃圾扫到路边。2003年,随着文创项目“桐花祭”的推出,使得“桐花祭”成为台湾一个结合客家文化、旅游、生态、产业的赏桐活动,并衍生了许许多多相关产品。
在茉莉花展区,记者看到台湾文化创业者以茉莉花为载体,带来了十几种茉莉花的衍生品,如茉莉花手袋、笔记本、电脑包等。福州市花茉莉花出现在日用生活品上,让前来参观的福州市民又惊又喜。
黄龄仪认为榕台两岸文创交流可以茉莉花作为合作的载体,将台湾“桐花祭”成功的文创蓝海经验转化到福州的茉莉花,创造出客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希望能将台湾“桐花祭”成功的文创经验带到福州来,转化为福州茉莉花文创的亮点,推动榕台文创产业的对接。”
茉莉花和桐花盛开相映的背后,是一脉相承的闽文化凝聚起的力量。
与海交会一起成长
“这是福州的茉莉花茶,福州人制作茉莉花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海交会2号馆,闽榕茶业董事长王德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介绍福州的茉莉花茶及其文化。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海交会,王德星说:“那时,我们的企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品的团购客户比较多,而在更广大的全国消费市场上,知名度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想到参加海交会,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伴随着海交会,王德星的闽榕茶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的茶园面积更大了,工厂扩建了,市场也打开了。在美国和东南亚,不少人提起茉莉花茶就想到闽榕品牌。”王德星说。
15年时间里,海交会在成长,参展的企业在成长,福州更是在成长。
一年一度的海交会,已经成为福州吸纳全球资金、开启世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细数历届海交会的项目签约目录,你会发现,福州市的产业发展领域正不断拓宽延伸,产业高科技含量正逐步升级,从初期以纺织、制鞋、塑料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逐步转向由电子、汽车、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唱主角”,福州的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海交会上,首届榕台服务外包合作峰会论坛举行。服务外包是全球经济转型的产物,更是后进经济体弯道超车的着力点之一。在星网锐捷、新大陆、网龙、国脉、榕基、福昕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外包的规模现已位列全国15名之内。据初步统计,2012年福州市服务外包企业达585家,全市离岸服务外包5.0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在岸服务外包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福州正在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借助海交会这一平台,福州招商引资的路越走越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越迈越快。
5月的榕城,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5岁的海交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海交会魅力彰显
参加本届海交会的客商共227个团组1678人,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本届海交会展区面积87500平方米,总展位数3960个,共有参展企业1678家,设有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区、首届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展示区、海峡两岸旅游文化展区、海峡两岸机电展区、服务外包展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展区、台湾文创交流展区、国际食品展区、台湾特色食品展区、台港澳日用精品展区、海峡雕刻艺术品展区(户外展区)等11个展区。
福州国际招商月20年回顾展是本届海交会的亮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文字解说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福州国际招商月举办2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对传承实施“3820”工程战略设想的重要作用以及福州招商引资、开放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届海交会以项目对接、洽谈、签约为重点,通过举办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福州与中东欧市场全面贸易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签订仪式等系列活动,巩固经贸合作成果,促进项目对接签约。现场上台签约重大“三维”项目50项,总投资1851.34亿元,比上届增长89.6%。其中,央企4项,总投资合计678.5亿元;外企17项,利用外资12.46亿美元;民企29项,总投资合计1095.6亿元。项目投资方来自美国、法国、匈牙利、加拿大等国家及台湾、香港、上海等地区,投资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旅游、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
闽文化连起两岸花
“花现福州——2013榕台两岸文创交流展”5月18日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台湾著名的文创项目——客家桐花祭首度亮相海交会。主办单位台湾中华美学经济发展协会秘书长黄龄仪告诉记者,这次协会带来上百种以桐花为主题的产品进行展览,包括茶叶、食品、生活用品等。
一朵桐花,创造上百亿财富。2002年之前,桐花盛开之后,被人当成垃圾扫到路边。2003年,随着文创项目“桐花祭”的推出,使得“桐花祭”成为台湾一个结合客家文化、旅游、生态、产业的赏桐活动,并衍生了许许多多相关产品。
在茉莉花展区,记者看到台湾文化创业者以茉莉花为载体,带来了十几种茉莉花的衍生品,如茉莉花手袋、笔记本、电脑包等。福州市花茉莉花出现在日用生活品上,让前来参观的福州市民又惊又喜。
黄龄仪认为榕台两岸文创交流可以茉莉花作为合作的载体,将台湾“桐花祭”成功的文创蓝海经验转化到福州的茉莉花,创造出客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希望能将台湾“桐花祭”成功的文创经验带到福州来,转化为福州茉莉花文创的亮点,推动榕台文创产业的对接。”
茉莉花和桐花盛开相映的背后,是一脉相承的闽文化凝聚起的力量。
与海交会一起成长
“这是福州的茉莉花茶,福州人制作茉莉花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海交会2号馆,闽榕茶业董事长王德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介绍福州的茉莉花茶及其文化。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海交会,王德星说:“那时,我们的企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品的团购客户比较多,而在更广大的全国消费市场上,知名度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想到参加海交会,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伴随着海交会,王德星的闽榕茶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的茶园面积更大了,工厂扩建了,市场也打开了。在美国和东南亚,不少人提起茉莉花茶就想到闽榕品牌。”王德星说。
15年时间里,海交会在成长,参展的企业在成长,福州更是在成长。
一年一度的海交会,已经成为福州吸纳全球资金、开启世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细数历届海交会的项目签约目录,你会发现,福州市的产业发展领域正不断拓宽延伸,产业高科技含量正逐步升级,从初期以纺织、制鞋、塑料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逐步转向由电子、汽车、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唱主角”,福州的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海交会上,首届榕台服务外包合作峰会论坛举行。服务外包是全球经济转型的产物,更是后进经济体弯道超车的着力点之一。在星网锐捷、新大陆、网龙、国脉、榕基、福昕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外包的规模现已位列全国15名之内。据初步统计,2012年福州市服务外包企业达585家,全市离岸服务外包5.0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在岸服务外包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福州正在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借助海交会这一平台,福州招商引资的路越走越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越迈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