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甘蔗抗褐锈病鉴定方法,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5个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和5个高感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为试材,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酶切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体系。经反复验证,该体系能高效、稳定、准确地检测出抗褐锈病基因Bru1。22份生产品种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闽糖69421’、‘闽糖70611’、‘粤糖 86368’、‘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桂糖11’、‘桂糖21’、‘云蔗71388’、‘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瑞99601’、‘赣蔗95108’等14份抗褐锈病品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另8个抗褐锈病品种未检测到抗褐锈病基因Bru1。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优良抗源材料。
  关键词:甘蔗褐锈病; 抗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中图分类号: S 435.661
  文献标识码: A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Sydow
其他文献
“晚清第一人才”  距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城30多公里的小淹镇,是被称为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的杰出政治家、近代改革先驱的“晚清第一人才”陶澍的故乡。  陶澍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这一时期,正是清朝由盛至衰,迅速滑向低谷的阶段。“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臣。”历史,正是在此时此境把他推到了国家中兴的前沿。他用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血撑起清廷的半壁江山,使困境中的清朝和困苦中的民众得到稍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一首《当你老了》让很多儿女突然心酸,意识到父母已不再年轻。衰老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变化,也许和衰老相关,却也可能是父母的健康警报。作为儿女的你,应做个有心人,帮父母揪出潜在疾病。  变化一:老在电视前坐着。如果你发现父母长时间盯着电视,情感淡漠,思维迟缓,对提问不立即答复,就需警惕老年抑郁症了。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可能和内分泌变化、退休后心理
摘要 为了明确常温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room-temperature plasma,APRTP)在番茄种子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中杂302’种子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16S rRNA拷贝数分析法,测定了APRTP处理对种子表面和内部细菌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APRTP处理对种带细菌的灭菌效果显著,在5~30 min处理时间内,灭菌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摘要 为了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的药害,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外,叶绿素、MDA、Pro、Fv/Fm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当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Fv/Fm明显下降,Pro含量明显上
摘要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放线菌,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从湖南郴州天鹅山风景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5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CZB40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0.45%,能使菌核菌丝萌发指数降低56.30%,而且能显著抑制菌核的形成。经形态观察、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 序列分析,将CZB40菌株鉴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是短视频当道的时代,而且正处于巅峰时期。  每一代新媒介的流行都是基于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亦是如此。移动端的普及和4G技术的成熟,不但让美团和淘宝等交易平台大火,改变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而且因为宽带的普及和加载速度的大幅提升,直接催生出短视频及短视频平台的大行其道。  短视频流行的优势显而易见,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短视频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资讯
摘要 2013年-2015年我们调查了甘蔗生长中后期稻蛀茎夜蛾为害形成的蛀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分布于蔗茎14节以下。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蔗茎上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一定允许误差和一定种群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关键词 甘蔗; 稻蛀茎夜蛾; 垂直分布; 抽样技术  中
摘要 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为近年来在甘肃省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地下害虫,为弄清温度对其成虫繁殖与寿命的影响,为黄芪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饲养黄芪根瘤象越冬成虫,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成虫寿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0℃的较低温度下,成虫产卵量低、产卵期较短;3
摘要 为了筛选防治板栗疫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和多氧霉素对栗疫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0148~8.752 ug/mL之间,为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板栗疫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板栗疫病;栗疫病菌;杀菌剂;生物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4    由栗疫病
摘要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 h∥8 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褐飞虱各虫态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长翅雄成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耐热性差;短翅型雌成虫耐热性强;成虫的耐热性强于若虫。开展对昆虫的耐热性研